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距离对后悔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心理距离对后悔的影响
【摘要】:基于解释水平理论,考察了心理距离的不同维度对后悔程度的影响。本研究从心理距离的四个维度展开,时间距离采用组内设计,空间距离、社会距离和概率维度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312名被试随机分配至各个维度参与实验处理,检验不同心理距离是否调节着后悔程度,其中有效数据275份。结果表明:在时间距离、空间距离、社会距离、概率和假设性条件下,均出现决策时心理距离越近,对决策事件或客体的解释水平越低,随后在获得负性结果反馈时体验到的后悔就越强烈。由此可见,决策事件的心理距离越近,后悔程度越大。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关键词】: 解释水平 心理距离 后悔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372180)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09YJCZH087) 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项目
【分类号】:B842.6
【正文快照】: 1问题提出后悔是日常生活中最常提及的消极情绪之一,它源于“是什么(what is)”与“本该是什么(whatmight have been)”之间的比较,当人们意识到如果做出其他决策结果会更好时,后悔就产生了(Zeelen-berg,1999)。后悔作为一种认知型情绪,与决策结果或决策质量直接相关,而对情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钟毅平;陈海洪;;心理距离对道德行为判断的影响[J];心理学探新;2013年01期
2 段锦云;朱月龙;陈婧;;心理距离对风险决策框架效应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兴东;;产品伤害究竟有多深——消费者跨期决策问题研究[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2 吴思;廖俊云;;产品伤害信息来源可信度对感知风险的影响[J];商业研究;2013年12期
3 苏凇;黄劲松;;关于逆营销的效果研究:基于CLT理论的视角[J];管理世界;2013年11期
4 陈芳;许丽忠;林黎阳;韩智霞;钟满秀;胡军;;基于维持现状偏差视角的居民饮用水安全保障意愿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6期
5 张慧;陆静怡;谢晓非;;解释水平导致的自己 他人决策差异[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6期
6 李东进;吴波;李研;;远程购物环境下退货对购后后悔影响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3年05期
7 刘晓红;刘金平;;决策后悔中作为与不作为效应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8 邹鹏;郝连才;李一军;;面向信息不对称性的感知时间距离销售促进对购买行为的影响[J];管理科学;2014年01期
9 陈银飞;茅宁;;心理距离、伦理判断与供应商伦理管理[J];管理科学;2014年03期
10 杜伟宇;蒋运霞;;消费者的解释水平对其选择偏好的影响[J];心理研究;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牛千;佟月华;;延迟折扣的成因述评[A];产业竞争力与创新驱动——2014年山东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兴东;产品伤害危机中顾客情绪反应及行为意向形成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陈海贤;心理距离对跨期选择和风险选择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2年
3 黄鹂强;消费者对于产品评论评价机制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4 杨青松;时间距离对道德违规行为判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5 叶楠;调节聚焦与心理距离对新能源汽车采用的交互影响:信息框架的视角[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6 王丽荣;心理距离对网购决策的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7 颜志雄;道德判断中的亲属偏见[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8 Ganganee Chandima Samaraweera;从消费者道德声誉视角来看基于品牌价值的农业产品伤害危机对消费者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9 孙洪杰;基于情境线索的属性趋同效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10 袁博;社会博弈中合作与冲突结果评价的认知神经机制[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鹏阳;神经质人格及预期后悔对购买决策信息加工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蒋旭玲;远亲胜近邻[D];西南大学;2013年
3 张舒;物质惩罚与道德谴责在公共合作秩序建立中的作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
4 万晓兰;不作为惰性效应的实验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5 张毅;感觉距离、触摸需要对产品评价影响的实验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6 彭鲁艳;判断模式和决策角色对风险偏好及反转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7 李军;时间感知对跨期选择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3年
8 杨慧;自我—他人决策差异[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刘畅;依恋类型对现在和未来自我表征差异性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3年
10 李琪;汉语和英语的不同形式心理距离差异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黄希庭;论时间洞察力[J];心理科学;2004年01期
2 段锦云;王重鸣;;框架效应认知加工的脑半球定位研究[J];心理科学;2010年01期
3 李纾,房永青,张迅捷;再探框架对风险决策行为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0年02期
4 柴俊武;赵广志;何伟;;解释水平对品牌联想和品牌延伸评估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1年02期
5 李雁晨;周庭锐;周t;;解释水平理论:从时间距离到心理距离[J];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春燕;时间距离对未来事件解释水平的影响初探[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冰;;分析美学视野中的心理距离说——对一段美学公案的检讨[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贺征;;想象——拉近欣赏主客体间的心理距离[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陈红波;薛自英;张玉娟;;心理距离影响下的人称指示借用现象[J];琼州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陈红波;马艳红;;心理距离对人称指示用法的影响[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姬灵毅;;心理距离与山水欣赏——以晚明山水道游现象为例[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S1期
6 华生旭;吕厚超;;心理距离与建构水平的双向作用关系[J];心理科学;2012年06期
7 游火旺;;浅谈审美心理距离[J];美术大观;2013年09期
8 陈望衡;山水美欣赏与心理距离[J];社会科学家;1986年02期
9 张振元;反“心理距离”说[J];黄河水利教育;1995年03期
10 胡红;论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心理距离”[J];体育科学;199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帼豪;张积家;陈俊;;解释水平理论视角下的心理距离[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吴三美;何先友;;情绪性质对心理距离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赵秋荻;刘永芳;段婧;徐沙;;心理距离与决策者角色对风险决策的影响[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窦东徽;张红川;黄四林;孙铃;侯佳伟;;权力对于过去和未来时间心理距离的影响[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张锋;申之美;;建构水平与心理距离的自动化联接特性:刺激距离信息强度的作用[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岳介先;;布洛的心理距离说与中国艺术美学[A];东方丛刊(1994年第2辑 总第九辑)[C];1994年
7 金永明;;高中生主动缩短师生心理距离的实验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刘永芳;;自我-他人决策差异:研究的某些新进展[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9 金永明;;高中生主动缩短师生心理距离的实验研究[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10 何贵兵;;心理距离视角下的行为决策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牟定县毛阳中学 胡志波;利用心理距离进行教学[N];云南经济日报;2002年
2 河南总队 冯元喜;表面距离≠心理距离[N];人民武警;2007年
3 吴建光 郭文忠;拉近心理距离 融洽官兵关系[N];人民武警报;2011年
4 欣新;夫妻要有“心理距离”[N];北京科技报;2000年
5 游火旺;审美的心理距离[N];美术报;2014年
6 俞吾金;缩短与子女的心理距离[N];文汇报;2001年
7 茅政一 王凤国;缩短与新兵的心理距离[N];人民武警;2005年
8 新华网;提升创造力,请与问题保持“心理距离”[N];大众科技报;2009年
9 祝帼豪 陈俊 张积家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心理应用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情感因素影响人们对心理距离的感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10 王小溪;四种心理距离[N];大众卫生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静;“心理距离”为何能成为艺术要素和审美原理[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贺征;关于欣赏与创作过程中“心理距离”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于立娜;中学阶段师生心理距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4 华生旭;情绪效价对解释水平的影响及其与心理距离的交互作用[D];西南大学;2013年
5 邓云;“心理距离说”再思考[D];扬州大学;2014年
6 孙云英;损益情景下心理距离对小额理财决策中跨期选择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张宝林;心理距离与模糊修辞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8 纪文君;审美心理距离对传播效果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2年
9 李琪;汉语和英语的不同形式心理距离差异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10 赵雅婧;家校距离对学生上学积极性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059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705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