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背后的心理——群体间的语言偏见
本文关键词:语言背后的心理——群体间的语言偏见
【摘要】:不同群体间普遍存在着语言偏见,表现为人们倾向于使用抽象度较高的词语对内群体成员的积极行为和外群体成员的消极行为进行描述,而对内群体成员的消极行为、外群体成员的积极行为则使用抽象度较低的词语进行描述。社会认同需要和认知预期倾向是它产生的两大心理机制,其影响因素包括社交情境、群体和个体等方面,同时它会对群体刻板印象及语言主体间的社会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后续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语言偏见的其他表现形式、研究方法及本土化研究等问题。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关键词】: 内外群体 语言偏见 语言抽象度 刻板印象
【基金】: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XDJK2009C187);西南大学博士基金项目(SWU109040) 重庆市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14SKSZ16)资助
【分类号】:B842
【正文快照】: 早在1954年,Allport(1954/1979)就在《偏见的实质》(The Nature of Prejudice)一书中提出了群体偏见这一概念,它是指人们偏爱和维护自己所属的内群体(in-group)、厌恶和贬损外群体(out-group)的现象。自这一现象受到关注后,研究者对群体偏见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大量探索,初期的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琼;刘力;;低地位群体的外群体偏好[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新建;程婕婷;管健;;解析群际偏见——基于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的认知神经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14年03期
2 陈世平;崔鑫;;从社会认同理论视角看内外群体偏爱的发展[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年03期
3 周春燕;黄海;刘陈陵;郭永玉;贺金波;;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社会阶层对阶层刻板印象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年04期
4 汪凤炎;郑红;;改变道德习俗:生活德育的最佳切入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5 杨莹;贾立平;;泛媒时代电视对大众“鸿沟”心理的引导机制研究——生态真人秀《变形计》跨越“鸿沟”引发的思考[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6 杜蔚;;青少年中弱势群体的外群体偏好研究综述[J];学理论;2015年26期
7 佐斌;徐同洁;;低地位群体的内/外群体偏好:基于SC-IAT的检验[J];心理研究;2015年01期
8 程婕婷;管健;汪新建;;共识性歧视与刻板印象:以外来务工人员与城市居民群体为例[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年04期
9 郭f+澄;郭永玉;;社会情境中的控制感[J];心理科学进展;2012年11期
10 杨沈龙;郭永玉;李静;;低社会阶层者是否更相信系统公正[J];心理科学进展;2013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春燕;公正世界信念对不同社会阶层的个体与社会功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2 张珊明;基于外显和内隐测量的权力刻板印象[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唐春芳;威胁情境下流动儿童自尊对群际偏好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2 刘尚刚;养育风格、道德认同与心理距离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3 袁思蕾;基于制度正当化理论的不同群体心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4 俞睿玮;初中生群体分类对帮助行为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5 闵燕妮;风险社会视域下网络对底层群体形象塑造影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6 杨沈龙;不同社会阶层系统公正感的差异及其机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7 段宜;金钱提升控制感水平[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8 崔鑫;社会价值取向对不同地位群体的偏爱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莹瑞;佐斌;;社会认同理论及其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3期
,本文编号:9496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949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