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接触背景下汨罗方言中儿童姓名称谓的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5 06:31

  本文关键词:语言接触背景下汨罗方言中儿童姓名称谓的变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语言接触 汨罗方言 儿童姓名称谓 变化


【摘要】:在交际过程中,方言与普通话接触渐趋频繁,二者相互影响,不可避免地使语言在语音、词汇、句法等方面产生变化。在汨罗方言词汇中存在一种传统儿童姓名称谓,即儿童的名加上“婆”一后缀。随着普通话的不断渗入,该儿童姓名称谓的使用发生了变化。本研究主要探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汨罗方言中儿童姓名称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影响该称谓使用变化的社会变量分布情况如何?(3)人们对儿童称谓语变化持何种态度?本研究以社会语言学语言接触理论为指导,以称谓语研究为基础,在汨罗本土抽取80人为调查对象,采取录音记录的手段,共收集了224条儿童姓名称谓实例,同时以调查问卷为补充,对儿童姓名称谓变化情况进行考察。最后借助GOLDVARB X和EXCEL(2007)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汨罗方言儿童姓名称谓的使用情况发生了明显变化。传统儿童姓名称谓“名+婆”的使用逐渐减少,而普通话儿童姓名称谓“姓+名”和“名+名”的使用明显增多。“姓+名”和“名+名”的使用及扩散是称谓语自身发展和社会因素作用的共同结果。从儿童姓名称谓的变化来看,将“名+婆”变为“姓+名”的变化最多,其次是由“名+婆”变为“名+名”。这种称谓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女性较男性更多地使用变化后的称谓;称谓变化更多发生在19-34年龄阶段,其中以学生使用变化后称谓的比例最高;说话者的受教育程度及交谈的语言环境对称谓语的影响相对较小。多数当地人对普通话中的儿童姓名称谓是接受的,他们认为变化后的称谓象征着社会与文化的统一且便于交流。其中以女性和学生的接受倾向更明显。方言儿童姓名称谓的使用变化是当地社会变化的一种折射。本研究为了解汨罗方言称谓,深入方言研究与保护提供了一定的视角。受作者自身能力和客观条件的限制,本文涉及调查对象的人数有待扩大,研究角度有待增加。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第二届语言接触理论与语言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J];修辞学习;2006年04期

2 马菊红;;《汉俄语言接触研究》评介[J];中国俄语教学;2009年02期

3 本刊记者;;语言接触与跨文化交际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澳门举行[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年01期

4 徐彦;;语言接触的诸因素分析——以新疆民汉语言接触为例[J];学术探索;2012年08期

5 郭倩;;语言接触的特殊现象——往返借用[J];陕西教育(教学版);2009年10期

6 罗美珍;语言接触国际圆桌学术会议在香港举行[J];民族语文;2000年06期

7 ;语言接触与语言比较研讨会综述[J];民族语文;2004年01期

8 陈海伦;;“语言接触与语言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宁举行[J];中国语文;2004年02期

9 黄行;语言接触与语言区域性特征[J];民族语文;2005年03期

10 饶星;;新时期中外语言接触特点述评[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庆之;;语言接触和语言变异——佛教汉语研究的新视角[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2 王小凤;;跨文化交际中词语借用印记[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孙宏开;;丝绸之路上的语言接触和文化扩散[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基金处;我院新获40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2 仁顿珠泽;一个博士生的求学路[N];中国民族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辉;论早期东亚与欧洲的语言接触[D];浙江大学;2006年

2 方欣欣;语言接触问题三段两合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粉玉;语言接触背景下西双版纳少数民族学生母语使用、母语能力及母语态度调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任莎;语言接触背景下汨罗方言中儿童姓名称谓的变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3 秀媛;语言接触所引发的鄂尔多斯土语语言结构演变[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4 田丽丽;语言接触视域中的英汉借词比较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5 邵大艳;汉俄语言接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6 郭骄;语言接触下英语借词在汉语环境下的变迁[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7 郭云婷;语言接触视角下阿尔泰语系诸语言对新疆汉语方言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8 李珍莉;语言接触视角下英汉翻译中的欧化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9 唐玉萍;从语言接触看岚角山土话的衰变[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静;语言接触视域下的汉英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539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12539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9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