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抗日根据地的“三三制”政策及其实施研究
本文选题:胶东抗日根据地 切入点:三三制 出处:《山东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而"三三制"是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和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的核心。在抗战时期,如何利用统战策略在缺乏群众基础的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政权是摆在山东地方党组织面前的首要工作。通过观察抗战时期中共在胶东建立、扩大、巩固根据地的过程,发现在新区进行抗日根据地三三制民主政权建设工作对政权稳固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胶东这样缺乏群众基础,敌伪、顽固势力与中共势力三方角力,通过初步解决民众负担问题点燃了群众参与政治的热情。三三制通过合理的制度设置并不断规范化,广泛吸收进步、中间势力加入根据地民主政权中,既提高了民主政权的行政效率,也锻炼了干部,增强了干部廉洁性,为民众、其他抗战力量树立了民主的风范,与敌伪、顽固区吏治腐败、百姓怨声载道形成鲜明对比,极大地团结了根据地各抗日力量,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稳定了根据地政权,有力的支援了持久抗战。
[Abstract]:The United front is one of the three magic weapons for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o win the revolutionary victory, and the "three three systems" are the core of the anti-Japanese democratic United fro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nti-Japanese democratic regime.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how to use the United front strategy to establish the political power in the anti-Japanese base area in the areas lacking the mass foundation is the primary task facing the local Party organizations in Shandong Province.By observing the process of establishing, expanding and consolidating the base areas in Jiaodong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period, it was found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three-system democratic regime in the anti-Japanese base area played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ability of the regime.Especially in Jiaodong, the lack of mass foundation, the enemy and bogus forces, and the three-way struggle between the diehard forces and the Chinese Communists have ignited the masses' enthusiasm for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through a preliminary solution to the issue of the burden on the masses.The "three three" system, through reasonable system setting and continuous standardization, extensively absorbs and advances, and the middle forces join the democratic regime in the base areas, which not only improves the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of the democratic regime, but also exercises the cadres, strengthens the cleanliness of the cadres, and serves the people.Other forces in the War of Resistance have established a democratic style, contrasted with the enemy and bogus, the corruption of officials in stubborn areas, and the people's grievances, greatly uniting the various anti-Japanese forces in the base areas, consolidating the anti-Japanese national United front and stabilizing the political power in the base areas.He was able to support the protracted War of Resistance.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K2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翔;试析抗日根据地的代耕问题[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李庆刚;;抗日根据地开明士绅构成辨析——以华北抗日根据地为例[J];高校社科信息;2004年05期
3 毛志芳;;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简介[J];实践(党的教育版);2005年10期
4 董佳;阎晓静;岳谦厚;;抗日根据地史研究的新动态与新进展——“抗日根据地与太行精神”学术研讨会综述[J];晋阳学刊;2006年01期
5 郭晓平;;论抗日根据地对社会不良职业的整治[J];求索;2006年08期
6 于瑛;;历史上的左右凉抗日根据地[J];党史文汇;2006年11期
7 罗平汉;;燃烧着希望和热情——大批知识分子奔赴抗日根据地的原因分析[J];理论视野;2008年03期
8 黄志坚;;浅谈路西抗日根据地征粮工作[J];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9 余世诚 ,梁新;简论抗日根据地的历史作用[J];华东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10 谢先儒;;石公华抗日根据地史稿审定会在岳阳召开[J];湖南党史通讯;1985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平汉;;大批知识分子奔赴抗日根据地的原因分析[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2 巩小华;;试论抗日根据地学校中的民主精神[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1)——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时生;李岩;刁筠寿;葛正基;;和含抗日根据地的统一战线工作情况[A];铁流:新四军统一战线工作专辑——新四军统一战线工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库充;;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民主建设刍议[A];中原伟业——鄂豫边区抗日民族根据地建设学术讨论会、湖北省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及周恩来、刘少奇、李先念和新四军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5 徐蓬;;浅述随南抗日根据地在鄂豫边区的战略地位和作用[A];中原伟业——鄂豫边区抗日民族根据地建设学术讨论会、湖北省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及周恩来、刘少奇、李先念和新四军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6 王晓鸣;杨乃伦;;向岩对开创天汉抗日根据地的贡献[A];湖北抗战——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7 吴遵文;;试述天汉湖区抗日根据地的公安保卫工作[A];铁军雄风——纪念新四军建军6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8 谢国雄;;浅谈汉川抗日根据地的国民教育[A];铁军雄风——纪念新四军建军6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9 胡逢林;;民主政府爱人民——襄河抗日根据地保护人权略论[A];地方革命史研究——湖北省新四军研究会十堰会议和咸宁年会专辑[C];2000年
10 陶勤;;浅论茅山抗日根据地的统一战线工作[A];黄桥战役史新探——纪念黄桥战役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央党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 郭德宏;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历史经验[N];光明日报;2005年
2 记者 海珍;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红色旅游正式向游人开放[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8年
3 柯岩;《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执政实践与执政经验研究》项目最终成果简介[N];山西党校报;2011年
4 ;苏浙皖抗日根据地[N];人民日报;2007年
5 ;胶东抗日根据地[N];人民日报;2007年
6 ;抗日根据地的建设[N];新华日报;2005年
7 ;冀热辽抗日根据地[N];人民日报;2007年
8 ;皖江抗日根据地[N];人民日报;2007年
9 ;河南抗日根据地[N];人民日报;2007年
10 ;湘鄂抗日根据地[N];人民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何德廷;抗日根据地肃奸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润民;战争·革命与吕梁山区社会之演变[D];山西大学;2007年
3 韩大梅;新民主主义宪政研究[D];南开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路强;睢杞太抗日根据地的灾荒与救济[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2 胡依乐;抗日战争时期广东抗日根据地社会建设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赵见波;沂蒙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与经验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莹;华北及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女性模范的日常生活[D];山西大学;2015年
5 刘琳;抗日根据地女子教育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6 张莹;抗日根据地宣传教育方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7 冯彦博;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8 李小玉;抗日根据地惩治汉奸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6年
9 赵祥;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民众动员研究(1937-1945)[D];武汉大学;2017年
10 闫林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青年运动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7285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1728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