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骨移植术供骨区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9 04:20
本文关键词:髂骨移植术供骨区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体骨是修复骨缺损的最好材料,不仅没有免疫排斥性,还具备良好的骨传导和骨诱导、骨再生作用。自体骨移植技术是治疗骨缺损、骨肿瘤、脊柱及关节融合等骨科疾病的最常用方法。髂骨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自体骨移植的供体,由于其包含大量优质的松质骨,因此能够迅速的与植骨区的骨骼融合在一起,促进骨折愈合,是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的强有力的武器;而且髂骨取骨部位表浅,无重要的血管和神经,无论是前方还是后方取骨均较方便、安全、风险较小,这使得髂骨作为一种最佳的植骨材料在骨科临床医师中已形成共识。髂骨取骨术看似简单,但由于术者手术操作的熟练程度不同和髂骨自身及周围组织的特殊解剖和时有变异,许多并发症仍时有发生,如髂骨取骨术后疼痛、伤口感染、血肿,疤痕形成、假性动脉瘤、肌疝、动静脉瘘、髂前上棘骨折等等。有的并发症可能会逐渐减轻或消除,但有些并发症却有可能长期存在,令患者不胜痛苦,其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是术后髂骨供区的慢性疼痛。为了寻求如何能够尽量减少或避免髂骨供骨区并发症的发生,我们查阅国内外的文献,从髂骨及其周围组织的解剖特点、髂骨供骨区并发症可能发生的原因,髂骨取骨手术操作的方式、方法及切口大小、部位,髂骨取骨所应用的手术器械到髂骨取骨后重建及自体髂骨替代材料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发现髂骨取骨方式多种多样,骼骨取骨引起的并发症种类也很多,对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各家报道也不尽相同。造成术后不同并发症的原因比较复杂,但有研究表明,如果在取骨过程中妥善地处理、优化操作过程,大多数并发症可以避免。我们通过参阅国内外文献发现国内外研究中尚缺少对于髂骨取骨后流行病学的相关研究。因此本文对髂骨取骨的流行病学现状作一初步的研究,以求能为创伤骨科医生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另外,我们发现髂骨取骨供区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是术后髂骨供区的慢性疼痛,这种疼痛可以长期存在。有研究报道患者髂骨取骨后3个月,6个月和2年的术后疼痛发生率分别为29%,38%和19%。但是目前发表的中英文文献中尚且没有对这类患者疼痛情况的长期随访结果的报道,而且对取骨术后骨再生情况没有系统性的研究,因此本文对髂骨取骨后的患者进行了10年以上的长期随访,尤其关注于髂骨供区疼痛情况和骨再生情况。国内外对髂骨取骨术后供区慢性疼痛的研究尚停留于病例随访与观察,认为取骨块过大,取骨后不规则的骨面刺激,髂嵴轮廓的破坏与髂骨植骨后供骨区慢性疼痛具有相关性,但没有这方面的实验研究。我们进行了动物实验,观察取髂骨后家兔模型血清il-1β、pge2水平的变化,以求证取骨块大小等因素与供区慢性疼痛的相关性。髂骨取骨术后供区疼痛时间达到三个月以上者称之为慢性疼痛,这类疼痛目前西医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我们尝试用中医药解决慢性疼痛患者的痛苦。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中中医药对疼痛的认识及对疼痛治疗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作者采用多年潜心摸索出来的消痹通络汤治疗这类慢性疼痛,对其治疗效果做出分析,结果显示消痹通络汤对髂骨取骨供区的慢性疼痛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并从中医辩证及现代药理研究为其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希望能为创伤骨科医生的临床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1、进行了国内外首个髂骨取骨后流行病学的相关研究;2、进行了国内外首个髂骨取骨术后供区慢性疼痛情况的长期随访,并对取骨术后骨再生情况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3、进行了国内外首个髂骨取骨术后供区慢性疼痛成因方面的实验研究;4、进行了国内外首个髂骨取骨术后供区慢性疼痛的中医药治疗研究。第一部分髂骨取骨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和髂骨取骨区10年以上的长期随访结果目的:探讨髂骨取骨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并评价髂骨取骨区患者10年以后的疼痛情况以及髂骨再生情况。方法:首先采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自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所有行髂骨取骨进行植骨的患者信息,包括其年龄、性别、植骨目的和患者的经济状况。为了便于进行研究,以获得较好的流行病学结果,我们将植骨目的分成骨折内固定手术时,发现骨缺损而植骨,用“defect”来定义;因骨折不愈合来院进行更换内固定植骨手术,用“nonunion”来定义;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行植骨,用“avn(avascularnecrosis)”来定义;因骨肿瘤手术植骨,用“tumor”来定义;因骨结核手术植骨,用“tuberculosis”来定义。患者的经济状况通过城乡身份来简单分类,其定义为长期居住在城市或农村(5年以上),分别用”citizen”和“farmer”来定义。另外采集自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取髂骨移植于骨折区域进行内固定并出现术后疼痛的成年患者信息,采用视觉疼痛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价患者髂骨取骨区的疼痛情况,vas评分为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难以忍受的疼痛。评估时间点分别于患者行取骨术后1个月,1年,3年,5年和10年。髂骨再生情况通过术后1年,3年,5年,7年和10年的骨盆正位x线片和患者取骨前的x线片进行对比来进行评估。髂骨再生的状态分为4个级别,i级是指再生骨量小于取骨量的30%;ii级是指再生骨量为取骨量的30%-50%;iii级是指再生骨量为取骨量的50%-70%;Ⅳ级是指再生骨量大于取骨量的70%。将患者的骨再生情况分别归入到这四个级别中,对于i-Ⅳ级的再生情况分别给予1,2,3,4四个秩次。结果:共有241例患者符合本研究流行病学分析的纳入标准。这241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7.08±16.19岁(2-78岁)。这241例患者中,男性171例(71%),女性70例(29%)。按照取骨原因分类,因为骨折内固定术中骨缺损进行植骨者174例(72.2%),因为骨折不愈合进行植骨者32例(13.3%),因为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植骨者22例(9.1%),因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植骨者10例(4.1%),因为骨结核病灶清除术后骨缺损植骨者3例(1.3%)。