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德“现代语言能量”观视角下网络新词生成机制及其翻译
【学位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H315.9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问题
1.3 研究的重点及难点
1.4 文章结构
第2章 理论框架和文献综述
2.1 理论框架
2.1.1 引言
2.1.2 庞德“现代语言”观
2.1.3 庞德“语言能量”观
2.2 文献综述
2.2.1 引言
2.2.2 网络新词的定义
2.2.3 关于网络新词的研究
2.2.4 关于网络新词生成机制及翻译的研究
2.2.5 关于庞德及其翻译理论的研究
第3章 研究方法
3.1 引言
3.2 材料来源
3.3 研究设计和分析
3.3.1 研究设计
3.3.2 分析
3.4 研究步骤
第4章 研究结果
4.1 引言
4.2 关于网络新词生成机制的研究
4.2.1 对网络新词的重新定义
4.2.2 网络新词的特点
4.2.3 庞德“语言能量”观视角下网络新词生成机制研究
4.3 关于网络新词的翻译研究
4.3.1 网络新词翻译的理论基础
4.3.2 庞德“现代语言”观视角下网络新词的翻译方法研究
4.4 小结
第5章 讨论
5.1 引言
5.2 网络新词的文化内涵
5.2.1 网络新词的科技文化内涵
5.2.2 网络新词的经济文化内涵
5.2.3 网络新词的生活文化内涵
5.2.4 网络新词的饮食文化内涵
5.2.5 网络新词的宗教文化内涵
5.3 庞德“现代语言能量”观的指导意义
5.4 网络新词翻译的受众心理分析
5.4.1 求新求简、求奇求刺激
5.4.2 展现自我、突出个性
5.4.3 舒缓压力、释放自我
5.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金星;李燕芳;;浅析网络新词“囧”[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任会芹;;浅析2008年网络新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3 王丽;;网络新词生成机制的认知阐释[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姜忞;;网络新词语研究的理据视角[J];人力资源管理;2011年07期
5 阚安捷;;网络新词的概念整合网络解析[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何艳萍;;网络新词及其规范化[J];科技信息;2011年33期
7 姜忞;;网络新词语理据探究[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8 吴纬芳;刘艳秋;;从认知语境看网络新词的发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9 赵琼;;网络新词的社会功效[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年03期
10 安浩;郭文娟;;浅析网络新词的成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海英;网络新词的研究[D];湖北师范学院;2013年
2 侯宇欣;网络新词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于潇涵;概念整合视角下的英语网络新词语义衍生机制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4 刘瑞;基于认知模型理论的汉语网络新词研究(2009-2013)[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5 迟玉来;庞德“现代语言能量”观视角下网络新词生成机制及其翻译[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年
6 王乐;汉语语境下网络新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梁书瀚;网络语言的社会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徐笑音;汉语网络新词生成的认知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薇薇;汉语语境下的网络新词语研究[D];汕头大学;2003年
10 陈丽;近五年(2006-2010)网络新词语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621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2862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