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哲学视野下的朱子敬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8 02:04
   朱子的敬论来源于传统儒家的思想。商周时期敬的思想是对德性的重视,主要是为了肯定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先秦时期,孔子、孟子通过突出道德本体的价值,教导人们主动用敬来实现道德人生;荀子对敬与怠的论述,表明敬的常惺惺之义在早期儒家经典中就有体现。宋朝时期,天理明确被本体化,二程论敬的不同特点在于:程颢对敬侧重敬义夹持而程颐重视敬以直内。朱子通过吸收商周、先秦、北宋时期敬的思想,把敬的思想丰富化、条理化、清晰化,强调敬的重要性,为敬的思想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朱子的理气论、心性论、格物致知论与敬论紧密结合起来理解,可以明确“敬则天理明”的核心意义。敬在朱子的哲学体系三个大部分中,以宇宙论为思想基础,以心性论为思想重点,以格物致知论为践行方法。天理由形而上通透下贯至主体之人、客观之物以及人物交接形成的事,顺着宇宙论到工夫论的路线看来,持敬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心不放肆,才能契合天理。敬可以去除气质,恢复天命之性,使心中的性理完全朗现,让不杂人欲的人心与道心一样充满性理。具体落实到实践中是从分殊处入手,由格物致知、积累、推理、贯通,将敬与致知结合,体认作为理一的天理。在功夫哲学的视角下看待朱子的敬论。功夫作为一个新视角是能包容通常所用的哲学视角,并不是否定哲学视角。功夫哲学主要从有效性上去衡量功夫,体现出与以追求真理、以分析为主要特点的哲学视角不同之处。功夫哲学的视角是把敬的践行作为核心,在践行中要心存敬畏、专注认真对待,要收敛身心、心主一、处理事情主一,常惺惺保持功夫不间断。虽说在哲学视角下看待敬的功夫,也是应当强调不放肆,但是在功夫视角中实际做到了敬畏、收敛、常惺惺就自然不会放肆,这就是功夫哲学视角所呈现的敬之义。朱子后学对朱子敬论的理解主要是偏重于实践。黄榦最像朱熹,系统立论,踏实践行;陈淳则偏重于敬的教育方式、如何学习实践敬,其论述更清楚简易;胡居仁则是偏重于敬的综合理解、切近自身实践。到明朝中期,宋明儒学的主流形态由程朱理学的核心要义“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转变为陆王心学的“致良知”,敬的心性工夫便不如对心体用功重要。江右王门的代表人物邹守益比较重视敬的价值,就儒学哲学史的角度看,在王门后学逐渐流入肆意张狂的流弊之时,邹守益举起主敬大旗是儒家主敬思想的再一次有重要意义的彰显。此后学者对敬的重视减弱,原因主要是朱子学思想逐渐教条化以及阳明学的消解,次之则是三教合流的历史趋势影响。对于当今社会而言,朱子敬论对教育中的德育评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敬业文化,都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学位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20
【中图分类】:B244.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现状
    (二)选题意义
一、朱子敬论的思想渊源
    (一)经典中敬的思想
        1、《书》中之敬
        2、《诗》中之敬
        3、《易》中之敬
    (二)孔孟荀之敬
        1、孔子之敬
        2、孟子之敬
        3、荀子之敬
    (三)宋代敬的思想
        1、程颢的敬义夹持思想
        2、程颐的敬以直内思想
        3、张栻对敬的理解
    (四)其他与敬有关的思想
        1、周敦颐的主静思想
        2、老子守静的思想
二、朱子敬论的哲学基础
    (一)敬与理气论
        1、理生气:由敬之理到敬之实现
        2、理气动静:释活敬与死敬
        3、理一分殊:万物皆可成为敬的对象
    (二)敬与心性论
        1、持敬去除气质,恢复天命之性
        2、心具众理,故人能持敬见性
        3、未发时用敬涵养心之体
        4、主宰之心——敬的发动
        5、持敬以人心合道心
    (三)敬与格物致知论
        1、格物与致知
        2、用敬与致知
    (四)朱子的主静与主敬
        1、朱子论静
        2、以敬统静
三、朱子敬论的功夫诠释
    (一)功夫与功夫之知
        1、功夫哲学的功夫
        2、功夫之知
    (二)朱子敬论的功夫内涵
        1、敬畏是对专注、谨慎的锻炼
        2、持敬收敛身心
        3、常惺惺的心性修炼
    (三)功夫哲学特点下的朱子敬论
        1、以语言的作用解读敬
        2、主体转化——获得敬的艺术人生能力
        3、敬的道德评价与功夫评价
    (四)敬与人生境界
        1、“如在”境界中敬的精神
        2、天理与持敬的境界
四、朱子敬论的后续发展与现实意义
    (一)朱子后学对敬的继承
        1、黄榦的《敬说》
        2、陈淳的《北溪字义》之敬
        3、胡居仁的敬论
    (二)阳明学中的敬论
        1、王阳明论敬
        2、阳明后学中与敬有关的工夫
    (三)敬与敬业的现实意义
        1、敬的现实意义
        2、敬业的现实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元宋;;语类编纂与“朱吕公案”:以《朱子语类》为中心的再考察[J];中国哲学史;2017年01期

2 王硕;;“明德”与“明明德”辨义——以《朱子语类》为中心[J];中国哲学史;2012年01期

3 张锦波;;话头、情境与践行:《朱子语类》之哲学践行考察[J];池州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4 郑天熙;;《朱子语类》中音乐著述的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5 袁庆述;;《朱子语类》方言俗语词考[J];语文研究;1990年04期

6 楠林;;理在物,其用在心[J];朱子文化;2020年02期

7 曹儒;;从《朱子语类》看朱熹的教育理念[J];教育探索;2009年05期

8 刘学智;《朱子语类》中朱熹所犯的一个错误辩证[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9 王永灿;;中国哲学视角的“初心”释解[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年03期

10 章国华;;教育: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从哲学视角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J];教书育人;2017年2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广;“理一分殊”理念下的朱熹哲学[D];山东大学;2005年

2 黄冬麗;《朱子語類》語彙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3 刘杰;《朱子语类》文献语言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潘牧天;朱熹语录文献语言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5 吴志翔;朱熹理学的美学意蕴[D];武汉大学;2010年

6 王宏海;以人学为视角的朱熹理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7 沈葉露;《朱子語類》語言思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8 杨星;朱子闽学思想渊源与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赵文源;朱子《易》注考源[D];浙江大学;2009年

10 吴冬梅;“心与理一”与“超凡入圣”之学[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威;功夫哲学视野下的朱子敬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20年

2 李倩;朱熹教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0年

3 朱静;关于人工智能目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4 宋园园;论朱熹哲学中“私”的观念[D];复旦大学;2008年

5 陈火根;朱熹教化思想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高会霞;朱熹仁学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7 李红;朱熹修养功夫论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8 李熠;《朱子语类》中的方言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0年

9 刘瑞;哲学视角下的绿色消费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10 王昌英;马克思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哲学视角及其当代观照[D];安徽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594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28594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6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