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的身份认同—不可靠叙述视角下的《拉维尔斯坦》人物解读
本文选题:《拉维尔斯坦》 + 索尔·贝娄 ; 参考:《内蒙古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索尔·贝娄是美国犹太裔作家,其《拉维尔斯坦》出版于2000年,小说通过齐克的叙述刻画了大学教授、学者及政治哲学家拉维尔斯坦。他在异国文化中遭遇着被排挤的命运,在不断寻找自己的定位的过程中与传统犹太教文化渐行渐远,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意识到犹太人一定要回归犹太教传统文化。本文运用不可靠叙述的理论来解读《拉维尔斯坦》,加深对美国犹太人的理解。论文主体分为三个部分。首先,考察了齐克作为人物兼叙述者的功能在文本中的作用。作为人物的齐克,因为其性格和道德缺陷,使得齐克成为一个"靠不住"的人。接着,论述了小说中存在人物功能和叙述功能相分离的情况。同时小说中多次出现有限的人物视角与全知全能的视角之间的转换。这样的叙述策略使得齐克的叙述在可靠与不可靠间摇摆。其次,本文通过分析齐克的人物功能和叙述功能相分离的不可靠叙述策略,来分析这一叙述策略对拉维尔斯坦的形象的塑造上产生的影响。作为人物的齐克与他是好朋友和同事,齐克欣赏他的在学术研究上才华和在政治上的影响力。作为叙述者的齐克避开拉维尔斯坦的正面价值,刻意夸大拉维尔斯坦的缺点和生活陋习。齐克的多重功能使得他对拉维尔斯坦的刻画出现了矛盾。再次,本文通过分析拉维尔斯坦的多重形象来展现美国犹太人的生存状况,一方面作为美国人,拉维尔斯坦心中深埋犹太文化和传统,不知道如何定位自身的文化定位。另一方面,作为犹太人他深受美国当代文化影响,追求享乐和无节制的消费。最后论文得出结论,主人公拉维尔斯坦在不可靠的叙述下呈现出多重文化困扰的身份认同问题,呈现出认同的不稳定性,从而也体现出了作家自身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忧虑。
[Abstract]:Saul Bellow is an American Jewish-American writer whose Laverstein was published in 2000. The novel depicts university professors scholars and political philosophers Ravestan through Zeke's narration. In the process of constantly seeking his own position, he was far away from the traditional Jewish culture and realized that Jews must return to the Jewish traditional culture at the last moment of his life. This paper uses the theory of unreliable narration to interpret Laverstein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American Jews. The main body of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First of all, it examines the function of Zeke as a character and narrator in the text. As a character, Zeke, because of his character and moral defects, makes Zeke a "unreliable" person. Then,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separation of character function and narrative function in the novel.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many times in the novel between the limited character perspective and omniscient angle of view. Such a narrative strategy makes Zeke's narrative swing between reliability and unreliability. Secondly, by analyzing the unreliable narrative strategy in which Zeke's character function and narrative function are separat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this narrative strategy on the shaping of Laverstein's image. As a character, Zeke and he are good friends and colleagues, Zick appreciates his academic talent and political influence. As a narrator, Zick avoids the positive value of Laverstein and exaggerates his shortcomings and bad habits. Zeke's multiple functions make his portrayal of Laverstein contradictory. Third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ultiple images of Laverstein to show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American Jews. On the one hand, as an American, Laverstein is deeply embedded in Jewish culture and tradition, and does not know how to locate his own cultural positioning. On the other hand, as a Jew, he was deeply influenced by American contemporary culture, pursuing pleasure and unrestrained consumption. Finally, the thesis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under the unreliable narration, the protagonist Laverstein presents the identity problem with multiple cultural puzzles and the instability of identity, which also reflects the writer's own thinking and worry about this problem.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澳娜·拉维·鸿;钮保国;;澳娜·拉维·鸿诗一首[J];诗刊;1998年07期
2 涂山;拉维莱特的环境设计[J];装饰;1998年05期
3 罗伯特;可可;;新吉拉维星[J];聪明泉(科幻&奇幻);2006年02期
4 诺索夫;陈祖莫;武立峰;;捉迷藏[J];少年文艺(阅读前线);2010年05期
5 张密;;奥拉维尔·埃利亚松:感知的放大镜[J];缤纷;2004年02期
6 刘介民;;科技与性别:哈拉维赛博理论与女性主义[J];东方丛刊;2009年04期
7 田上;《觊觎者之对抗》——记法国著名的斯卡拉维四重奏乐队爵士乐音乐会[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8 王纪潮;;特拉维索文化遗产印象[J];中国文化遗产;2010年01期
9 兴文;;伊拉克新总理伊亚德·阿拉维[J];英语文摘;2004年08期
10 ;达拉维:贫穷的眼泪[J];跨世纪(时文博览);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曾枝盛;;2000年巴黎“拉维莱特”国际大会评介[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二辑)[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马佳;法国拉维尔品牌推出创意饰品[N];中国黄金报;2009年
2 本报专稿 李石;他这样炸死7名美国间谍[N];世界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苏铁鹰;发掘“钱袋”后面的“金山”[N];中国纺织报;2005年
4 容亮;阿拉维:非常时期的非常出访[N];南方周末;2004年
5 新华社记者 李骥志;阿拉维临危受命,,但似乎不愿与美英太近乎[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6 史先振 新华社特稿;伊总理曾亲手处决6囚犯?阿拉维否认[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7 ;“基地”组织悬赏刺杀阿拉维[N];人民日报;2004年
8 冯卫东;印驻华使馆举办新书发布会[N];科技日报;2008年
9 记者 耿薇;赵正永会见意大利客人[N];陕西日报;2012年
10 记者 张金江;西班牙第一副首相祝中国人民新春快乐[N];人民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丽丽;哈拉维女性主义科学哲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郭敏;不稳定的身份认同—不可靠叙述视角下的《拉维尔斯坦》人物解读[D];内蒙古大学;2017年
2 陶李艳;哈拉维女性主义技科学思想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3 王玲莉;哈拉维技术哲学思想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4 史铭华;艾哈迈德·卡什拉维宗教思想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张巍;哈拉维的赛博格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6 王安轶;哈拉维的后现代女性主义科学哲学思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7 黄训yN;《被附身的女人》作品中历史延续性剖析[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8 陈小侠;《拉维尔斯坦》的后现代主义因素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952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1995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