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论说文文体风格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3 03:18
   论说文是中国自古以来作品数量最多而最为重要的文学体裁。自清末王韬“报章文体”出现至后来成熟的新闻评论体裁的形成,报刊论说文之流变经历梁启超“新文体”的沿袭、“论说文”文体的成熟和运用、“时评”的进化、“杂感”的融合等阶段性变迁,才促使新闻评论这一报刊文体回归新闻本位。可以说,论说文文体在新闻评论归位的过程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即承接旧文学中的“新文体”“报章文体”,启迪报刊文体向“时评”“杂感”以至新闻评论方向发展。由此可见,对新闻评论形成蕴含推动作用的论说文文体具有持久弥新的研究价值,在当下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下,研究报刊论说文文体风格生成与流传的规律,对新闻评论的风格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理论价值。与新文化运动伴随诞生的《新青年》被誉为20世纪20年代中国最具影响力大的杂志,它是近代新文学的载体和出发站,处于新旧文学体裁交接的节点,担负新旧文学交接场的职能。“文”“体”不分家,文学交替的过程中文体也在演进。在新旧文学激烈冲撞中诞生的《新青年》,其报刊文体呈现的特质及其对后续报刊文体发展的影响,是值得系统研究的议题。笔者运用文本分析法以及话语分析法,对《新青年》论说文文体风格进行解读。主要从论说文本呈现展示、论说风格特征等总体方向进行剖析。其中,文本分析法贯穿论说文章的呈现,以“单人主编时期”、“多人主编时期”、“共产党刊物时期”等三个不同发展阶段,以及以“阐释”、“议论”、“辩驳”三个类别进行体系风格分类的维度对论说文章进行呈现。在对风格特征归纳之际,笔者从文本特征、内容特征、文人论说特征三个方向对《新青年》论说文进行分析,在文本解读部分还会运用话语分析进行解读。两种分析方法的深入结合,就是为探究《新青年》论说文文体在新旧文学的交接节点下如何演进,具备何种风格特征,是对旧文体全盘接受还是创新式进化,对中国报刊文体走向有何影响等系列问题。论文的展开由以下几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内容包括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方法、创新思路、研究思路等;第二部分是对清末民初的论说文文体进行历史考究。将从名词释义,在华外报论说文文体的呈现,梁启超报刊文体的演进等方面进行论述;第三部分是呈现《新青年》的论说文章。包括论说文得以在《新青年》获得大发展的主要缘由,还有对本刊论说文章以发展阶段和体系差异为定点,进行分期、分类的呈现解读;第四部分是《新青年》论说文文体风格的流传。先对总体的风格特征从文本、内容、作者等方面进行归纳,再对论说文文体向杂文、新闻评论等报刊文体的现代化步伐进行阐述;第五部分是探讨论说文文体风格的近现代意义。内容包括对报刊文体的意义、对新兴媒介的启发、以及对其他报刊文体的变形指导等。通过系统探索和深入解读,归纳《新青年》论说文文体风格特点的构成:可谓选择性继承和创新式变革的综合产物。即选择性继承旧文学环境下的“报章文体”和梁启超的“新文体”之大胆论说、笔墨含情、文辞近人等特点,并自身创造选题开明、主题无论大小、运用白话文、向新闻本位靠近、作者论说思维集中、追求言辞质朴、论说针锋相对等特征。《新青年》论说文文体风格促进杂感杂文的诞生、加速新闻评论的出现,促进中国报刊文体的演进步伐。
【学位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20
【中图分类】:G237.5;I20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蕾;;繁荣的新闻评论实践与公共性的缺失[J];新闻知识;2010年02期

2 曾丽红;浅析新闻评论的平民化趋势——以南方都市报“时评”版为例[J];新闻与写作;2004年08期

3 苏蕾;;繁荣的新闻评论实践与公共性的缺失[J];采写编;2010年02期

4 陈新焱;;都市报新闻评论发展的四大趋势[J];传媒观察;2008年04期

5 纪忠璇;;“新闻评论热”的冷思考[J];新闻爱好者;2007年10期

6 刘章西;网络时代新闻评论的嬗变与坚守[J];新闻前哨;2005年06期

7 方学武;新闻评论的人性化视角[J];新闻爱好者;2005年09期

8 马少华;早期的“时评”——论我国近代新闻评论发生发展的形式规律[J];国际新闻界;2003年05期

9 左中甫;;时评中可以有“我”吗——兼论新闻评论的个性化[J];传媒观察;2016年11期

10 曾丹;;《贵州都市报》的新闻评论版面研究[J];采写编;201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义昆;新闻评论的科学精神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2 翁玉莲;报刊新闻评论话语的功能语法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付慧敏;现代汉语新闻评论语篇的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20年

4 肖贵清;陈独秀政治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姜金林;陈独秀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武汉大学;2011年

6 董育宁;新闻评论语篇的语言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周静涵;网络新闻评论中的不礼貌话语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年

8 胡沈明;现代新闻评论宽容意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薛光远;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民主的认识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10 张强;当代中国新闻评论的民主意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冬娟;《新青年》论说文文体风格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0年

2 袁娟;十八大以来《人民日报》反腐题材新闻评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解文婷;《人民日报》用典研究(2017-2018)[D];江西财经大学;2019年

4 蔡蒙;十八大以来热点事件中《人民日报》新闻评论的舆论引导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9年

5 李志毅;新媒体环境下广播新闻评论传播效果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6 陈秋霖;国内重要报纸性侵儿童新闻评论的话语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9年

7 张子晴;微信公众号新闻评论的融合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年

8 李娜;基于语料库的新闻评论话语分析[D];山东大学;2019年

9 何嫱;微信公众号《汤计典频》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年

10 李鸿哲;《体坛周报》体育评论的军事用语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9年



本文编号:28680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28680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3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