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戴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现实利他行为的中介作用
本文关键词:感戴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现实利他行为的中介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感戴 现实利他行为 网络利他行为 中介效应 作用机制
【摘要】:运用大学生感戴问卷、现实利他行为问卷和网络利他行为问卷对70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感戴、现实利他行为和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感戴广度、感戴深度、利他行为责任性以及尊重和关心他人均能显著预测网络利他行为;利他行为责任性以及尊重和关心他人在感戴广度、感戴深度和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间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果说明,感戴对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以现实利他行为为中介变量对网络利他行为产生间接影响。
【作者单位】: 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感戴 现实利他行为 网络利他行为 中介效应 作用机制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基于道德教育的青少年感戴情绪研究”(13YJA88010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网络利他行为对青少年影响的社会心理机制研究”(13CSH054)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1问题提出自英国哲学家Adam Smith(1759)在其论著《The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中最早提出“感戴”(grati-tude)概念,并把其作为“推动人们做出回报的最迅速和最直接的情绪”以来,国内外研究者对感戴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形成几种代表性的观点。情绪观点,即感戴是受恩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美荣;李建明;;大学生利他行为的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9期
2 蒋达;王歆睿;傅丽;周仁来;;内隐利他行为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8年01期
3 黄晓凤;;试论利他行为及其培养[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杨孝志,阿米娜;“围观”现象心理探源与克服[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罗伟娴;;儿童利他行为发展实验研究的新进展[J];考试周刊;2010年03期
6 赵正新,任红娟;儿童道德行为、意志研究20年的回顾与反思[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7 何安明;;大学生移情能力与利他行为的相关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02期
8 耿希峰;;从动机角度看亲社会行为、助人行为、利他行为的关系[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6期
9 郑健成 ,潘洁 ,李伯黍;儿童利他行为发展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0年02期
10 耘夫;老年心理素养刍议[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金亮;;竞争与合作经验对儿童利他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2 蒋达;王歆睿;傅丽;周仁来;;内隐利他行为的实验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薛飞;褚勇杰;郝红艳;王丽;贾文萍;;研究生利他倾向的内隐联想测验[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李丹;;儿童角色采择能力与利他行为发展的相关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5 李一员;吕建国;高雪梅;谭小宏;李红;;儿童在灾难中的分享行为[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陆慧菁;张雷;;亲缘利他的内隐心理反应[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刘敏;;浅谈儿童情绪理解能力对移情能力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樊蓓蓓;张春华;;不同学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A];体质研究与健康促进论文集[C];2006年
9 樊蓓蓓;张春华;;上海体育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孙大强;;“义-利”描述框架下心理账户中价值观非替代性研究[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上(华夏心理网心理咨询师);《海神号》:人在灾难中会暴露本性[N];北京科技报;2006年
2 北京友谊医院 郑杨;团体心理治疗更适合中国国情[N];光明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一员;自然灾难改变儿童的利他行为[D];西南大学;2013年
2 郑显亮;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编制与多层线性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文;3~9岁儿童气质发展及其与个性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4 陈芮;心理学与经济学的互涉[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迟毓凯;人格与情境启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高倩;网络环境中利他惩罚的特点、影响因素和发生机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7 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永玲;师范生内隐利他行为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李磊;外显、内隐利他行为及其预测源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炜;硕士研究生网络利他行为的量表适用性及其与道德判断间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明威;不同框架效应及情绪下大学生保护性价值观对利他行为意向的影响[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5 李艳芳;大学生道德价值观、自我概念与利他行为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洪丽;高中生利他行为与移情、道德判断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7 章滢;大学生利他行为、移情能力及其相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崔杨;感知相似性对高中生共情和利他行为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俊;9-11岁农村小学生利他行为现状及班级心理辅导的效果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10 李湘晖;大学生宽恕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968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896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