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性人格、职业使命感、未来取向和大学生职业探索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02 06:38
本文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对大学生的主动性人格、职业使命感、未来取向和职业探索四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运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方差分析、中介效应检验等统计方法探究大学生主动性人格、职业使命感、未来取向和职业探索之间的关系。本文得到以下结论:(1)当代大学生具备较强的主动性人格、职业使命感和未来取向,而职业探索处于中等水平。(2)大学生主动性人格、职业使命感、未来取向和职业探索四方面在性别、专业类型、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等人口学变量上差异显著。工科生的主动性人格水平显著高于理科生;与男大学生相比,女大学生的未来取向水平更高;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未来取向比独生子女大学生更为丰富;比起未担任学生干部的大学生,学生干部大学生产生更多的职业探索行为;是否签订就业协定在职业探索上存在显著差异,职业探索行为有利于大学生顺利就业。(3)大学生的主动性人格、职业使命感、未来取向和职业探索两两显著相关。(4)大学生的主动性人格能正向预测职业探索。(5)大学生的职业使命感和未来取向分别在主动性人格与职业探索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6)大学生的职业使命感和未来取向在主动性人格与职业探索间存在链式中介作...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主动性人格的研究综述
2.1.1 主动性人格的概念和特点
2.1.2 主动性人格的理论
2.1.3 主动性人格的测量
2.1.4 主动性人格的相关研究
2.1.5 主动性人格的研究不足与展望
2.2 职业使命感研究综述
2.2.1 职业使命感的概念内涵
2.2.2 职业使命感的理论
2.2.3 职业使命感的测量
2.2.4 职业使命感的相关研究
2.2.5 职业使命感的研究不足与展望
2.3 未来取向的研究综述
2.3.1 未来取向的概念界定
2.3.2 未来取向的理论
2.3.3 未来取向的测量
2.3.4 未来取向的影响因素
2.3.5 未来取向的研究不足与展望
2.4 职业探索的研究综述
2.4.1 职业探索的概念界定
2.4.2 职业探索的理论
2.4.3 职业探索的测量
2.4.4 职业探索的影响因素
2.4.5 职业探索的研究不足与展望
2.5 主动性人格、职业使命感、未来取向和职业探索的关系研究
2.5.1 主动性人格与职业探索
2.5.2 主动性人格与职业使命感
2.5.3 未来取向与职业探索
2.5.4 主动性人格、职业使命感与职业探索
第三章 主要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
3.1 主要概念界定
3.1.1 主动性人格
3.1.2 职业使命感
3.1.3 未来取向
3.1.4 职业探索
3.2 相关理论
3.2.1 生涯建构理论
3.2.2 生涯发展理论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 研究假设
4.2 研究对象
4.3 研究方法
4.4 研究工具
4.4.1 主动性人格量表
4.4.2 职业使命感量表
4.4.3 青少年未来取向问卷
4.4.4 职业探索问卷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测量工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5.1.1 主动性人格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5.1.2 职业使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5.1.3 青少年未来取向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5.1.4 职业探索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5.2 大学生的主动性人格、职业使命感、未来取向及职业探索的现状
5.2.1 大学生主动性人格的总体状况
5.2.2 大学生职业使命感的总体状况
5.2.3 大学生未来取向的总体状况
5.2.4 大学生职业探索的总体状况
5.3 大学生的主动性人格、职业使命感、未来取向及职业探索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检验
5.3.1 大学生主动性人格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检验
5.3.2 大学生职业使命感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检验
5.3.3 大学生未来取向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条件检验
5.3.4 大学生职业探索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检验
5.4 大学生的主动性人格、职业使命感、未来取向及职业探索的相关分析
5.5 大学生的主动性人格、职业使命感、未来取向及职业探索的中介效应检验
5.5.1 中介效应检验的流程
5.5.2 大学生的主动性人格对职业探索的回归作用
5.5.3 大学生的职业使命感、未来取向在主动性人格与职业探索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5.5.4 共同方法偏差的检验
第六章 分析与讨论
