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中期以降黄老思想的分化与转变

发布时间:2017-12-23 09:03

  本文关键词:西汉中期以降黄老思想的分化与转变 出处:《郑州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黄老思想 神仙思想 修道理论 批判思潮 宇宙生成论 元气


【摘要】:诞生于战国时期的黄老思想,曾在西汉初期盛极一时,却在武帝推行董仲舒的新儒学后失去政治上的主流地位。毫无疑问的是,盛极一时的、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这一思潮,绝不可能一夕之间消失,它在社会生活上、思想文化上甚至政治上必定还产生着或多或少的影响,随着生存环境的改变,也会随之产生转变与发展。许多学者简单地将这一时期的黄老思想理解为黄老道的思想理论,必须承认的是,这一时期黄老思想的主要传承者是方士,黄老思想与神仙思想的结合也是这一时期黄老道学发展最显著的一个特征,但这一点绝不是黄老思想在西汉中期以后全部的发展方向。同一时期,许多儒士也受到黄老思想的巨大影响,他们继承了道家思想中旷达的自然观,在厚葬之风盛行的时代选择薄葬;他们吸收并改造了黄老自然哲学中的宇宙生成论和元气自然论,以黄老哲学中简约理性的思想去对抗繁琐虚妄的儒教神学,使被继承并改造了的黄老思想在东汉的社会批判思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黄老思想发生了向修道理论与批判思潮两个方向上的转变。黄老思想向神学迷信的修道理论所发生的转变,体现在它和神仙思想的结合上:老子的形象从长寿老人逐渐神化为神明,在东汉社会成为世人祭拜的对象;社会上养生风气和修道风气盛行,修道长生的方法与黄老怡神养生的理念也互相融合补充;对《老子》的注解融入了越来越多的神仙学的内容,把充满哲思的道家典籍逐渐改造为修长生道的方法理论;《太平经》以黄老的自然论和修养论为基础,建立起早期道教的修道理论,这些都是黄老思想与神仙思想碰撞融合的表现。促成二者合流的原因,与黄老思想在政治舞台的失势、方士集团在武帝时期的壮大以及二者思想理论层面的历史渊源等都有关系。黄老思想向理性思辨的社会批判思想所发生的转变,体现在儒士对其自然哲学的吸收和改造上,也体现在士人在黄老道家影响下,以身体力行的社会活动去矫正当时奢靡虚妄的社会风气的社会现象。两汉时期的薄葬现象,以及王充、王符等人对黄老思想中的宇宙生成论以及元气自然论等的吸收和改造,体现出黄老思想成为了东汉社会批判思潮的理论武器。黄老思想的这两种转变,有着相同的理论来源,却有着相反的发展方向,这与黄老思想既有客观唯心的理论框架、又有理性唯物的内在因素有关。向修道理论的转变,对早期道教理论体系的建立意义重大;向理性的批判思潮转变,解放了当时被经学禁锢的思想,促进了儒道的合流,也对魏晋时期的“玄学本体论”发生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K23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宁国良;论黄老思想与刘邦的治国实践[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张亚君;;黄老思想与汉初政治关系探析[J];人民论坛;2013年17期

3 西川靖二;葛荣晋;李u&平;;汉初黄老思想的一个侧面[J];哲学译丛;1982年05期

4 余谦;黄老思想在汉初政治中的作用[J];求实;1988年02期

5 唐兆梅;略论宋初的黄老思想[J];中州学刊;1991年01期

6 徐奋;;近年来黄老思想研究综述[J];历史教学问题;1989年05期

7 谢乃和,殷卫滨;黄老思想与汉初黄老政治[J];克山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8 李库;;黄老思想与汉初政治[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朱义明;;西汉社会黄老思想兴衰的政治经济视角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刘诗贤;;浅议黄老思想对汉初社会的影响[J];科技信息;2010年2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张卫东;黄老思想与唐代刺史的施政理念[N];光明日报;2010年

2 陈鼓应(台湾大学哲学系);战国黄老思想的端倪[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博;从理想社会构思到社会政治实践——黄老思想与汉初政治[D];西北大学;2003年

2 胡海迪;黄老之学与汉初文学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马梦彤;西汉中期以降黄老思想的分化与转变[D];郑州大学;2017年

2 王鑫;汉初黄老政治述论[D];吉林大学;2008年

3 张莹莹;论汉初过秦思潮、汉承秦制与黄老思想[D];内蒙古大学;2012年

4 吴仕民;西汉儒家礼法思想的融合与演进[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5 陆益民;黄老思想与汉初的法制建设[D];苏州大学;2004年

6 刘晓满;汉代忠德教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7 闫华军;西汉“武昭宣元”时期人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延慧;西汉酷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真;西汉文化政策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232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13232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c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