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见危不救行为的责任归因
发布时间:2017-09-27 22:31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对见危不救行为的责任归因
【摘要】:目的:探讨在不同情景下对他人见危不救行为的归因、责任推断、情感反应以及惩戒行为之间的数量化关系,验证Weiner责任归因理论的适用性。方法:采用自编《大学生对见危不救行为的责任归因问卷》对27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在救助难度低时,见危不救倾向于被认为是由于缺乏努力,作内部、稳定、可控的归因,会做出较高责任的推断,引起较高的生气情感、较低的理解情感,并产生较高的惩戒行为。2在救助难度高时,见危不救倾向于被认为是由于缺乏能力,作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归因,会做出较低责任的推断,引起较低的生气情感、较高的理解情感,并产生较低的惩戒行为。结论:本研究验证了责任推断和情感反应之间的双向关系,Weiner的责任归因理论可以概括为:归因维度→责任推断、情感反应→惩戒行为。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精神卫生中心;
【关键词】: 见危不救 归因维度 责任推断 惩戒行为
【基金】:国家社科项目(13BSH062) 安徽社科项目(AHSK11-12D132)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人际责任归因是归因理论在人际责任和社会动机领域的扩展,指对他人行为原因和责任认定的分析和推测[1,2]。从行为原因到责任推断同时包括起因部位、稳定性和可控性等构成的三维构架,所有行为都可在其中找到对应位置[3]。研究发现,控制性知觉会影响后续情绪及行为反应[4,5]。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赵子夏;;从亲社会行为角度探析见危不救行为应否入刑[J];法制与社会;2014年05期
2 孙昌军,张辉华;“见死不救”的刑事责任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刘明前;胡三Z,
本文编号:9323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932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