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一带一路论文 >

中国能源地缘政治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8-05-16 23:15

  本文选题:能源地缘政治 + 研究框架 ; 参考:《资源科学》2017年06期


【摘要】:在世界能源和地缘政治格局深度变革和"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能源地缘政治研究日趋受到学界关注。为讨论能源地缘政治的研究现状和趋势,本文对中国知网(CNKI)1998-2015年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归纳了三个研究阶段及其特征,并从格局-机理-效应对能源地缘政治的主要研究领域进行总结。结果表明,国内在能源地缘政治的格局演化、驱动机制、主体客体、能源安全及其地缘战略、竞争与合作等方面取得了富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但在理论框架上不够成熟,逻辑体系上不够完整,在地缘要素、能源和地缘政治的相互作用机制的定量分析较为薄弱,在地缘要素、能源综合性、经济、能源安全和尺度等研究视野略显偏窄。鉴于此,本文对能源地缘政治研究框架提出了一点思考,未来研究应在能源地缘政治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论体系上更加重视,在大数据、模型化和可视化表达等方面得到完善和加强。网络化、地缘环境、新能源、石油结算货币将成为研究新趋向,多种能源的综合性分析应得到加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能源地缘政治在中微观尺度研究应受到重视,全球能源治理将成为政策研究的重要落脚点之一。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ep transformation of the world energy and geopolitical structur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Belt and Road", the research of energy geopolitics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order to discus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rend of energy geopolitical research,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levant documents of CNKI from 1998 to 2015, and summarizes three stages of research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The main research fields of energy geopolitics are summarized from pattern-mechanism-effect. The results show that domestic researches on the evolution of energy geopolitical structure, driving mechanism, subject and object, energy security and geo-strategy,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have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 but they are not mature enough i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The logical system is not complete, but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geo-factors, energy and geopolitics is weak, and the research field of geo-factors, energy synthesis, economy, energy security and scale is slightly narrow.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thoughts on the framework of energy geopolitics research. The future research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basic theory and methodology system of energy geopolitics, in big data, Modeling and visualization have been improved and strengthened. "networking, geo-environment, new energy sources, and oil settlement currencies will become new trends in research,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multiple sources of energy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he research of energy geopolitics based on Belt and Road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on the meso-micro scale, and global energy governance will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footholds of policy research."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3YJCZH037)
【分类号】:F426.2;K90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媛;沈绿筠;郝丽莎;;“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世界石油供给格局中的地位及演变[J];自然资源学报;2016年05期

2 王礼茂;牟初夫;陆大道;;地缘政治演变驱动力变化与地缘政治学研究新趋势[J];地理研究;2016年01期

3 刘铮;;国际油价变化给能源行业和地缘政治带来的机遇和风险——专访IHS高级副总裁卡洛斯·帕斯夸尔[J];国际石油经济;2015年10期

4 杜德斌;段德忠;刘承良;马亚华;;1990年以来中国地理学之地缘政治学研究进展[J];地理研究;2015年02期

5 杨宇;刘毅;金凤君;;能源地缘政治视角下中国与中亚—俄罗斯国际能源合作模式[J];地理研究;2015年02期

6 董秀成;皮光林;;能源地缘政治与中国能源战略[J];经济问题;2015年02期

7 李雪静;;世界能源格局调整与炼油工业发展动向[J];石化技术与应用;2015年01期

8 富景筠;;“页岩气革命”、“乌克兰危机”与俄欧能源关系——对天然气市场结构与权力结构的动态分析[J];欧洲研究;2014年06期

9 王文涛;刘燕华;于宏源;;全球气候变化与能源安全的地缘政治[J];地理学报;2014年09期

10 杨雷;;俄乌天然气冲突背后的大国能源博弈[J];国际石油经济;2014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宁维嘉;能源地缘政治格局下的中国战略[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2 焦连成;中日韩油气资源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奇;成升魁;李飞;吴良;张丹;陈晓鹏;;1992年以来国内外地缘政治比较研究——基于地理学视角的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7年12期

