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色盲人群的色彩信息图形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30 06:43
   色盲人群的数量庞大,是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在色彩辨识上存在着缺陷,色盲人群无法正确获取色彩信息,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在色彩作为重要传播方式的今天,色盲人群的现状愈演愈烈,其对色彩的认知需求也慢慢被大众关注,有关色盲人群的研究逐渐从医学领域扩散到其他领域,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得到不断扩展。在设计领域,目前有关色盲人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色盲眼镜的设计、交通指示灯设计、适用于色盲人群的色彩体系设计等方面。这些设计研究取得了一定范围内的成效,但同时也各自存在着未遵循色盲人群的心理需求、应用领域有限等局限性。在关于色盲人群的设计研究中,面向色盲人群的色彩信息图形化研究是在尊重色盲人群的视觉特征和心理需求的前提下,建立色彩信息与图形符号的对应关系,帮助色盲人群通过图形符号辨识色彩。目前相关方面的研究较少,主要是对简单几何图形符号的研究,即通过简单几何图形符号对应色彩信息。该类研究通过色彩心理学原理,确定了图形符号与色彩信息的对应关系。但由于图形符号之间相似度太高、无法使人产生联想记忆,辨识难度较大,未能得到统一且广泛的认同及传播。依据上述问题,本课题通过文献研究法、个案分析法,掌握色盲人群的视觉特征及心理需求,并对目前关于色盲人群的设计研究进行深入分析、对比,总结出面向色盲人群的色彩信息图形化研究的优势及现实意义。结合跨专业分析法,从色彩心理学和符号学入手,探讨面向色盲人群的色彩信息图形化需遵循的设计原则和形式。然后将面向色盲人群的色彩信息图形化的理论研究融入设计实践,探索面向色盲人群的色彩信息图形化的全新表现形式和应用方案,最后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检验面向色盲人群的色彩信息图形化研究及设计的意义和未来发展的方向。通过对该课题的分析与研究,笔者希望能帮助色盲人群通过图形符号的方式更好的辨识色彩,为关于色盲人群的研究和设计带来新的思路和启发。
【学位单位】:湖北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20
【中图分类】:J524
【部分图文】:

示意图,视锥,色觉,导论


湖北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92色盲人群和色彩信息图形化概述2.1色盲人群概述2.1.1色盲的视觉原理色盲是由人眼的视锥细胞受损或发育不完全而形成的。人眼的视锥细胞一般有三种,包括L视锥细胞、M视锥细胞和S视锥细胞[11]。如图2-1所示,可见光中不同波长的光线会刺激这三种视锥细胞,并使视锥细胞产生程度各异的兴奋。每种视锥细胞的兴奋会使大脑产生相应的原色的感觉。图2-1视锥细胞示意图(来源:《人类色觉导论》)其中,L视锥细胞对波长范围在535-575纳米的长波最敏感,即可见光中的红色区间;M视锥细胞对波长范围在500-550纳米的中波最敏感,即可见光中的绿色区间;S视锥细胞则对波长范围在400-450纳米的短波最为敏感,即可见光中的蓝色区间[11](图2-2)。大脑通过收到三种视锥细胞兴奋信号的比率来辨识人眼所看见的物体颜色。然而当三种视锥细胞中,某种或者某几种视锥细胞遭遇损伤、发育不完备时,人眼就很有可能产生色觉障碍。

示意图,视锥,色盲,色觉


湖北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10图2-2视锥细胞的光谱敏感度示意图(来源:《人类色觉导论》)2.1.2色盲人群的分类根据视锥细胞缺失或损伤的不同情况,色盲人群被分为红绿色盲、蓝黄色盲和全色盲[12](图2-3)。根据视锥细胞缺失或损伤的不同程度,色盲人群又被分为色盲和色弱。由于色弱的视锥细胞损伤程度较轻,且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因此笔者主要研究对象为色盲。图2-3色盲人群的分类(来源:PS色盲模式)

模式图,色盲,人群,来源


湖北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10图2-2视锥细胞的光谱敏感度示意图(来源:《人类色觉导论》)2.1.2色盲人群的分类根据视锥细胞缺失或损伤的不同情况,色盲人群被分为红绿色盲、蓝黄色盲和全色盲[12](图2-3)。根据视锥细胞缺失或损伤的不同程度,色盲人群又被分为色盲和色弱。由于色弱的视锥细胞损伤程度较轻,且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因此笔者主要研究对象为色盲。图2-3色盲人群的分类(来源:PS色盲模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兵;陈立钢;;面向色盲人群的色彩设计系统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2 王宁;余隋怀;苟秉宸;宫兴亮;;面向色盲人群的计算机辅助色彩设计技术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年12期

3 ;以色列研发可矫正色盲的隐形眼镜[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20年04期

4 赵德强;;7%的色盲患病率是指在男性中还是在人群中[J];生物学教学;2016年06期

5 赵新鹏;徐红杰;;色盲的“盲区”[J];生物学教学;2010年07期

6 吴海友;“色盲男孩”与“男孩色盲”辨析[J];生物学教学;2001年07期

7 ;上期答案[J];生命与灾害;2017年05期

8 汪燕;李奇峰;;色盲者权益保障探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9 周建浩;;如何扫除美术教学中的“色盲”[J];小学教学研究;1994年02期

10 谈芳波;;色盲[J];分忧;2016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娅;面向色盲人群的色彩信息图形化研究[D];湖北美术学院;2020年

2 王宁;面向色盲人群的色彩视界数字化设计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3 冯莹;色盲人群的信息设计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4 麦树彬;基于双目视觉的色盲辅助技术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徐利;论“色盲时代”美国社会对黑人的边缘化(1985-2015)[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6年

6 丛炀;色觉辅助工具设计与实现[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7 李晓莉;基于层次化结构信息的视频重着色[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8 鲍吉斌;基于图像颜色变换的色盲矫正方法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吴丽思;色盲图像矫正算法研究及及测试系统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10 许世杰;基于色差模型的色盲辅助矫正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621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28621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3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