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语义网络和思维方式对创造性任务的酝酿效应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8-03 12:27
本文关键词:不同语义网络和思维方式对创造性任务的酝酿效应的影响
【摘要】:本研究针对前人的研究发现,从激活扩散和认知资源这两个角度为切入点,对内插任务与目标任务的不相似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研究一中,我们主要从激活扩散的角度,通过控制被试在酝酿期激活的语义网络分别比较了聚合性创新任务与发散性创新任务的酝酿效应。在研究二中,我们从认知资源的角度入手,通过控制被试在酝酿期内插任务的思维方式来比较聚合性创新任务以及发散性创新任务的酝酿效应。研究一我们假设,当酝酿期内插任务所激活的语义网络与目标任务所激活的语义网络不一样时,其酝酿效应要比激活相同的语义网络好,而且,内插任务激活的无关语义网络越多,其酝酿效应越好。研究分为实验一和实验二,分别以发散性创新任务和聚合性创新任务为目标任务,实验一结果显示,在发散性创新任务的新颖性维度上,当内插任务激活的语义网络与目标任务无关时,被试表现出更好的酝酿效应。实验还发现,当被试在酝酿期激活一个无关的语义网络时,其酝酿效果要显著高于激活三个无关的语义网络。实验二结果显示,被试在聚合性创新任务上的酝酿效应不受酝酿期语义网络激活的影响。研究二我们的假设是,当酝酿期内插任务的思维方式与目标任务不一样时,其酝酿效应更显著。研究分为实验三和实验四,分别以发散性创新任务和聚合性创新任务为目标任务,实验三发现,当酝酿期内插任务的思维方式与目标任务不一样时,会使被试在发散性创新任务的流畅性维度上有更好的酝酿效应。在实验四中,我们也发现了相同的结果,即当酝酿期内插任务的思维方式与目标任务不一致时,会使被试在聚合性创新任务上的酝酿效应更好。两个实验的结果符合研究二的假设,并支持酝酿效应的无意识加工理论。两个研究证明了内插任务与目标任务不相似会促进创造性任务的酝酿效应。当目标任务是发散性创新任务的情况下,内插任务与目标任务激活语义网络上的不同主要是对发散性任务的新颖性维度的酝酿效应起到促进作用;而思维方式上的不同主要是对发散性任务的流畅性维度的酝酿效应起到促进作用。而当目标任务是聚合性创新任务时,只有内插任务和目标任务的思维方式不一致才会对其酝酿效应起到促进作用,而语义网络上的不一致并不会提高被试在创造性任务上的酝酿效应。研究结果基本上支持酝酿效应的无意识加工观点,不支持疲劳缓解理论、间断性有意识加工以及良性遗忘理论。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酝酿效应 语义网络 思维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2.5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引言12-13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3-30
- 1.1 创造性思维以及创造性测量13-18
- 1.1.1 创造性思维13-15
- 1.1.2 创造性测量15-18
- 1.2 酝酿效应18-26
- 1.2.1 酝酿效应和酝酿效应的提出18-19
- 1.2.2 酝酿效应的研究范式19-20
- 1.2.3 酝酿效应的理论假设20-23
- 1.2.4 创造性任务的酝酿效应研究23-26
- 1.3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26-30
- 1.3.1 问题提出26-28
- 1.3.2 研究思路28-30
- 第二章 不同语义网络对创造性任务的酝酿效应30-46
- 2.1. 引言30-31
- 2.2. 实验一31-39
- 2.2.1 方法31-34
- 2.2.2 结果34-37
- 2.2.3 讨论37-39
- 2.2.4 实验结论39
- 2.3. 实验二39-46
- 2.3.1 方法40-42
- 2.3.2 结果42-44
- 2.3.3 讨论44-45
- 2.3.4 实验结论45-46
- 第三章 不同思维方式对创造性任务的酝酿效应46-60
- 3.1. 引言46-47
- 3.2. 实验47-54
- 3.2.1 方法47-49
- 3.2.2 结果49-53
- 3.2.3 讨论53-54
- 3.2.4 实验结论54
- 3.3. 实验四54-60
- 3.3.1 方法55-56
- 3.3.2 结果56-58
- 3.3.3 讨论58-59
- 3.3.4 实验结论59-60
- 第四章 总体讨论与研究不足60-65
- 4.1 总体讨论60-63
- 4.2 结论63
- 4.3 教育启示63-64
- 4.4 研究的不足之处64-65
- 参考文献65-72
- 附录72-74
- 后记74-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酝酿效应[J];老区建设;2011年23期
2 周治金,陈永明;灵感及其实质[J];心理学探新;2000年01期
3 蒋光宇;;酝酿效应[J];才智(才情斋);2006年04期
4 陈培峰;张庆林;;酝酿期间提示的作用研究进展[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5 甄佳君;;主体隐性知识与培养创新型人才刍议[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年07期
6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真真;张庆林;;顿悟原型启发中的酝酿效应[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真真;顿悟过程的原型启发机制[D];西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小妹;在创造性问题解决中睡眠产生的酝酿效应[D];西南大学;2013年
2 王千如;不同语义网络和思维方式对创造性任务的酝酿效应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3 邓杉;无意识思维在酝酿效应中的作用[D];西南大学;2008年
4 刘燕;无意识思维在酝酿效应中的作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5 赵琪琛;创造力的群体酝酿效应检验与机制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6 刘玫瑰;发散性思维酝酿效应的脑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144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614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