2 王诺;闫冰;吴迪;吴暖;;北极通航背景下中欧海运航线的时空格局[J];经济地理;2017年12期

3 赵亚博;刘晓凤;葛岳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油气资源分布格局及其与中国合作中的相互依赖关系[J];地理研究;2017年12期

4 陈明星;龙花楼;王成金;黄金川;牛方曲;;中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研究回顾与展望(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7年12期

5 谢瑾;肖晔;张丽雪;杨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供给潜力与能源地缘政治格局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2017年06期

6 罗义欣;;基于“一带一路”条件下我国地缘政治经济战略探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7年30期

7 杨文龙;杜德斌;马亚华;;经济权力视角下中美战略均势的地理透视[J];地理研究;2017年10期

8 张争胜;刘玄宇;牛姝雅;;尺度政治视角下中菲黄岩岛争端[J];地理研究;2017年10期

9 田春娜;贾巍;;电视天气预报后期制作系统气象要素自动识别实现[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年18期

10 林跃勤;;妥善应对地缘风险推动“一带一路”建设[J];云梦学刊;2017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魏丽燕;基于遥感技术的黔西北页岩气资源潜力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2 禹裕东;中韩海外能源开发战略比较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4年

3 殷慧慧;中日韩能源需求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4年

4 肖映辉;论国际能源版图变化与中国面临的挑战[D];湘潭大学;2014年

5 艾楚涵;21世纪初中国与中东能源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6 郭栋梁;中日全球石油竞争态势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7 孙远胜;中韩油气产业国际合作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应洛;王树斌;郭菊娥;;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通道建设的战略思考[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2 张磊;;“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的能源合作[J];经济问题;2015年05期

3 田春荣;;2014年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进出口状况分析[J];国际石油经济;2015年03期

4 顾梦琛;王礼茂;;油气地缘政治影响力评估(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5年03期

5 郭菊娥;王树斌;夏兵;;“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合作现状及路径研究[J];经济纵横;2015年03期

6 杜德斌;段德忠;刘承良;马亚华;;1990年以来中国地理学之地缘政治学研究进展[J];地理研究;2015年02期

7 谢文心;;“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上合能源合作探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5年01期

8 董锁成;黄永斌;李泽红;石广义;毛琦梁;李俊;于会录;;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格局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J];资源科学;2014年12期

9 安江林;;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的开放式能源生命线[J];开发研究;2014年05期

10 任孟山;;互联网时代的国际传播与地缘政治[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式锋;关于深化上海合作组织能源合作的初步探讨[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2 林碎明;中亚的地缘政治与中国的能源发展战略[D];浙江大学;2006年

3 冯淑兰;海权对抗陆权[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白桦;地缘政治视角下的中国石油外交战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郎一环;王礼茂;李红强;;中国能源地缘政治的战略定位与对策[J];中国能源;2012年08期

2 崔守军;;能源大冲突:能源失序下的大国权力变迁[J];中国石油石化;2014年12期

3 郎一环;王礼茂;顾梦琛;;南海能源地缘政治新格局及其应对的战略思考[J];中国能源;2013年03期

4 郎一环;王礼茂;李红强;;世界能源地缘政治格局与中国面临的挑战[J];中国能源;2012年06期

5 沈秋婷;;地缘政治视角下的中国能源安全浅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2年09期

6 戴永红;秦永红;;中国与南亚能源合作中的地缘政治战略考量[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李钦;段秀芳;程云洁;;俄白哈关税同盟对中国能源战略和地缘政治的影响[J];新疆财经;2012年01期

8 何贤杰;盛昌明;王峰;;我国能源安全形势评价战略选择及对策建议[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1年06期

9 刘世锦;;对外开放条件下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若干探讨[J];发展研究;2011年07期

10 ;节能降耗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供应的重要手段[J];能源工程;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许祥左;冯伟;冯e,

本文编号:18988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18988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9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