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活动理论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23-04-19 17:53
本文以活动的视角重新解读了皮亚杰的理论。活动理论是皮亚杰理论大厦中的基石。是能更好理解和说明皮亚杰理论的突破点。活动理论是皮亚杰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过去对皮亚杰活动观点的研究往往是分散的,基于单一学科进行的研究。很少将皮亚杰的活动理论进行整体和全局性的研究。过去对皮亚杰的理论研究很多,对活动理论的总结和概括却鲜有涉及。为了能体现出活动观点在皮亚杰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皮亚杰理论中的活动观点的整理,对前人研究的总结,将皮亚杰的活动理论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整合。本文主要是通过文献研究法,虽然皮亚杰本人并没有对活动下过具体的定义,他的活动观点都散落在自己著作中。本文通过对皮亚杰活动理论的整理,研究了皮亚杰活动理论形成的生物学基础,哲学基础和心理学基础,明确了活动理论的基本内涵,包括活动的概念、结构、功能。说明了活动重要的现实意义即活动对人的认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活动是认识的起点,是个体心理发展的起点。活动在人的认识发展和心理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活动与认识、心理发生发展的机制和意义。人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活动,活动是认识的起点。活动在心理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可...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皮亚杰活动理论的研究综述
1.2 问题提出
2 皮亚杰活动理论的思想渊源
2.1 皮亚杰活动理论的生物学思想基础
2.1.1 遗传图式
2.1.2 生物主体向认识主体的转化
2.2 皮亚杰活动理论的哲学思想基础
2.2.1 对经验论和唯理论的批判
2.2.2 康德的认识论思想
2.2.3 皮亚杰活动理论中双重建构思想
2.3 皮亚杰活动理论的心理学基础
2.3.1 格式塔心理学影响
2.3.2 鲍德温思想的影响
3 皮亚杰活动理论的基本内涵
3.1 活动的概念
3.1.1 活动的内涵
3.1.2 活动的外延
3.2 活动的结构
3.2.1 活动主体
3.2.2 活动客体
3.2.3 主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
3.3 活动的功能
3.3.1 活动与认识
3.3.2 活动与儿童认识发展过程
3.4 活动的发展
3.4.1 活动发展的机制
3.4.2 活动与个体心理发展的机制
4 皮亚杰活动理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4.1 教育学
4.1.1 强调活动的重要性
4.1.2 强调自我发现
4.1.3 重视同伴间的活动
4.2 心理学
4.2.1 注重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特点
4.2.2 强调儿童已有图式
4.2.3 积极发挥儿童的主动性
4.3 跨学科研究
4.3.1 将认识论引入心理学
4.3.2 促进新兴学科的发展
5 评价和反思
5.1 皮亚杰活动理论的贡献
5.1.1 对传统研究的超越
5.1.2 启迪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
5.1.3 克服了过往研究的单一取向
5.2 皮亚杰活动理论的局限性
5.2.1 无法检验认识的正确性
5.2.2 缺乏社会性
5.2.3 缺乏高层次的整合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793917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皮亚杰活动理论的研究综述
1.2 问题提出
2 皮亚杰活动理论的思想渊源
2.1 皮亚杰活动理论的生物学思想基础
2.1.1 遗传图式
2.1.2 生物主体向认识主体的转化
2.2 皮亚杰活动理论的哲学思想基础
2.2.1 对经验论和唯理论的批判
2.2.2 康德的认识论思想
2.2.3 皮亚杰活动理论中双重建构思想
2.3 皮亚杰活动理论的心理学基础
2.3.1 格式塔心理学影响
2.3.2 鲍德温思想的影响
3 皮亚杰活动理论的基本内涵
3.1 活动的概念
3.1.1 活动的内涵
3.1.2 活动的外延
3.2 活动的结构
3.2.1 活动主体
3.2.2 活动客体
3.2.3 主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
3.3 活动的功能
3.3.1 活动与认识
3.3.2 活动与儿童认识发展过程
3.4 活动的发展
3.4.1 活动发展的机制
3.4.2 活动与个体心理发展的机制
4 皮亚杰活动理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4.1 教育学
4.1.1 强调活动的重要性
4.1.2 强调自我发现
4.1.3 重视同伴间的活动
4.2 心理学
4.2.1 注重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特点
4.2.2 强调儿童已有图式
4.2.3 积极发挥儿童的主动性
4.3 跨学科研究
4.3.1 将认识论引入心理学
4.3.2 促进新兴学科的发展
5 评价和反思
5.1 皮亚杰活动理论的贡献
5.1.1 对传统研究的超越
5.1.2 启迪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
5.1.3 克服了过往研究的单一取向
5.2 皮亚杰活动理论的局限性
5.2.1 无法检验认识的正确性
5.2.2 缺乏社会性
5.2.3 缺乏高层次的整合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7939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793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