6.1 大学生的主动性人格、职业使命感、未来取向及职业探索的特点分析
6.1.1 大学生的主动性人格、职业使命感、未来取向及职业探索问卷质量分析
6.1.2 大学生的主动性人格、职业使命感、未来取向及职业探索现状分析
6.1.3 大学生的主动性人格、职业使命感、未来取向及职业探索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6.2 大学生的主动性人格、职业使命感、未来取向及职业探索的相关分析讨论
6.3 中介效应的分析讨论
结论
建议
1 开展以使命感为职业生涯指引方向的教育
2 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进行职业探索
3 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778748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主动性人格的研究综述
2.1.1 主动性人格的概念和特点
2.1.2 主动性人格的理论
2.1.3 主动性人格的测量
2.1.4 主动性人格的相关研究
2.1.5 主动性人格的研究不足与展望
2.2 职业使命感研究综述
2.2.1 职业使命感的概念内涵
2.2.2 职业使命感的理论
2.2.3 职业使命感的测量
2.2.4 职业使命感的相关研究
2.2.5 职业使命感的研究不足与展望
2.3 未来取向的研究综述
2.3.1 未来取向的概念界定
2.3.2 未来取向的理论
2.3.3 未来取向的测量
2.3.4 未来取向的影响因素
2.3.5 未来取向的研究不足与展望
2.4 职业探索的研究综述
2.4.1 职业探索的概念界定
2.4.2 职业探索的理论
2.4.3 职业探索的测量
2.4.4 职业探索的影响因素
2.4.5 职业探索的研究不足与展望
2.5 主动性人格、职业使命感、未来取向和职业探索的关系研究
2.5.1 主动性人格与职业探索
2.5.2 主动性人格与职业使命感
2.5.3 未来取向与职业探索
2.5.4 主动性人格、职业使命感与职业探索
第三章 主要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
3.1 主要概念界定
3.1.1 主动性人格
3.1.2 职业使命感
3.1.3 未来取向
3.1.4 职业探索
3.2 相关理论
3.2.1 生涯建构理论
3.2.2 生涯发展理论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 研究假设
4.2 研究对象
4.3 研究方法
4.4 研究工具
4.4.1 主动性人格量表
4.4.2 职业使命感量表
4.4.3 青少年未来取向问卷
4.4.4 职业探索问卷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测量工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5.1.1 主动性人格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5.1.2 职业使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5.1.3 青少年未来取向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5.1.4 职业探索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5.2 大学生的主动性人格、职业使命感、未来取向及职业探索的现状
5.2.1 大学生主动性人格的总体状况
5.2.2 大学生职业使命感的总体状况
5.2.3 大学生未来取向的总体状况
5.2.4 大学生职业探索的总体状况
5.3 大学生的主动性人格、职业使命感、未来取向及职业探索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检验
5.3.1 大学生主动性人格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检验
5.3.2 大学生职业使命感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检验
5.3.3 大学生未来取向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条件检验
5.3.4 大学生职业探索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检验
5.4 大学生的主动性人格、职业使命感、未来取向及职业探索的相关分析
5.5 大学生的主动性人格、职业使命感、未来取向及职业探索的中介效应检验
5.5.1 中介效应检验的流程
5.5.2 大学生的主动性人格对职业探索的回归作用
5.5.3 大学生的职业使命感、未来取向在主动性人格与职业探索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5.5.4 共同方法偏差的检验
第六章 分析与讨论
6.1 大学生的主动性人格、职业使命感、未来取向及职业探索的特点分析
6.1.1 大学生的主动性人格、职业使命感、未来取向及职业探索问卷质量分析
6.1.2 大学生的主动性人格、职业使命感、未来取向及职业探索现状分析
6.1.3 大学生的主动性人格、职业使命感、未来取向及职业探索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6.2 大学生的主动性人格、职业使命感、未来取向及职业探索的相关分析讨论
6.3 中介效应的分析讨论
结论
建议
1 开展以使命感为职业生涯指引方向的教育
2 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进行职业探索
3 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7787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778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