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缓冲视野下温度的变化对死亡凸显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焦虑缓冲视野下温度的变化对死亡凸显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死亡凸显 文化世界观 自尊 环境温度 概念隐喻
【摘要】:长久以来,自尊、亲密关系和文化世界观被视为死亡恐惧的主要防御机制,但直接探讨防御机制之间是如何交互影响的研究并不多见。迄今为止,诸多研究仅仅探讨了单一防御机制对于死亡凸显的作用,具体的实验结果与理论解释都存在分歧和争论。针对以往研究的不足,本研究引入“焦虑缓冲假说”,通过四个系列实验进一步完善了死亡凸显背景下,自尊与文化世界观防御(温度-社会情感隐喻)之间交互及调节机制的相关理论。根据概念隐喻理论,个体对社会温暖的认知是通过物理温暖来理解的。本研究通过操纵死亡凸显启动,考察自尊及“温度-社会情感隐喻”作为焦虑缓冲器对文化世界观防御的影响,旨在探讨多种防御机制并存的情境下是否存在加工优先性;并考察“温度-社会情感隐喻”映射是否具有情境性。本研究一共包括四个实验。实验1a验证了死亡凸显启动能提高被试人际关系量表的评分,这种现象受到自尊防御的调节,即只有低自尊个体受到死亡凸显效应的影响。实验1b通过降低环境温度后,结果发现:“温度-社会情感隐喻”作为焦虑缓冲器对死亡凸显具有缓冲作用。实验2进一步探讨了死亡凸显情境下,“温度-社会情感隐喻”产生隐喻映射的条件。结果发现:死亡凸显启动后,高室温组被试相较于低室温组,对于中国积极、越南消极的打分更高,即高室温组被试通过内群体偏好来抵御死亡恐惧;低室温组被试则通过“温度-社会情感隐喻”抵御死亡恐惧。实验3则纳入“死亡凸显假说”,结果发现:死亡凸显启动后,被试在低室温组相较于高室温组,对于温暖刺激物的价格及其温度的主观估计更高;这种现象受到自尊水平的调节。我们的研究发现:首先,中国被试在死亡凸显启动后,更加支持合乎自己群体的文化世界观,但这种效应受到自尊水平的调节。其次,“温度-社会情感隐喻”作为焦虑缓冲器对死亡凸显具有缓冲作用。最后,“温度-社会情感隐喻”作为焦虑缓冲器受到环境温度的调节,即只有在较低环境温度的情境下,“温度-社会情感隐喻”才会生效。综上所述,本实验为“焦虑缓冲假说”提供了实证依据,也为“概念隐喻”-“恐惧管理理论”建立了理论衔接的桥梁,给这两个领域提供了新的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研究视角(如“垂直权利”隐喻;“道德洁净”隐喻是否能缓解死亡恐惧等)。同时,本研究着眼于低自尊个体的持续性焦虑的缓解,为低自尊个体在心理咨询或者自我心理保健过程中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证依据。
【关键词】:死亡凸显 文化世界观 自尊 环境温度 概念隐喻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2.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部分 理论与研究综述9-19
- 1.1 恐惧管理理论9-13
- 1.1.1 恐惧管理理论的基本假设9-10
- 1.1.2 恐惧管理理论在亚洲的发展10-11
- 1.1.3 一种新的研究路径---焦虑缓冲器假说11-13
- 1.2 物理温度与恐惧管理理论13-17
- 1.2.1 社会情感与恐惧管理理论13-14
- 1.2.2 物理温度与社会情感隐喻14-16
- 1.2.3“温度-社会情感隐喻”的调节机制16-17
- 1.3 自尊防御与恐惧管理理论17-19
-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与研究构想19-23
- 2.1 已有研究的不足与矛盾19-20
- 2.2 问题的提出20-22
- 2.3 研究构想22-23
- 第三部分 研究方法与结果23-44
- 3.1 实验 1a:物理温暖对于社会情感的作用23-29
- 3.1.1 研究假设23-24
- 3.1.2 实验设计24
- 3.1.3 被试24
- 3.1.4 实验材料24-26
- 3.1.5 实验程序26
- 3.1.6 实验结果26-27
- 3.1.7 讨论27-29
- 3.2 实验 1b:低温环境下,物理温暖对于社会情感的作用29-35
- 3.2.1 研究假设29-30
- 3.2.2 实验设计30
- 3.2.3 被试30
- 3.2.4 实验材料30-32
- 3.2.5 实验程序32
- 3.2.6 实验结果32-33
- 3.2.7 讨论33-35
- 3.3 实验 2:环境温度的变化对于“温度”隐喻的调节35-39
- 3.3.1 研究假设35
- 3.3.2 实验设计35
- 3.3.3 被试35-36
- 3.3.4 实验材料36-37
- 3.3.5 实验程序37
- 3.3.6 实验结果37-38
- 3.3.7 讨论38-39
- 3.4 实验 3:环境温度的变化对于个体温度感知的影响39-44
- 3.4.1 研究假设39-40
- 3.4.2 实验设计40
- 3.4.3 被试40-41
- 3.4.4 实验材料41-42
- 3.4.5 实验程序42
- 3.4.6 实验结果42-43
- 3.4.7 讨论43-44
- 第四部分 总讨论44-52
- 4.1 物理温度对死亡凸显效应的调节44-45
- 4.2 环境温度对于“温度”隐喻的调节45-48
- 4.3 自尊防御加工优先性48-50
- 4.4 文化世界观变量的选取50-52
- 第五部分 结论与展望52-54
- 5.1 总结论52-53
- 5.2 研究展望53-54
- 参考文献54-60
- 致谢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好平;;英汉“悲伤”情感隐喻的解读[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赵明;;英汉情感隐喻的共性与差异[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廖世军;岳好平;;浅议情感隐喻的认知互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年12期
4 杜金丽;;“愤怒”情感隐喻的英汉认知对比[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年07期
5 范兆霞;;汉语中的情感隐喻表达[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6期
6 苏伯佳;;从认知角度看情感隐喻[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18期
7 王晓楠;;汉日“愤怒”情感隐喻对比研究[J];语文学刊;2012年05期
8 束金星,徐玉娟;从隐喻式认知看情感隐喻[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孙慧敏;试探英汉文学作品中的情感隐喻类型[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10 周梅芳;从认知的角度看情感隐喻[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俊丽;;A Comparative Study of Metaphorical Expressions of Sadness in English and Chinese[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应用研究中心 王娅婷 陈俊 王华根;汉字字体本身即为一种隐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飞;《穆斯林的葬礼》中情感隐喻的英译策略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2 黄雪贞;英汉以颜色词为始源域的情感隐喻对比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3 许露萍;《简爱》中的情感隐喻翻译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4年
4 周瑞;文化视角下的情感隐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5 陈应骏;焦虑缓冲视野下温度的变化对死亡凸显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6 廖世军;基于认知互动观的情感隐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7 王晓楠;汉日情感隐喻对比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8 卓亚迪;汉日人体名词情感隐喻异同剖析[D];湖北师范学院;2014年
9 张林影;从认知角度探究英汉情感隐喻[D];黑龙江大学;2007年
10 蔡燕茹;英汉学习型词典中情感隐喻的呈现[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380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638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