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知觉和评价中的内容偏好及情境效应
发布时间:2017-09-05 02:47
本文关键词:对人知觉和评价中的内容偏好及情境效应
【摘要】:从人际认知的基本内容维度角度出发,通过5个研究,探讨对人知觉和评价中的内容维度偏好以及情境对其影响。首先研究1探讨人际认知的基本内容维度是什么,基于这些内容维度,研究2进一步探讨对自我和他人认知中的一般偏好。研究3和研究4分别从自我认知和他人认知两个不同的角度考察情境需要对该维度偏好的影响。研究5进一步检验情境与特质的匹配效应。研究1对96个人际评价特质词的11个方面进行评定,因素分析的结果发现,可以抽取出两个因子,但控制效价后发现,热情、道德和能力出现分离,这表明热情、道德和能力是人际认知中三种不同的内容成分。研究2采用2性别(男、女)×2目标对象(自我、他人)×2对象水平(现实、理想)×3维度(道德、热情、能力)四因素混合设计考察人们对现实和理想自我与他人的内容偏好。结果发现,人们在评价自我和他人时始终存在一种高热情偏好,另外,对现实自我的道德评价显著高于他人,但是在理想状态中,对自我更偏好高能力,对他人更偏好高道德。研究3和研究4分别采用2被试性别(男,女)×3情境(社交活动,学术活动,分配物资)×3维度(道德,热情,能力)的混合设计考察社团活动、学术活动和分配物资等不同的情境对自我和他人认知内容维度偏好的影响。其中,研究3发现在评价自我时存在显著的热情偏好,且不受情境的影响,但道德和能力偏好都显著受到情境的影响,研究4发现在评价他人时也存在显著的热情偏好,其次是道德偏好,最后才是能力,但三者都受到情境的影响。研究5发现当情境需要与他人所表现的特质一致对,对他人的接纳度更高。综合来看,研究发现:(1)在对人知觉和评价过程中,存在两个基本维度,其中第一个维度包括道德、品质、美德、热情、社会性、亲和性等意图性特质,另一个维度包括能力、才智和权力等能动性特质。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控制效价后,道德与热情出现分离,热情与道德只有较低的相关,而热情与能力呈负相关,道德与能力也呈负相关。(2)对自我和他人的热情、道德和能力评价和偏好存在显著差异。对现实自我的评价更高热情更高道德,对理想自我的偏好是更高热情更高能力的;对现实一般他人的评价是更高热情更高能力的,但对理想他人的偏好是更高热情更高道德的。(3)对热情的高偏好不受情境的影响,但对能力和道德的高偏好受到情境的调节。不管在什么情境下,被试都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偏好,但是只有在特定情境中才会表现出高能力和高道德偏好。更进一步的研究也验证了这一假设,当情境所要求的特质与个体表现特质相匹配时能得到更好的评价和接纳。(4)对热情、道德和能力的评价和偏好存在性别差异。在现实评价上,男性对自我能力评价更高,女性对自我热情评价更高。在理想偏好上,相比于女性,男性更加重视道德维度,更偏好高道德特质。而女性更加重视热情方面的信息,更偏好高热情特质。总体而言,本研究结果表明,热情、道德和能力是人际认知中不同的内容成分;并且始终存在高热情偏好,对热情的偏好较少受到情境的影响;在评价自我时更注重能力维度,在评价他人时更注重道德维度,但这种偏好又会受到情境的影响。该研究结果既支持了热情优先效应的观点,也支持了双视角模型的自我—他人差异观点,同时也对这两种观点进行有效的整合和修正。
【关键词】:热情 道德 能力 内容偏好 情境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1 前言11-13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研究意义12-13
- 2 文献综述13-27
- 2.1 对人知觉和评价的内容维度13-19
- 2.1.1 对人知觉和评价中的两维度模型13-14
- 2.1.2 两维度的理论解释14-15
- 2.1.3 两维度的关系15-17
- 2.1.4 对人知觉和评价中的道德维度17-19
- 2.2 对人知觉和评价中的内容偏好19-22
- 2.2.1 热情优先效应19-20
- 2.2.2 视角模型20-21
- 2.2.3 内容偏好的再思考21-22
- 2.3 对人知觉和评价中的情境因素22-23
- 2.3.1 中国文化背景下高情境性22
- 2.3.2 情境对内容偏好的影响22-23
- 2.4 现有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23-25
- 2.4.1 维度的普适性问题23-24
- 2.4.2 维度的关系问题24
- 2.4.3 维度的权重问题24-25
- 2.5 研究构想和假设25-27
- 3 研究一 对人知觉和评价时的内容维度分析27-35
- 3.1 研究目的27
- 3.2 研究方法27-29
- 3.2.1 被试27
- 3.2.2 研究程序27-29
- 3.3 研究结果29-32
- 3.4 分析和讨论32-35
- 4 研究二 对人知觉和评价的内容维度偏好研究35-41
- 4.1 研究目的35
- 4.2 研究方法35-36
- 4.2.1 被试和研究设计35
- 4.2.2 实验材料和程序35-36
- 4.3 研究结果36-40
- 4.3.1 内容维度的关系分析37-38
- 4.3.2 一般内容偏好分析38-40
- 4.4 分析与讨论40-41
- 5 研究三 不同情境下对自我的维度偏好研究41-45
- 5.1 研究目的41
- 5.2 研究方法41-42
- 5.2.1 被试和研究设计41
- 5.2.2 实验程序41-42
- 5.3 研究结果42-43
- 5.4 分析与讨论43-45
- 6 研究四 不同情境下对他人的维度偏好研究45-48
- 6.1 研究目的45
- 6.2 研究方法45-46
- 6.2.1 被试和研究设计45
- 6.2.2 程序45-46
- 6.3 研究结果46-47
- 6.4 分析与讨论47-48
- 7 研究五 情境—特质匹配对对人评价的影响研究48-53
- 7.1 研究目的48
- 7.2 研究方法48-49
- 7.2.1 被试和研究设计48
- 7.2.2 研究程序48-49
- 7.3 研究结果49-51
- 7.4 分析与讨论51-53
- 8 总讨论53-57
- 8.1 对人知觉的内容维度53-54
- 8.2 对人知觉和评价中的自我—他人差异54-55
- 8.3 对人知觉和评价的情境效应55-56
- 8.4 对人知觉和评价的性别差异56-57
- 9 研究结论和展望57-59
- 9.1 本研究主要研究结论57
- 9.2 本研究局限性57-58
- 9.3 未来研究展望58-59
- 参考文献59-65
- 附录1 评价特质词来源表65-66
- 附录2 特质词评定说明66-68
- 附录3 研究2实验材料68-69
- 附录4 研究3实验材料69-70
- 附录5 研究4实验材料70-71
- 附录6 研究5实验材料71-73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73-74
- 后记74-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程婕婷;管健;汪新建;;共识性歧视与刻板印象:以外来务工人员与城市居民群体为例[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年04期
,本文编号:7953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795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