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斤澜小说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31 16:56
   林斤澜50年代登上文坛,被誉为“短篇圣手”,与汪曾祺并称为“文坛双璧”。但他小说并不为广大读者和评论家所青睐,学术界对其作品的研究成果较少,且缺乏系统性。然而从艺术价值看来,林斤澜的作品确有其可圈可点之处。因此,本文试图以林斤澜的小说作品为研究对象,以作品与历史的互动关系为总领,从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入手细致考察,力图实现更全面、系统的研究。第一章以“十七年”时期的作品为考察中心,研究这一时期创作的被压抑问题,首先分析作品中存在的颇具矛盾的模式化人物和抒情性基调;其次探讨作品中批判性话语的缺失,因为其潜在批判的隐现和显在批判的缺失,使小说丧失了深刻性和统一性;最后通过与“经验式”作家赵树理的小说的比较,发现了作为“体验式”作家的林斤澜在写作农村题材小说时存在的缺陷和问题。第二章以新时期以来所创作的《矮凳桥风情》系列小说为考察中心,以主题为切入点,探究作品摆脱压抑、表现历史的方式,这一作品实际上站在时代交汇点上表现前后两段历史,并建构了一个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世界,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一、作品重点表现的矮凳桥朦胧、神秘的风情和矮凳桥人的坚韧品格;二、作品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形成建构:在写作手法上向古典传统复归,但同时又用象征的方法构建了深层时空;三、从小说的写作立场和文学史定位出发,一方面探究其既形而上又充满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内涵,另一方面试图从寻根的角度和先锋的姿态理解这部处在边缘地带的作品。第三章以《十年十癔》等系列小说以及同一主题下的独立单篇作品为考察中心,从作品叩问历史的角度出发,第一节探讨了作品独特的写作切入点——不直接写历史,却以当下反观历史,将人与非人、历史与现实通过癔症这个“中间地带”连接起来;第二节试图挖掘这些作品所凝聚的焦点,和为表现这些焦点所采用的艺术变形手段及小说形式的探索;第三节研究作品表现象征世界的方式,一方面小说利用蒙太奇的手法实现了作品内涵和意义的生长,另一方面精神分析的在地性转化呈现在文本中,就将叩问历史的意义深化为反抗封建性。
【学位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20
【中图分类】:I207.42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作家林斤澜及其作品的研究现状
    1.2 林斤澜的生平及创作经历
第一章 “跟随历史”的创作初探——以“十七年”时期作品为考察中心
    1.1 “模式化”人物及抒情性笔调
    1.2 批判性话语的缺位
    1.3 “体验式”写作与“经验式”写作
第二章 “表现历史”的矮凳桥——以《矮凳桥风情》为考察中心
    2.1 矮凳桥的风情与皮实
    2.2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2.3 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
第三章 “叩问历史”的变形世界——以《十年十癔》为考察中心
    3.1 消弭界限的“中间地带”
    3.2 焦点与变形
    3.3 表现象征世界的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洁非 ,张陵;矮凳桥文体[J];当代作家评论;1987年06期

2 何莲芳;幔里人生——散谈林斤澜《矮凳桥风情》集的独特表现形式[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3 林晶;;瓯越文化与林斤澜的小说创作[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耿艳艳;;世变缘常——试论林斤澜80年代小城镇小说[J];枣庄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贺绍俊 ,潘凯雄;矮凳桥作雾中看——《矮凳桥风情》的别一种读法[J];当代作家评论;1987年06期

6 王银环;;论《矮凳桥风情》情节的中断和淡化[J];名作欣赏;2011年06期

7 陈宁静;;地域风情造就“怪味”书写——论林斤澜《矮凳桥风情》[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8 康馨;;《矮凳桥风情》的民间文化意蕴[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年14期

9 姜嘉镳;;方言思维和小说思路——林斤澜《矮凳桥风情》的构思艺术[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10 孟悦;一个不可多得的寓言——《矮凳桥风情》试析[J];当代作家评论;1987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孙晓文;“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的革命书写[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马西超;红色版图上的想象之旅[D];浙江大学;2007年

3 魏兰;赛珍珠中国农村题材小说的“土地主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4 杨利娟;时代诉求与革命规限下的乡村言说[D];浙江大学;2008年

5 王昊;中国域外题材小说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凡淼;林斤澜小说研究[D];山西大学;2020年

2 陈宁静;林斤澜的“怪味”与“风情”[D];宁波大学;2017年

3 章武;从矮凳桥到信河街[D];温州大学;2012年

4 吴秋玥;论林斤澜新时期以来的小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赵茜琦;新时期林斤澜小说创作透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瑶;执着探寻与多维透视[D];武汉大学;2019年

7 刘乐琴;地域文化视野下的林斤澜小说[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8年

8 李培;张继小说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9 葛文婷;李锐吕梁山小说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年

10 冯佩昕;论贾平凹农村题材小说的情感认同[D];兰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642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28642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e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