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政治伦理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3 13:11

  本文关键词:《淮南子》政治伦理思想研究 出处:《河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淮南子 政治伦理思想 无为


【摘要】:《淮南子》是在西汉淮南王刘安主持下编纂的一部文集。作者以汉初治乱兴衰经验教训的总结为基础,探究自然和社会规律,试图为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谋划一套完备的治国方略。在政治伦理思想上,《淮南子》站在道家立场上,积极吸收其它学派的思想,形成了以道家思想为指导,融合先秦诸子学说的集大成的著作。在本体论上,它坚持道论、宇宙万物论以及人性论观点,道是《淮南子》中最高概念,道是万物的本体和本原,其政治理论是其道论、宇宙万物论和人性论在政治上的运用。在政治伦理上,《淮南子》从无为观、民本观、法治观、人才观、君臣观等角度进行论述,指出要想使社会稳定,就要坚持清静无为,为民谋利,德法并用,尊贤使能等政治伦理原则。这些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散发着光辉。在治国理政方面,《淮南子》蕴含着诸多跨时代的思想精华,由于其书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局限性,因而我们应予以批判性继承,使其为当前政治发展提供有效借鉴。
[Abstract]:Huainan Zi is a collection of works compiled under the auspices of Liu'an, king of Huainan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The author explores the natural and social laws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of the early Han Dynasty in controlling chaos and rising and declining. In the political and ethical thought, Huainan Zi stands on the standpoint of Taoism, actively absorbs the thought of other schools, and forms the guidance of Taoist thought. In ontology, it adheres to the doctrine of Tao, the theory of universe and the view of humanity. Tao is the highest concept in Huainan Zi, and Tao is the ontology and origin of all things. His political theory is the application of Tao theory, universe theory and human nature theory in politics. In terms of political ethics, Huainan Zi discuss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inaction, people-oriented view, rule of law, talent view, monarch and minister view, and so on. It is pointed out that in order to make the society stable, we must adhere to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thics, such as quiet and inaction, for the benefit of the people, the use of morality and law, and the respect for the good, and so on. These thoughts still radiate brilliance in today's society, and they are still in the aspect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and managing politics. Huainan Zi contains a lot of cross-epoch thought essence, because its book inevitably has the historical limitation, therefore we should give the critical inheritance, causes it to provide the effective reference for the present political developmen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B82-0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国武;;《淮南子》文艺理想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高晓荣;;新时期大陆学界《淮南子》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3 杜绣琳;;《淮南子》文艺理念的辩证与矛盾[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钱荣贵;;刘安《淮南子》的编撰思想[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昝风华;;《淮南子》“悲”、“乐”论与风俗批判[J];兰州学刊;2013年01期

6 王乐;刘秀慧;;《淮南子》散文新论[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7 吕子方;;《淮南子》在天文学上的贡献[J];安徽史学;1960年01期

8 华友根;;《淮南子》法律思想刍议[J];学术月刊;1985年03期

9 燕国材;再评《淮南子》的心理思想[J];心理科学通讯;1988年01期

10 丁毅华;;《淮南子》的风俗论[J];学术月刊;199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中平;;《淮南子》的农业气象观及其形成与意义[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劳在今日,利在永远”——气象史志的积累与挖掘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史向前;;《淮南子》的“无为”论[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李少波;;始于社会化而终于自然化——《淮南子》的学习与修养论[A];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第八卷)[C];2012年

4 陈静;;徐复观和他的《淮南子》研究[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唐兴来;朱玉胜;;《淮南子》社会管理思想研究及启示[A];第九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其他[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淮南市文化局调研局 张子贺;《淮南子》是一部什么样的书[N];淮南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何婷婷;《淮南子》文化园开工[N];淮南日报;2009年

3 高旭;论《淮南子》对秦王朝的政治省思[N];光明日报;2013年

4 记者 何婷婷;寻味历史文化神韵 绽放瑰宝绚丽光芒[N];淮南日报;2010年

5 冷卫国;照辞如镜,析理如衡[N];中华读书报;2011年

6 本报通讯员;淮南努力打造《淮南子》文化品牌[N];淮南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彭代英;人的“社会生活”与社会的“科学发展”[N];湘潭日报;2010年

8 陈崇韧;第三届《淮南子》全国学术研讨会拉开帷幕[N];淮南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黄杰;第四届《淮南子》全国学术研讨会举行[N];淮南日报;2009年

10 张子贺;《淮南子》:淮南独具的文化瑰宝[N];淮南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秀慧;《淮南子》与汉初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赵欣;《淮南子》的宇宙论、生命论、艺术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孙纪文;《淮南子》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马庆洲;《淮南子》研究[D];北京大学;2001年

5 川津康弘;《淮南子》认识论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6 朱新林;《淮南子》与先秦诸子承传考论[D];浙江大学;2010年

7 罗毓平;《淮南子》的哲学思想[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雪;《淮南子》哲学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9 漆子扬;刘安与《淮南子》[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爱敏;《淮南子》道论探微[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青远;《淮南子》对《老子》的继承和发展[D];安徽大学;2011年

2 王东;《淮南子》管理哲学探析[D];西南大学;2015年

3 方娟;《淮南子》中儒墨形象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郭琛;《淮南子》音乐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今学校音乐教育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5年

5 陈岑;《淮南子》中的艺术形神论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

6 刘娟娟;从《淮南子》到《抱朴子》看道家与道教养生观的演进[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7 李杰;《淮南子》生态伦理观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8 陈云会;再现伦理视阈下《淮南子》首个英文全译本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9 龚莉媛;刘安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10 常金秀;《淮南子》介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189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14189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f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