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母语学习者汉语双音节词语声调特征与习得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31 07:43
【摘要】:汉语声调一直是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但是在汉语语音结构中,声调能够传递的信息最多,声调在语音的辨义功能中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对于来自母语像英语这样的非声调语言的留学生来说,对于音高的调位差异的认知缺失导致他们很难把握与理解声调的概念。本文使用看图说词的认读法,传统听辨法和声学实验法,融合了二语习得,社会语言学,中介语,等领域的理论,借助五位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的声调实验,通过记录五位英语母语者表达的"洋腔洋调"的特征,来找出英语母语者声调问题的特点,以及这特点造成的原因。最终发现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在学习汉语声调时的声调特点常常存在使用3+4,1+4,2+4这三个较为熟悉的声调组合来替换4+3、4+1、2+1这三个不熟悉的声调组合的情况。并且3+4,1+4,2+4发音较好的原因主要是受到了英语重音的影响,在发音时会不自觉地按照英文重音习惯进行发音,并且在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教学建议。
[Abstract]:Chinese tone has always been a difficulty for foreign students to learn Chinese, but in the Chinese phonetic structure, tone can transmit the most information, tone plays the most important role in the function of phonological identification. For foreign students from non-tone languages such as English, the lack of recognition of pitch differences makes it difficult for them to grasp and understand the concept of tone. In this paper, we use the reading method, the traditional listening method and the acoustic experiment method to combine the theorie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ociolinguistics, interlanguage, and so on, with the help of the tone experiments of five native English-speaking Chinese learners. By recor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reign tonality" expressed by five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this paper tries to find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one problems of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and the causes of th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end, it is found that the ton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ative English-speaking students in learning Chinese tones often exist in the use of the three familiar tone combinations (34 / 14 / 24) to replace the three unfamiliar tone combinations (43 / 41 / 21).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better pronunciation is that it is influenced by the stress of English, and it will be pronounced unconsciously according to the habit of English stress. Finally, some teaching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H1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佳佳;;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研究综述[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6年07期

2 杨金玲;;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声调习得研究综述[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5年08期

3 胡佳敏;张曼曼;杨俊;何自胜;;以第一语言为英语的成年人汉语声调调查——以上海市为例[J];科技视界;2015年21期

4 王莉;;从英语语调与汉语声调的对比谈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声调教学策略[J];金田;2013年11期

5 刘杨;邹小利;;谈英语语调和汉语声调的可比性问题[J];作家;2010年10期

6 许曦明;;从英语重音看汉腔英语[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年05期

7 刘现强;;现代汉语节奏支点初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03期

8 王志洁;冯胜利;;声调对比法与北京话双音组的重音类型[J];语言科学;2006年01期

9 高玉娟;李宝贵;;韩国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偏误的声学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10 刘现强;;汉语节律研究述评[J];中文自学指导;200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薛晶晶;美国和泰国学习者汉语普通话阳平与上声习得的实验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2 陈默;无声调语言母语者汉语声调浮现过程的实验和模拟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3 高云峰;声调感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秀珍(KIM SUJIN);韩国学生习得汉语声调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D];吉林大学;2014年

2 陈润柱(Jin Younjoo);韩国人自然语流中普通话双音节声调调型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3 李乐;俄语背景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偏误的声学研究及教学策略[D];兰州大学;2014年

4 王鑫;俄日韩留学生汉语声调的实验语音学对比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4年

5 李佳铃;印尼学生汉语声调的偏误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6 吴秀龙;英汉重音对比[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贺晨吟;西班牙语国家留学生习得汉语声调偏误实验分析[D];暨南大学;2009年

8 辛亚宁;意大利学生习得汉语声调的实验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9 舒婧;英语单词中对重音位移影响元音变化的实验分析[D];四川大学;2007年

10 严彦;美国学生习得普通话第三声的声调变异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143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22143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d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