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硕士论文 >

完全川崎病与不完全川崎病实验室指标的比较及并发冠脉损害的高危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24 23:54

  本文关键词:完全川崎病与不完全川崎病实验室指标的比较及并发冠脉损害的高危因素分析 出处:《大连医科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完全川崎病 不完全川崎病 炎症指标 免疫指标 冠脉损害 高危因素


【摘要】:背景及意义: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全身性血管炎性病变,其有自限性的特点,目前病因、发病机制仍没有研究明确,此病在6个月到5岁的幼儿时期高发,相对于女孩,男孩具有更高的发病率。根据报道[1]川崎病(KD)的发病具有种族差异性及地域性,表现为亚洲人种发病率最高,欧美发病相对较少。川崎病可因临床症状,分为完全川崎病(complete Kawasaki disease,cKD)和不完全川崎病(incomplete Kawasaki disease,iKD),完全川崎病(cKD)也称典型川崎病,在临床容易诊断;不完全川崎病(incomplete Kawasaki disease,iKD)因为其临床症状不典型及出现并发症的风险高,而临床可供诊断参考的实验室指标无明显特异性,不易诊断,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探索。有报道[2]显示不完全川崎病(iKD)患儿发生冠脉损害的可能性明显高于完全川崎病(cKD)患儿,不完全川崎病(iKD)因其症状的不典型,既往一贯的诊断标准,已在临床工作中不再适用,寻找一套完整无误的诊断标准显得尤为重要。大量有关iKD与cKD的对比研究显示,两者在临床表现上差异明显,但在临床实验室相关指标上却有很多相似之处。完全川崎病(cKD)患儿大多数以临床症状典型以确诊,实验室指标的异常和感染性疾病没有太大差异性,不完全川崎病(iKD)从病因学分析也有感染因素而引起发病的机制,因此实验室炎性指标的明显改变对诊断不完全川崎病有一定诊断意义。同时不完全川崎病(iKD)在免疫系统活化程度可能不如完全川崎病(cKD)而导致临床表现显现的少,所以免疫指标的探索对鉴别诊断上亦有一定的价值。因此2004年美国心脏学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在对不完全川崎病诊断标准评估时,把相关感染指标列入内,包括WBC、ESR、CRP、PLT等8项炎性指标,有助于不完全川崎病的及早诊断。也有研究者以免疫指标作为分析完全川崎病与不完全川崎病鉴别诊断的一个突破点,并有一定诊断意义,为后期应用丙种球蛋白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此本研究通过对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3年来87例川崎病病例的回顾性分析,结合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评估炎症的严重程度及免疫情况,同时警惕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可能性,行心脏彩超检查以评估冠状动脉情况,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法: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01月间儿内科住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共104例病例,剔除未系统完善相关检查的川崎病患儿,共87例入选,记录患儿的年龄、性别、发热病程等一般情况,以及实验室指标、心脏超声等辅助检查。实验室检g副臧,

本文编号:13304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13304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5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