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德“现代语言能量”观视角下网络新词生成机制及其翻译

发布时间:2020-10-30 07:24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我国每年都会新增大量的汉语新词——网络新词。网络新词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形式不断地冲击着传统的语言形式,其出现是社会进步、语言发展的必然。网络新词的传播速度快、更新快、使用度高、形式多样、且内容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科技、经济、生活还是饮食等领域都伴随着网络的发展不断生成大量的网络新词。可以说,现代人的生活离不开网络和当下的一种时尚文化——网络文化。中国的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网络文化形成于现代,源于计算机的产生。网络新词是网络文化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具有和中国现代社会及文化内涵紧密联系的特点。对网络新词的生成机制及其翻译进行研究,也是对现代语言及文化内涵的研究。埃兹拉·庞德不仅仅是位著名的诗人,同时还是位伟大的翻译家,他的翻译理论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搭建了桥梁。庞德认为,所有的译本都是给现代人读的,要想让读者读得懂,译者就必须使用现代人日常使用的语言,即“现代语言”;同时,语言是具有“能量”的,词语间的相互结合可以生成新的能量,萌生新的含义,即“语言能量”。运用庞德的这两种理论可以对网络新词的生成机制及其翻译进行深入的研究。网络新词无疑已成为现代人使用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其对传统语言的冲击,不仅仅是外在形式的变化,也包括其内在的文化内涵。本文旨在以网络新词为研究的契入点,一方面从庞德的“语言能量”观视角去研究网络新词生成机制中能量的变化。网络新词的产生预示着新的能量的生成,不同的词汇具有不同的能量,词汇的变化意味着能量的变化和意义的变化;另一方面希望从庞德的“现代语言”观视角去探究网络新词翻译中所蕴含的现代语言的意义,了解当代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语言文化特点,用现代人的语言形式去诠释和解读现代人的语言特色、感情色彩和生活状态。本文以庞德的“现代语言”和“语言能量”理论为指导,并贯穿使用了文献法、引证法、比较法、阐发法、观察法、归纳法和调研法等研究方法,深入研究了近几年出现的网络新词的生成机制及其翻译;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重点及难点、庞德“现代语言”观、庞德“语言能量”观及国内外对网络新词的研究现状;通过本文的研究探索了网络新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中的受众心理分析;同时验证了庞德“现代语言能量”观对网络新词研究的指导意义。经过研究,作者给网络新词进行了重新定义;归纳出了网络新词的特点;并分别解读了庞德“语言能量”观视角下的网络新词生成机制研究以及庞德“现代语言”观视角下的网络新词翻译方法研究。在网络新词的生成机制研究中,共总结出三种主要的生成路径:词义翻译、词语创造和借来词语。在研究其翻译方法时,得出四种翻译方法,分别为:直译法、音译法、意译法和转译法。最终验证了庞德“现代语言能量”观对网络新词生成机制及其翻译的指导作用。
【学位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H315.9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问题
    1.3 研究的重点及难点
    1.4 文章结构
第2章 理论框架和文献综述
    2.1 理论框架
        2.1.1 引言
        2.1.2 庞德“现代语言”观
        2.1.3 庞德“语言能量”观
    2.2 文献综述
        2.2.1 引言
        2.2.2 网络新词的定义
        2.2.3 关于网络新词的研究
        2.2.4 关于网络新词生成机制及翻译的研究
        2.2.5 关于庞德及其翻译理论的研究
第3章 研究方法
    3.1 引言
    3.2 材料来源
    3.3 研究设计和分析
        3.3.1 研究设计
        3.3.2 分析
    3.4 研究步骤
第4章 研究结果
    4.1 引言
    4.2 关于网络新词生成机制的研究
        4.2.1 对网络新词的重新定义
        4.2.2 网络新词的特点
        4.2.3 庞德“语言能量”观视角下网络新词生成机制研究
    4.3 关于网络新词的翻译研究
        4.3.1 网络新词翻译的理论基础
        4.3.2 庞德“现代语言”观视角下网络新词的翻译方法研究
    4.4 小结
第5章 讨论
    5.1 引言
    5.2 网络新词的文化内涵
        5.2.1 网络新词的科技文化内涵
        5.2.2 网络新词的经济文化内涵
        5.2.3 网络新词的生活文化内涵
        5.2.4 网络新词的饮食文化内涵
        5.2.5 网络新词的宗教文化内涵
    5.3 庞德“现代语言能量”观的指导意义
    5.4 网络新词翻译的受众心理分析
        5.4.1 求新求简、求奇求刺激
        5.4.2 展现自我、突出个性
        5.4.3 舒缓压力、释放自我
    5.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金星;李燕芳;;浅析网络新词“囧”[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任会芹;;浅析2008年网络新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3 王丽;;网络新词生成机制的认知阐释[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姜忞;;网络新词语研究的理据视角[J];人力资源管理;2011年07期

5 阚安捷;;网络新词的概念整合网络解析[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何艳萍;;网络新词及其规范化[J];科技信息;2011年33期

7 姜忞;;网络新词语理据探究[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8 吴纬芳;刘艳秋;;从认知语境看网络新词的发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9 赵琼;;网络新词的社会功效[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年03期

10 安浩;郭文娟;;浅析网络新词的成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海英;网络新词的研究[D];湖北师范学院;2013年

2 侯宇欣;网络新词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于潇涵;概念整合视角下的英语网络新词语义衍生机制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4 刘瑞;基于认知模型理论的汉语网络新词研究(2009-2013)[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5 迟玉来;庞德“现代语言能量”观视角下网络新词生成机制及其翻译[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年

6 王乐;汉语语境下网络新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梁书瀚;网络语言的社会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徐笑音;汉语网络新词生成的认知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薇薇;汉语语境下的网络新词语研究[D];汕头大学;2003年

10 陈丽;近五年(2006-2010)网络新词语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621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28621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e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