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公平感判断的反事实思维过程:公平类型的调节作用
发布时间:2017-09-24 23:47
本文关键词:不公平感判断的反事实思维过程:公平类型的调节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或然反事实思维 可然反事实思维 应然反事实思维 不公平感判断 不公平感类型
【摘要】:近年来,基于公平理论的实证研究发现:反事实思维确实是个体不公平感知的认知动力。那么不公平感判断反事实思维过程是怎样呢?目前,研究结论包含三种模型:(1)三因素模型:个体的不公平感判断必须同时经历三种反事实思维成分;(2)两因素模型:在经历或然反事实思维的基础上,再经历任一种反事实思维都能验证形成个体的不公平感判断;(3)单因素模型:经历任一反事实思维成分都能形成个体的不公平感判断。然而,少有研究关注到不公平感类型的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研究一探讨了不公平感类型在不公平感判断的反事实思维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研究二通过改进反事实思维操纵方法进一步探索研究问题。研究一以405名本科生为被试进行3(或然反事实思维:无VS.低VS.高)x2(可然反事实思维:低VS.高)x2(应然反事实思维:低VS.高)组间情境实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或然反事实思维对结果不公平感的主效应显著,可然反事实思维对人际不公平感的主效应显著,应然反事实思维对程序不公平感的主效应显著,其他主效应及所有交互效应都不显著。这表明:不公平感判断的反事实思维过程是单模型的,且受到不公平感类型的调节。具体而言,形成结果不公平感判断只需要经历或然反事实思维即可,形成人际不公平感判断只需要经历可然反事实思维即可,形成程序结果不公平感判断只需要经历应然反事实思维即可。研究二以284名本科生为被试进行2(或然反事实思维:低VS.高)x2(可然反事实思维:低VS.高)x2(应然反事实思维:低VS.高)组间情境实验。方差分析结果与研究一一致。具体而言,削弱或然反事实思维则结果不公平感判断降低,削弱可然反事实思维则人际不公平感判断降低,削弱应然反事实思维则程序不公平感判断降低。以上研究结果为不公平感判断的反事实思维过程的研究争议提供了可能的解决方法,丰富了公平理论的研究。本文从人-情境交互视角对研究一、二的不一致结果进行讨论。本文还从研究变量、研究情境和研究范式三方面的扩展对本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与问题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或然反事实思维 可然反事实思维 应然反事实思维 不公平感判断 不公平感类型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问题的提出10-19
- 1.1 研究背景10
- 1.2 研究综述10-17
- 1.2.1 公平理论10-12
- 1.2.2 反事实思维12-14
- 1.2.3 反事实思维与不公平感14-17
- 1.3 问题提出17-19
- 2 研究一19-28
- 2.1 研究问题与方法19
- 2.2 实验与材料19-21
- 2.2.1 被试与实验设计19
- 2.2.2 程序与材料19-20
- 2.2.3 测量20-21
- 2.3 结果21-26
- 2.3.1 操作检验21-23
- 2.3.2 不公平感判断23-26
- 2.4 讨论126-28
- 3 研究二28-35
- 3.1 研究问题与方法28
- 3.2 实验与材料28-29
- 3.2.1 被试与实验设计28
- 3.2.2 程序与材料28-29
- 3.2.3 测量29
- 3.3 结果29-33
- 3.3.1 操作检验29-31
- 3.3.2 不公平感判断31-33
- 3.4 讨论233-35
- 4 总讨论35-36
- 4.1 不公平感判断的反事实思维模型35
- 4.2 研究不足与展望35-36
- 参考文献36-39
- 附录1:研究一的情境实验材料39-42
- 附录2:研究二的情境实验材料42-46
- 后记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韦庆旺;郑全全;;组织中的申述[J];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04期
,本文编号:9141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914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