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父母情感温暖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7-09-24 03:13

  本文关键词: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父母情感温暖的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留守经历 主观幸福感 情感温暖 调节作用


【摘要】:目的:考察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探讨父母亲情感温暖的作用。方法:采用问卷集体施测,调查了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312人、无留守经历大学生588人,比较两组被试在主观幸福感及父母亲情感温暖上的差异,并考察父母亲情感温暖的调节作用。结果:1留守经历组大学生感受到的父亲情感温暖及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非留守组大学生,母亲情感温暖则没有差异;2留守经历组与非留守经历组被试体验到的父亲情感温暖均显著低于母亲情感温暖;3父亲情感温暖对留守经历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起到了调节作用,但是母亲情感温暖则不存在调节作用。结论:对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而言,其体验到父亲情感温暖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应用心理学研究所;
【关键词】留守经历 主观幸福感 情感温暖 调节作用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14YJC190027) 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地质大学大学生发展与创新教育研究中心科研开放基金资助(DXS2014002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CUGW120214)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流动人口开始大规模出现,留守儿童就产生了。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当时全国留守儿童数量达到2290.45万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占86.5%,达到1981万,其中6周岁及以上的学龄儿童占全部留守儿童的65.28%[1]。目前这些早期的留守儿童已经进入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丽恒;赵文德;牛晶晶;;农村留守儿童心理依恋特点[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年01期

3 段成荣;杨舸;;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8年03期

4 宋月萍;张耀光;;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以及卫生服务利用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研究;2009年06期

5 方晓义;范兴华;刘杨;;应对方式在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孤独情绪关系上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年04期

6 蒋奖;鲁峥嵘;蒋傼菁;许燕;;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的初步修订[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年01期

7 张晓;陈会昌;张银娜;孙炳海;;家庭收入与儿童早期的社会能力: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J];心理学报;2009年07期

8 杨丽珠,董光恒;父亲缺失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3期

9 王莉;国外父亲教养方式研究的现状和趋势[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3期

10 王丽,傅金芝;国内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玉娜;孙玉艳;;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7期

2 孙刚成;闫世笙;;中国西部农村教育的问题与发展策略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4期

3 李峰;;新农村建设视野中的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7期

4 孙仲文;;在和谐社会视域下探讨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5 徐群;;关注留守儿童教育与创建和谐新农村[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11期

6 束钰;;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22期

7 李培;何朝峰;覃奠仁;;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与社会适应[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周汉平;;农村留守儿童概念界定与相关对策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9 杨健;王平达;;农村留守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3期

10 范兴华;方晓义;刘勤学;刘杨;;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社会适应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云森;;自选择、父母外出以及不发达地区留守儿童学习表现——基于倾向分数匹配方法的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林燕;张忠根;;孤身外出还是举家迁移?——制度对劳动力家庭迁移决策的影响分析[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薇;李晓苗;罗静;高文斌;;亲子分离与联系对农村留守中学生自尊的影响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胡丽英;;试谈托妮·莫里森小说的“父亲”缺失[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强;;贵州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与特点[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莹;;流动人口子女的就学形式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基于中部三省的调研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雷万鹏;谢瑶;;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影响因素与政策启示[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吴映雄;;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基于西部五省小学六年级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张劲梅;张庆林;;大理喜洲白族家庭教养方式调查[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陈荟;;对渝东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现状的考察与思考[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芳;中国儿童素质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徐彤;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熊凤水;流变的乡土性:移植·消解·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高建军;城乡社会同构的宪法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5 周潇;劳动力更替的低成本组织模式与阶级再生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6 岳雪莲;仫佬族流动人口与流出地社会变迁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7 王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8 过江鸿;贫困地区留守新生代农民就业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闫超;基于社会认同视角的新生代农民工炫耀性消费行为影响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许思安;汉族、壮族、蒙族、纳西族人格结构的比较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付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党云皓;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于海强;辽宁省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的体育干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霍红豆;美国高等学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伟;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学习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龚风华;南通市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特征和体育锻炼干预作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王云;初中班级留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管理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8 李亚楠;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初探[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强成文;缺失与重构: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郭文静;未成年人监护的若干问题研究[D];烟台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辉;赵娟;刘建中;;2007~2009年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3期

2 王秋娟;高洪深;;北京市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研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3 王晓阳;国外关于不同阶层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05期

4 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范兴华;方晓义;刘勤学;刘杨;;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社会适应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邹泓;中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与同伴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7 江荣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及对策[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8 李彦章,许东民;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的编制及试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12期

9 严海蓉;虚空的农村和空虚的主体[J];读书;2005年07期

10 李松;;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环境、心理健康及学业成绩的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亚男;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的相关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陈宁;儿童问题行为与师生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松;农村初中生“留守子女”家庭环境状况调查及对其心理健康和学绩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6年

4 黄艳苹;家庭教养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小萍;父亲缺失下农村留守儿童学绩、自尊及人格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卫旗;;任务特征对人—组织匹配与员工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9期

2 逄晓鸣;汪玲;肖凤秋;齐博;;反事实思维与后悔的关系:调节模式的调节作用[J];心理科学;2012年05期

3 李涛;冯菲;;自传记忆具体性与抑郁关系:希望的调节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4年02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许燕;梁志祥;周鹏;;被调节的中介作用与被中介的调节作用[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测量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邢学玮;伍新春;侯建芳;刘畅;陈玲玲;;幼儿父亲角色态度对其教养投入的影响:母亲态度类型的调节作用[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王亚丽;刘珍;谢祥龙;吴财付;谷传华;;压力对学习倦怠的影响——希望的调节作用[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本文编号:9090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9090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6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