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舍文学中的中国形象建构
本文关键词:论老舍文学中的中国形象建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现代文学的中国形象建构中,老舍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存在。作为一名有着强烈国家荣誉感和历史使命感的作家,老舍在国内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诞生的不同历史语境下,建构了多元化的中国形象。老舍对中国形象的建构,始终离不开对西方文化的审视和对民族文化的反省,始终贯穿着弘扬传统文化、期盼民族复兴的思想意蕴,反映了老舍不同创作阶段的思想演变和建构方式,具有文学与思想的重要价值。本文首先在界定“形象”和“中国形象”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简述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中国形象建构的概况;其次,在借鉴王一川的中国形象诗学的基础上,宏观论述老舍文学中的中国形象要素,分别从表征形象、家族形象和市民形象三个方面透视中国形象的具体层面;然后结合老舍的创作背景和具体文本,探讨老舍在不同创作阶段对建构中国形象的尝试和探索,分析老舍的思想演变以及建构中国形象的方式和途径,并将老舍文学中的中国形象归纳四种类型的中国形象,分别是异质化、幻象化、植根于传统和立足于现实的中国形象;最后总结了老舍文学中中国形象建构的文学史价值和当代意义。
【关键词】:老舍 中国形象 东方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1
- 一、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中国形象建构11-17
- (一)中国形象的内涵11-13
- (二)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中国形象建构13-17
- 二、老舍文学中的中国形象要素17-27
- (一)北京(北平):中国形象的重要表征17-21
- 1、腐朽没落的官本位思想18-19
- 2、封闭保守的胡同文化19-20
- 3、精致细腻的满族文化20-21
- (二)家族:中国形象的凝缩模式21-23
- 1、家族与国家的关系及其文学呈现21-22
- 2、传统家族理想的破灭22-23
- (三)市民:中国形象的世俗层面23-27
- 三、老舍对建构中国形象的尝试和探索27-48
- (一)异质化的中国形象:以《二马》为例27-33
- (二)幻象化的中国形象33-41
- 1、乌托邦书写:以《小坡的生日》为例34-36
- 2、反乌托邦书写:以《猫城记》为例36-41
- (三)植根于传统的中国形象:以《离婚》为例41-44
- (四)立足于现实的中国形象:以《四世同堂》、《大地龙蛇》为例44-48
- 四、老舍文学中中国形象建构的文学史价值与当代意义48-54
- (一)老舍建构中国形象的文学史价值48-49
- (二)老舍文学中中国形象建构的当代意义49-54
- 结语54-55
- 参考文献55-58
- 致谢58-59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晓楠;;奥运话语与国家形象建构——从北京到伦敦[J];长沙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2 李坤明;;简论河南历史文化名城的媒介形象建构与城市营销策略[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09期
3 彭慧;潘国政;;国家形象建构的文化视角初探[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4 杨洁;杨子;;国家形象建构的评价视角——以国外媒体对汶川事件的报道为例[J];语言与文化研究;2009年00期
5 李佳韬;;论大众传媒中的“80后”形象建构[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0年08期
6 许静;;“品牌国家”浅议[J];对外传播;2012年06期
7 白碧慧;;林语堂的民族形象建构与全球化时代的国人文化认同[J];学理论;2011年18期
8 包燕;;当代华语功夫电影的国家形象建构及有效认同[J];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9 赵明霞;;从电影《杜拉拉升职记》看女性形象建构和男性权利消解[J];青春岁月;2010年18期
10 俞博;;意识形态和乌托邦——论中西交往中中国作为他者的形象建构[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洁;杨子;;国家形象建构的评价视角——以国外媒体对汶川事件的报道为例[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陈金龙;国庆纪念: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家形象建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韩敏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新中国妇女的视觉形象建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董军;提升国家形象建构的“自塑”能力[N];社会科学报;2012年
4 记者 王鹏权 李春艳;国家形象建构中的媒介因素不容忽视[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5 惠立;讲解员的艺术把握与形象建构[N];中国文物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王春燕;乘新媒介之风 展示真实中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焕静;《人民日报》(1950-2014)少数民族形象建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蒙象飞;中国国家形象建构中文化符号的运用与传播[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峰;从“丑小鸭”到“白天鹅”:在韩朝鲜族形象建构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许阳;政务微博与政府形象建构[D];复旦大学;2014年
3 郭子娜;央视七套农业栏目对我国农民形象建构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4 段雨欣;基于政务微博的政府形象建构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5 周航;跨文化视角下美剧中华人形象建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6 林亚丹;中国当代都市情感剧中两性形象建构比较[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7 钟凌汉;新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适应与形象建构[D];上海大学;2015年
8 罗龙;政务微信对新疆住村干部形象建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9 藏晓雯;新媒介环境下中美领导人形象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10 梁娜;青年知识女性微信中的自我形象建构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论老舍文学中的中国形象建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67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276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