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不同科学创造力个体干扰抑制机制的比较

发布时间:2017-10-04 13:26

  本文关键词:不同科学创造力个体干扰抑制机制的比较


  更多相关文章: 科学创造力 Stroop任务 干扰效应 抑制机制


【摘要】:选取《科学创造力量表》筛选出高、低科学创造力个体各20名,通过完成经典Stroop色字干扰抑制任务,探讨高、低科学创造力的个体抑制机制的差异。结果发现:在Stroop色字任务上,无论是高科学创造力组还是低科学创造力组,都出现了Stroop干扰效应,但低科学创造力组的Stroop效应更明显;高科学创造力组在字色不一致条件下的错误率显著低于低科学创造力组,但是两组被试在Stroop任务反应时上差异不显著。本研究结果提示高科学创造力个体的认知抑制能力强于低科学创造力个体。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陕西师范大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天津商业大学法学院心理学系;
【关键词】科学创造力 Stroop任务 干扰效应 抑制机制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8JJDXLX266) 天津市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培养计划 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CE3011)的资助
【分类号】:B848
【正文快照】: 1引言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国家实力最关键的体现。一个国家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在世界产业分工链条中处于高端位置,才能拥有重要的自主知识产权而引领社会的发展。加强培养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造就大批科技创新人才,对于提高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丽华;白学军;张秀红;;创造性思维能力高、低大学生特性负启动效应的实验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2期

2 申继亮,胡卫平,林崇德;青少年科学创造力测验的编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4期

3 张丽华;胡领红;白学军;;创造性思维与分心抑制能力关系的汉字负启动效应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8年03期

4 胡卫平,Philip Adey,申继亮,林崇德;中英青少年科学创造力发展的比较(英文)[J];心理学报;2004年06期

5 胡卫平;张淳俊;;跨学科概念图创作能力与科学创造力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7年04期

6 衣新发;胡卫平;;科学创造力与艺术创造力:启动效应及领域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宇中;朱莉娟;;大学生创造性思维测验的编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2 陈英和;张淳俊;;基于跨学科概念图的跨学科知识整合模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尚华;;创造力训练教学法研究与探索[J];包装世界;2012年01期

4 许红;;中医研究生生理学理论教学改革探索[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2期

5 甘甜;罗跃嘉;;选择性注意的两种负启动效应研究回顾及比较[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年04期

6 王暄;;“附形而显,迁想妙得”——广告视觉语言的艺术通感表现[J];长沙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7 阎国华;;大学创新教育学理体系的几点探讨[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年05期

8 孟洁;谢安邦;;基于属性的研究生教育招生考录制度改革探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9 章军;;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年09期

10 王岩岩;;小学生心智发展下培养美术创造能力的教学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卫平;林崇德;申继亮;Philip Adey;;The Compariso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Creativity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dolescents[A];山西省行为科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选集(1999-2003年度)[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初玉霞;任务特点、认知风格对情绪与创造表现关系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田金亭;基于CAT的中学生创造力评价技术探讨[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小洋;中学生个人认识论的特点及与自我提问、创造性思维的关系[D];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韩琴;课堂互动对学生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立君;概念图在促进认知和评估知识结构方面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6 郭小利;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杨健;建筑学理论形成方法[D];重庆大学;2010年

8 王茜;导师指导风格对研究生创造力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9 邓小平;教师行为、亲子互动与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娟;思想品德课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D];苏州大学;2010年

2 张丽萍;概念图之物理教学功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祥薇;异质性、组织支持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齐基;选择性注意与中央执行功能各子成分的相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毛仁兴;概念图在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培先;高中生物教材中渗透其它知识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范小伟;利用数学问题情境提高初中生的数学创新思维水平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悦;学校体育对中学生创造力发展作用的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1年

9 丁萍;江苏省高中生化学竞赛培训模式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于娜;中学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教学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俊;成人的学习研究——成人的智商、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分析报告[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2 董奇;儿童创造力漫谈[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01期

3 衣新发;蔡曙山;;创新人才所需的六种心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林崇德;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5 沈德立,王敬欣;分心抑制与年龄关系的位置负启动效应实验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1期

6 张布和;论创造性思维及其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S1期

7 衣新发;;创造力理论述评及CPMC的提出和初步验证[J];心理研究;2009年06期

8 衣新发;蔡曙山;刘钰;;文化因素影响创造力的实证研究[J];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08期

9 申继亮,胡卫平,林崇德;青少年科学创造力测验的编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4期

10 王敬欣,沈德立;汉字的特性负启动效应与年龄发展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卫平;张淳俊;;跨学科概念图创作能力与科学创造力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7年04期

2 赵玉晶;;中学生科学创造力的心理学审视及其教育启示[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09期

3 沈汪兵;刘昌;王永娟;;艺术创造力的脑神经生理基础[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10期

4 余嘉元;;运用概化理论和BP网络进行创造力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1年30期

5 张景焕;金盛华;;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关于创造的概念结构[J];心理学报;2007年01期

6 申继亮;师保国;;创造性测验的性别与材料差异效应[J];心理科学;2007年02期

7 陈丽兰;;微观发生法研究及其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30期

8 刘国雄,施建农;乡镇中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与教育[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2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许晶晶;申继亮;师保国;胡卫平;;创造性测验材料的差异性初探[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贾小娟;胡卫平;;“学思维"活动课程对初中生创造性的科学想象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许晶晶;申继亮;;创造性测验材料的差异性初探[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刘桂荣;张景焕;;创造力游乐场理论模型及其对教育的启示[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张恒升;申继亮;;跨文化情境下创造力测验独特性维度计分的探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巩彦斌;认知抑制、心理旋转与科学创造力的关系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琨;初中生思维风格、创造力态度与科学创造力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赵千秋;学校环境、创造性自我效能与初中生科学创造力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赵玉倩;留守儿童的安全感、创意自我效能对科学创造力的影响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709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9709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4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