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人间实际亲密度对自我面孔优势效应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恋人间实际亲密度对自我面孔优势效应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自我面孔识别 自我优势效应 自我边界 实际亲密度
【摘要】:自我面孔识别作为自我意识最直接的体现,一直受到文化、社会与人格心理学家的关注。研究表明,个体在行为层面上存在自我面孔优势效应,一方面表现为识别自我面孔的速度显著快于识别他人面孔的速度(Brédart et al.,2006;Keenan et al.,1999;TongNakayama,1999);另一方面,自我面孔识别存在独特的“左手效应”,即相对于右手而言,自我面孔识别对左手操作更为敏感。跨文化研究表明,自我面孔优势效应存在东西间文化差异,即相比于西方人而言,东方人会表现出较弱、较不稳定的自我面孔优势。然而,文化对自我的影响并不是静态和整体的,自我构念随着人际交往情景的变化而动态建构,并受到个体与重要他人之间实际亲密度这个文化内变量的调节。根据自我扩展模型,人们会通过构建亲密关系而将重要他人包括到自我边界中,且关系越亲密,亲密他人纳入自我的程度越大,目前为止,实际亲密度对自我边界的这种调节作用在记忆的自我参照范式上也得到了验证。那么,实际亲密度对自我边界的这种动态调节作用是否同样存在于知觉自我系统中,进而影响自我面孔优势效应呢?对此,尚未有研究证实。为此,本学位论文以恋爱关系为切入点,通过两个行为研究,分别探讨实际亲密度对自我面孔识别速度上的优势效应,以及“左手效应”的影响作用。!研究一采用自我面孔再认实验的外显任务与内隐任务,通过2(面孔类型:自我面孔,恋人面孔)!2(实际亲密度:高,低)的重复测量分析,探讨恋人间实际亲密度的高低对自我面孔识别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无论在外显任务还是内隐任务中,实际亲密度(高/低)和面孔类型(自我/恋人面孔)的交互作用均显著。进一步析发现,在低实际亲密度组中,对自我面孔的反应时显著小于恋人面孔,而在高实际亲密度组中,对自我和恋人面孔的反应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即个体只有在低实际亲密度的恋爱关系条件下,才存在自我面孔识别速度上的优势效应,而这种速度优势在高实际亲密度的条件下会减弱甚至消失。研究二采用“morphed”任务,分别对高、低实际亲密度组被试进行2(面孔类型:自我与名人混合面孔,恋人与名人混合面孔)×2(渐变序列顺序:名人面孔为起点,名人面孔为终点)×2(手:左,右)的重复测量分析,以探讨实际亲密度对自我面孔识别“左手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高、低实际亲密度组的反应结果出现分化:对于低实际亲密度组被试,无论面孔渐变序列方向如何(以名人面孔为起点或者结束),在名人与自我面孔渐变的条件下,被试存在显著的“左手效应”,即用左手反应时被试需要更多的名人面孔成分才能做出判断,而在名人与恋人面孔渐变条件下,被试反应不存在左右手的显著差异;对于高实际亲密度组的被试而言,无论何种条件下,被试的判断反应均存在“左手效应”,当被试用左手反应时,需要更多的名人面孔成分才能做出判断。综上可推得,在行为层面上,实际亲密度会影响个体知觉系统的边界伸缩性,进而影响自我面孔优势效应。具体而言,在低实际亲密度条件下,知觉系统的自我边界不包括亲密他人,个体存在自我面孔优势效应;而在高实际亲密度条件下,知觉自我边界包括亲密他人,自我面孔优势效应减弱甚至消失。
【关键词】:自我面孔识别 自我优势效应 自我边界 实际亲密度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1 文献综述10-16
- 1.1 关于自我边界的讨论10-12
- 1.1.1 互依型与独立型自我构念10-11
- 1.1.2 Sampson的自我构念理论11
- 1.1.3 杨中芳的“个己”与“自己”概念11
- 1.1.4 社会自我理论与关系型自我构念11-12
- 1.2 实际亲密度12-13
- 1.2.1 实际亲密度与自我扩展模型12
- 1.2.2 实际亲密度与自我边界12-13
- 1.3 自我面孔优势效应13-16
- 1.3.1 自我面孔优势效应的概念13-14
- 1.3.2 自我面孔研究的经典范式14
- 1.3.3 关于自我面孔优势效应内在机制的解释14-15
- 1.3.4 文化与自我面孔识别优势15-16
- 2 问题提出与研究方案16-18
- 2.1 问题提出16-17
- 2.2 研究方案17
- 2.3 研究意义17-18
- 3 研究一恋人间实际亲密度对自我面孔识别速度上的优势效应的影响18-23
- 3.1 研究目的18
- 3.2 研究假设18
- 3.3 研究方法18-19
- 3.3.1 被试18
- 3.3.2 实验设计18