241例患者中,市民33例(13.7%),农民208例(86.3%);共有32例患者符合本研究长期随访的纳入标准。患者在术后1个月,1年,3年,5年和10年的平均vas评分分别为3.22,3.39,3.45,2.02和1.38。我们对不同时间点的评分进行了两两比较,发现除了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的评分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外(p0.05),其他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在术后1年,3年,5年和10年的骨再生情况的平均秩次分别为1.36,2.22,2.97,3.75和4.70。对这四个时间点的骨再生情况进行两两比较后发现,所有的两两比较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患者自体髂骨移植多为青壮年男性,植骨原因以骨折内固定术时骨缺损最为常见,占到了全部植骨数量的70%以上,并且这些自体髂骨移植的患者多为经济状况稍差的农民。通过对髂骨取骨区患者的长期随访发现,其取骨区的疼痛存在减少的趋势,术后3年疼痛明显减轻。另外,通过长期随访发现,髂骨取骨区具有一定的自我再生修复能力。第二部分髂骨取骨供区慢性疼痛的成因相关性实验研究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分析髂骨取骨供区慢性疼痛的相关性成因方法:将实验兔随机编号后分为正常组(n组)8只,实验组16只。再随机把实验组分为大块不规则取骨组(l组)8只;小块开窗取骨组(s组)8只;将各组家兔正常饲养3月。分别对造模前所有家兔和造模3月后所有家兔从大隐静脉抽取3ml血液,分为两管,每管1.5ml,高速离心,取上清液,分别检测血清il-1β、pge2的含量,将所得数据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il-1β检测结果显示:造模前与造模3个月后比较,l组造模前后有显著性差异;l组与s组造模后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各组全层间比较,造模前各组il-1β值没有显著性差异;造模3个月后各组il-1β值l组与n组、s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ge2检测结果显示:造模前与造模3个月后比较,l组造模前后有显著性差异;l组与s组造模后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各组全层间比较,造模前各组pge2值没有显著性差异;造模3个月后各组pge2值l组与n组、s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取骨块过大,取骨后不规则的骨面刺激,髂嵴轮廓的破坏与髂骨植骨后供骨区慢性疼痛具有相关性第三部分消痹通络汤治疗髂骨取骨供区慢性疼痛的疗效分析目的:分析消痹通络汤治疗髂骨取骨供区慢性疼痛的疗效。方法:收集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髂骨取骨供区慢性疼痛来河北省中医院就诊的患者(包括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随访出现慢性疼痛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供区(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6例,对照组15例。治疗组采用消痹通络汤口服,对照组服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连续服用两周后重新采用视觉疼痛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价患者髂骨取骨区的疼痛情况。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1β水平,然后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服药前后的vas评分及血清il-1β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有31例患者符合本研究的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的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和渗血、渗液发生。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P0.05,因此可认为消痹通络汤治疗髂骨供区术后慢性疼痛与对照组相比在治疗效果上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血清IL-1β水平治疗前、后相比都有统计学意义,即治疗后,T、C两组血清IL-1β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1β水平数据分析,P0.05,故认为两种药物治疗后患者的IL-1β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用消痹通络汤和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对降低髂骨供区慢性疼痛患者的血清IL-1β水平作用相当。结论:消痹通络汤对髂骨供区的慢性疼痛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从患者自身对疼痛的评分上优于对照组,但从降低髂骨供区慢性疼痛患者的IL-1β水平上作用相当。
【关键词】:骨移植 髂骨 流行病学 骨再生 慢性疼痛 供区 随访 消痹通络汤 白介素-1β 前列腺素E-2 Meta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687.3
【目录】:
- 中文摘要5-10
- 英文摘要10-17
- 英文缩写17-18
- 引言18-19
- 第一部分 髂骨取骨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与髂骨取骨供区10年以上的长期随访结果前言19-35
- 前言19-20
- 材料与方法20-22
- 结果22-24
- 附图24-26
- 附表26-27
- 讨论27-29
- 小结29-30
- 参考文献30-35
- 第二部分 髂骨取骨供区慢性疼痛的成因相关性实验研究前言35-42
- 前言35
- 材料与方法35-37
- 结果37-39
- 附表39-40
- 讨论40-41
- 小结41
- 参考文献41-42
- 第三部分 消痹通络汤治疗髂骨取骨供区慢性疼痛的疗效分析前言42-58
- 前言42
- 材料与方法42-46
- 结果46-48
- 附表48-51
- 讨论51-54
- 小结54
- 参考文献54-58
- 结论58-59
- 综述一 髂骨不同年龄段解剖特点与髂骨移植术后并发症Meta分析59-75
- 参考文献71-75
- 综述二 中医药对疼痛的认识及疼痛治疗的研究现状与进展75-96
- 参考文献92-96
- 致谢96-97
- 个人简历9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宜祥,何忠平,吴立成,包玮鸳;延胡索不同提取液对小鼠镇痛作用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5年05期
本文关键词:髂骨移植术供骨区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44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294463.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