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创伤后成长与生命意义感、经验性回避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的创伤后成长与生命意义感、经验性回避
更多相关文章: 创伤后成长 生命意义感 经验性回避 地震 现况调查
【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创伤后成长与生命意义感、经验性回避的关系。方法:选取四川某职业高中一年级全部新生共1808名为研究对象,回收有效问卷1530份。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生命意义量表(MLQ)、接纳与行动问卷(AAQ-II)进行调查。结果:存在生命意义感、寻找生命意义感得分与PTGI得分正相关(r=0.47、0.30,P0.01)。回归分析显示,存在生命意义感(β=0.48)、寻找生命意义感(β=0.16)得分正向预测创伤后成长,均P0.001;存在生命意义感、寻找生命意义感、经验性回避三阶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β=-0.09,P0.001)。其中,经验性回避低分组,存在生命意义感和寻找生命意义感在对创伤后成长预测中二阶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β=0.10,P0.05),经验性回避中等组和高分组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青少年的创伤后成长与存在生命意义感、寻找生命意义感关系密切,提示增强存在生命意义感和寻找生命意义感可增强创伤后成长的程度,同时经验性回避程度调节着存在生命意义感、寻找生命意义感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创伤后成长 生命意义感 经验性回避 地震 现况调查
【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EW-J-8)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zhuzh@psych.ac.cn)(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29(1):40-46.)Corresponding author:ZHU Zhuo-Hong,zhuzh@psych.ac.cnavoidance groups(Ps0.05).Conclusion:This study show s that posttraumatic grow th may be related to presenceof meaning and searching for meaning in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松蔚;王文余;钱铭怡;高隽;王雨吟;邓晶;;对震后灾区初中生创伤后成长情况的调查[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陈正权;肖旭;;创伤事件冲击下学生心理应激反应系统的结构特征[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薛玉凤;;偷窃癖患者的创伤与自我——以《恶棍来访》中的萨莎为例[J];外国文学;2012年01期
4 陈正权;肖旭;;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创伤后成长的负相关性[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0年04期
5 缪毅;彭李;李敏;曹伟丽;颜怀城;蒋永恒;汪涛;;军医大学新生集训应激后成长及影响因素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年17期
6 赵大亮;曾芊;;正念训练对高水平运动员相关心理指标的影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7 温韬雪;;恶性肿瘤病人创伤后成长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3年08期
8 高斌斌;孙秉赋;孙玉倩;王风玲;赵佳;;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临终阶段创伤后成长与社会支持的调查分析[J];广东医学;2014年14期
9 刘斌志;沈黎;;汶川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的研究回顾与建议[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周喜华;;舟曲救灾官兵体育锻炼与业务能力、心理创伤和自尊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田宝伟;;大学生挫折与应对研究范式的变化[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际;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及其意外创伤者常模的研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2 张雪华;上海职校学生的心理弹性与创伤后成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余乐;积极心理学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干预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4 邓清;灾区中学生人格特质、感知的社会支持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一项纵向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5 蒋林洁;震后中学生的灾难暴露、家庭复原力和创伤后成长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6 陆芳芳;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运用中医药治疗肾脏病经验拮菁[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喻玉兰;地震灾区中学生灾难暴露程度、心理复原力与创伤心理的关系[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蕾;癌症患者熟虑式沉思内容的质性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9 许丽;老年人生命意义的初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10 阙斐倩;大学生创伤后成长与事件特征、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凤鸣;郭薇;胡莹;刘隆祺;;汶川大地震灾民创伤后急性应激期心理危机干预的实践与研讨[J];成都医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梁铁成;;汶川地震灾害心理危机干预案例报告[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8期
3 金宏章;;“5.12”心理重创学生哀思传统表达方法[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8期
4 王大模;冯小静;;对四川汶川“5.12”大地震震灾伤员的心理救助的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芹;马晓燕;;国外人生意义感研究综述[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7期
2 苏瑞锐;;青少年生命意义感的测量与人口学变量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3年S4期
3 刘皓月;贾林祥;;男性服刑人员生命意义感的调查分析[J];社会心理科学;2013年06期
4 覃丽;王鑫强;张大均;;中学生生命意义感发展特点及与学习动机、学习成绩的关系[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10期
5 余伟芳;;日本生命教育体验课程对受灾地区学生生命意义感的探究[J];青年与社会;2013年02期
6 沈清清;蒋索;;青少年的生命意义感与幸福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年08期
7 王刚;李景平;;获取生命意义感的基础:心理可见性[J];理论导刊;2013年08期
8 谢佳;杨国庆;徐晓;蒋思阳;;522名大学生生命意义状况调查[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Z2期
9 张春雨;韦嘉;张进辅;李U,
本文编号:5170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517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