- 3.3.3 实验材料18-19
- 3.3.4 实验程序19
- 3.4 结果19-21
- 3.4.1 预处理19-20
- 3.4.2 外显面孔再认任务20
- 3.4.3 内隐面孔再认任务20-21
- 3.5 讨论21-23
- 4 研究二恋人间实际亲密度对自我面孔识别“左手效应”的影响23-28
- 4.1 研究目的23
- 4.2 研究假设23
- 4.3 研究方法23-25
- 4.3.1 被试23
- 4.3.2 实验设计23
- 4.3.3 实验材料23-24
- 4.3.4 实验程序24-25
- 4.4 结果25-27
- 4.4.1 预处理25
- 4.4.2 结果分析25-27
- 4.5 讨论27-28
- 5 总讨论与结论28-33
- 5.1 总讨论28-31
- 5.1.1 恋人间实际亲密度对自我面孔识别速度上的优势效应的影响28-29
- 5.1.2 恋人间实际亲密度对自我面孔识别“左手效应”的影响29-30
- 5.1.3 文化与知觉自我边界30-31
- 5.2 结论31
- 5.3 存在的不足与研究展望31-33
- 参考文献33-39
- 附录39-40
- 致谢40-42
- 发表论文情况42
- 在研期间参研课题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邱俊杰;闵昌运;周艳艳;张锋;;人际亲密度对他人风险决策偏好的影响:决策采纳度的调节作用[J];应用心理学;2012年04期
2 王晓;颜榴红;;人称指示英汉语用对比分析[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3 钟伟;;未来电脑狂想曲[J];现代计算机(普及版);2009年06期
4 师保国;许晶晶;;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创造性倾向的预测作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华英;测测你和伴侣关系的亲密度[J];心理世界;1999年06期
6 刘莉雯;;英语学习者阅读理解能力与文化亲密度的关联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7 ;蜜月也窈窕[J];人生与伴侣(下半月版);2011年05期
8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梁晓燕;黄燕;魏岚;;宿舍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大学生孤独感的关系研究[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测量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张元章;父母如何教育“不听话”的孩子?[N];珠海特区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永刚;以数据为中心的在线社会网络若干安全问题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景麟;基于社交关系图谱的移动社交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彤;亲社会花费对幸福感的影响:人际亲密度的边界作用[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玉婷;基于等级反应模型和评定量表模型的青少年亲子关系亲密度量表编制[D];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
4 王俊力;恋人间实际亲密度对自我面孔优势效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6年
5 华烨;基于相对关系亲密度的局部社团发现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6 霍丽婕;以增加亲密度为目的的会话分析[D];复旦大学;2013年
7 曹坤宇;基于亲密度及影响力的微博社交兴趣圈挖掘算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8 王伟伟;人际亲密度对自我道德行为的影响[D];宁波大学;2014年
9 赵天宸;彩印SNS用户亲密度模型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10 张聪;微博用户关注推荐及排名策略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670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667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