农村丧亲遗族延长哀伤干预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8 07:22
目的:本研究旨在考察和评估中国农村延长哀伤丧亲遗族哀伤反应现状、相关影响因素,进而有针对性地对延长哀伤个体进行现场干预,评估干预疗效,以期建立适合我国北方农村丧亲家庭哀伤干预模式,并检验其实用性和有效性。为探索符合我国新时期农村现状的丧亲遗族哀伤干预模式提供医学心理学理论和现场实验研究支持。方法:在辽宁省大连市某县级市随机抽取2个样本乡镇作为实验研究取样现场,选择因自杀、突发疾病或意外事故而死亡的目标人,对其家属(即丧亲遗族)进行现场访谈及干预,共计36例丧亲遗族知情同意后纳入本次实验研究。研究采用延长哀伤干预组—常规干预组前测后测实验模式,对延长哀伤干预组实施现场哀伤干预,每次干预时间约1.5-2小时,常规干预组参加精神健康讲座但不予以延长哀伤干预。现场访谈、临床评估项目信息包括丧亲遗族人口学基础情况问卷、DSM-Ⅳ半结构式临床访谈问卷(SCID)、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哀伤体验问卷(GEQ)、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结果:(1)农村丧亲遗族的SCL-90总分为155.47±27.96,高于全国常模129.96±38...
【文章来源】:大连医科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1.1 抽样方法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实验设计
2.2 现场干预时间
2.3 干预方式
2.4 干预人员的培训
2.5 延长哀伤现场干预
3.研究工具
4.数据分析与处理
结果
1.农村丧亲遗族基本情况调查结果
2.农村丧亲遗族哀伤相关因素
3.农村丧亲遗族哀伤干预效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重大疾病丧亲者的延长哀伤症状及预测因素[J]. 徐慰,何丽,符仲芳,王建平.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5(02)
[2]殇痛:失独父母哀伤反应的质性研究[J]. 何丽,唐信峰,朱志勇,王建平.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4(05)
[3]延长哀伤障碍的概念、流行病学和病理机制[J]. 唐苏勤,何丽,刘博,王建平. 心理科学进展. 2014(07)
[4]延长哀伤障碍是独立的诊断吗?——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焦虑的关系[J]. 谢秋媛,王建平,何丽,尉玮,唐苏勤,徐慰.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4(03)
[5]哀伤认知问卷在中国丧亲者样本中的修订[J]. 尉玮,王建平,何丽,谢秋媛,唐苏勤.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4(02)
[6]我国传统心理治疗思想在哀伤辅导中的应用[J]. 李秀,杜文东. 医学与哲学(A). 2014(03)
[7]301名丧亲者哀伤反应及其影响因素[J]. 何丽,王建平,尉玮,谢秋媛,唐苏勤.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3(06)
[8]农村丧亲个体哀伤反应的质性研究[J]. 唐信峰,贾晓明.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3(04)
[9]复杂哀伤的诊断和预防干预[J]. 徐洁,陈顺森,张日昇,常美玲.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1(05)
[10]丧亲青少年哀伤过程的定性研究[J]. 徐洁,陈顺森,张日昇,张雯.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1(09)
博士论文
[1]失独者悲伤调适及其本土化干预模式研究[D]. 李秀.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农村自杀遗族的悲伤辅导与自杀干预研究[D]. 刘阳洋.大连医科大学 2014
[2]254例农村自杀遗族悲伤体验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 刘虹.大连医科大学 2013
[3]悲伤体验问卷(GEQ)中文版的修订及信度效度检验[D]. 伊凤.大连医科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68076
【文章来源】:大连医科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1.1 抽样方法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实验设计
2.2 现场干预时间
2.3 干预方式
2.4 干预人员的培训
2.5 延长哀伤现场干预
3.研究工具
4.数据分析与处理
结果
1.农村丧亲遗族基本情况调查结果
2.农村丧亲遗族哀伤相关因素
3.农村丧亲遗族哀伤干预效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重大疾病丧亲者的延长哀伤症状及预测因素[J]. 徐慰,何丽,符仲芳,王建平.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5(02)
[2]殇痛:失独父母哀伤反应的质性研究[J]. 何丽,唐信峰,朱志勇,王建平.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4(05)
[3]延长哀伤障碍的概念、流行病学和病理机制[J]. 唐苏勤,何丽,刘博,王建平. 心理科学进展. 2014(07)
[4]延长哀伤障碍是独立的诊断吗?——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焦虑的关系[J]. 谢秋媛,王建平,何丽,尉玮,唐苏勤,徐慰.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4(03)
[5]哀伤认知问卷在中国丧亲者样本中的修订[J]. 尉玮,王建平,何丽,谢秋媛,唐苏勤.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4(02)
[6]我国传统心理治疗思想在哀伤辅导中的应用[J]. 李秀,杜文东. 医学与哲学(A). 2014(03)
[7]301名丧亲者哀伤反应及其影响因素[J]. 何丽,王建平,尉玮,谢秋媛,唐苏勤.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3(06)
[8]农村丧亲个体哀伤反应的质性研究[J]. 唐信峰,贾晓明.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3(04)
[9]复杂哀伤的诊断和预防干预[J]. 徐洁,陈顺森,张日昇,常美玲.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1(05)
[10]丧亲青少年哀伤过程的定性研究[J]. 徐洁,陈顺森,张日昇,张雯.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1(09)
博士论文
[1]失独者悲伤调适及其本土化干预模式研究[D]. 李秀.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农村自杀遗族的悲伤辅导与自杀干预研究[D]. 刘阳洋.大连医科大学 2014
[2]254例农村自杀遗族悲伤体验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 刘虹.大连医科大学 2013
[3]悲伤体验问卷(GEQ)中文版的修订及信度效度检验[D]. 伊凤.大连医科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680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368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