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小游戏中动态图形的交互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23 14:11
   当前,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下,移动端小游戏平台得到迅速发展。数据显示,无论是移动端小游戏的用户规模,内容的范围,还是开发者的数量,都处于一个快速增长的状态。移动端小游戏正在以一个全新的形态改变了以往我们对传统游戏的认知。作为一款轻量级强交互的产品,移动端小游戏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加强与用户的情感联系,增强用户粘度,不断优化它的视觉表现是一种有效途径。动态图形设计作为小游戏中重要的视觉表现形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移动端小游戏的交互体验。运用得当时,动态图形设计可以快速建立起用户和小游戏信息沟通的桥梁,为小游戏内容注入活力,增强玩家体验的舒适度,也能更好的提高整体品质和竞争力。反之,会给用户带来视觉干扰,甚至影响用户的操作。如何有效的进行动态图形交互设计以提升用户体验在移动端小游戏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现实移动端小游戏设计,以交互设计理论为基础,从动态优化的角度,研究动态视觉设计的应用方法,以解决现有小游戏动态交互设计优化问题。全文共七个章节。绪论对研究背景及动态图形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整理;第二章节则着重阐述相关的概念与移动端小游戏中动态图形设计存在的问题;第三章分析移动端小游戏中动态图形交互设计元素,对移动端小游戏中动态图形交互方式的进行分类;第四章总结归纳小游戏中动态图形交互设计的原则;第五章行动研究,开展移动端小游戏中动态图形交互设计研究方法与流程。第六章将研究理论应用于实践作品中;第七章总结本文研究成果以及研究的不足,并做展望。本研究充分探讨移动端小游戏中动态图形的交互特性,旨在挖掘动态图形更佳的表达方式,从而对推进移动端小游戏领域的设计创造,为丰富视觉设计全新语言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学位单位】:武汉纺织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20
【中图分类】:J524
【部分图文】:

节奏,图形,形式,韵律


从设计语言来看。动态图形同平面设计一样,基于形状、色彩、纹理等视觉传达元素,采用和谐、对比、对称、平衡、比例、中心、节奏、韵律等设计原则。区别在于,平面设计中的节奏和韵律是基于心理感知的基础。平面设计中的节奏是具有时间感的一种表现形式(如图2.1),通过同一要素连续重复产生运动感,给人创造动态感的美。韵律则是指在平面设计中单一的个体元素组合、由小变大产生无限的意境,从规律变化的形象、色彩等方面处理排列,使之产生音乐般的旋律感,成为韵律(如图2.2)。②格式塔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发现,我们的视觉对于事物动态的判断并不需要理性的思考,依据图形图像的动势也可以在视知觉上呈现动态的张力。而动态图形中的节奏和韵律不再是视觉形态的隐喻,而是实实在在的基于时间的流动,图形产生位置大小形状的变化。图2.2强调韵律表现形式的图形

平面图形,韵律,图形,形式


图2.1强调节奏表现形式的图形从屏幕空间来看。具备静止特点的平面图形,受限于屏幕特定的空间范围内,无论视觉设计再怎么丰富,它必然在屏幕显示区域内,我们无法感知屏幕外的设计。而动态图形设计加入了时间的概念大大扩展了图形表演的舞台,通过动态的变换延展了视觉的边界,无穷无尽的空间能够带来惊喜有趣的视觉信息。

碎片化,消息,点击,界面


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休闲时间碎片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传统游戏,无论是PC端的端游、页游还是移动端的手游,都属于中或重度游戏,很容易霸占人们的时间与精力沉迷于网络。随着科技的发展带来了通讯的便利,却打碎了人们的时间。为了满足在时间碎片化的大背景下的娱乐需求,允许用户随时退出来,也欢迎用户之后回来接着玩是移动端小游戏轻时间的直接表现。以微信小游戏程序为例,在游戏过程中,如果有消息有紧急情况,点击游戏界面右上角的圆圈按钮可以立即回到微信界面回消息或是处理情况。闲下来了,回到微信主界面,下拉屏幕唤出小程序入口,再次点击游戏,可以立即回到刚才停下来的画面,接着玩。每一秒,你都可以退出去,之后再回来继续。较之传统游戏的占时长,移动端小游戏呈现着占时短,使用频率高的特点。如图2.3所示①,从用户的使用频次和使用时长来看,每天玩家使用次数最多的是3—4次,占比为45%,而80%的用户每天都有3次以上的打开,在使用时长方面,玩家使用时长在15分钟以内的占比为88%,可以看出移动端小游戏轻时间的特点可以随时随地的满足用户的娱乐需求。(3)轻操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0条

1 刘晓;;移动端小游戏的发展与问题应对[J];传媒;2018年23期

2 赵昕;;微信平台移动端游戏的发展现状及趋势——顺应潮流或另辟蹊径[J];科技传播;2015年09期

3 姜檀;毛霄萌;;三维交互在移动端游戏中的应用分析研究[J];包装工程;2016年08期

4 ;2018年游戏电竞有哪些新机会?[J];创业邦;2018年Z1期

5 李昊原;;游戏新血脉[J];IT经理世界;2017年21期

6 NEW ECONOMY;伍国樑;;手机游戏“在路上”[J];新经济;2013年18期

7 郝宇;;2016游戏综合评分排名正式推出[J];计算机与网络;2017年Z1期

8 王俊超;;游戏特效师的素质探析[J];大众文艺;2016年13期

9 李茂;;大学生游戏行为调研——四川大学小样本问卷分析[J];动漫研究;2020年00期

10 王煜;;云游戏元年[J];新民周刊;2020年29期

11 本刊综合;;云游戏或为未来游戏新形态[J];发明与创新(大科技);2019年09期

12 无极;;我的游戏地盘听我的 2009游戏畅玩攻略第2季[J];现代计算机(普及版);2009年11期

13 李萧然;;社交游戏步入黄昏 国内厂商忙向移动转型[J];IT时代周刊;2013年Z1期

14 李春晖;;独立游戏走钢索[J];中国企业家;2013年17期

15 宋迪;;正在向移动端转移的游戏产业[J];中国传媒科技;2013年15期

16 铭翔真;精神的还在后头 手机游戏的发展历程[J];数字通信;2005年15期

17 倪静;血腥的竞争 暴力的角逐——热门3D动作射击游戏预览[J];多媒体世界;1998年08期

18 李娜;本刊资料;;微信游戏预热[J];新晋商;2013年06期

19 辛雷;南极;王毅;梦飞;陈彬娜;周泓;;邮件游戏[J];尚舞;2011年02期

20 李克楠;;流行文化对游戏原画设计的影响[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年2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炜;以基本游戏为对象的游戏定义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6年

2 吴航;游戏与教育——兼论教育的游戏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邓鹏;游戏成瘾机理及其在娱教设计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曾晰;网络游戏著作权法保护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5 刘心恬;肯德尔·沃尔顿“假扮游戏”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6 王晛;游戏衍生品使用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陈益;游戏:放松的智慧[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绍龙;网络游戏用户行为分析和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9 杨韵;西方哲学游戏论视域下的体育本质解释[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10 姚涛;基于延伸的计划行为理论的网络游戏持续使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丽娟;移动端小游戏中动态图形的交互设计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20年

2 李喆;移动端汉语教学游戏的设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3 魏世繁;游戏玩家对移动端游戏的依恋机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年

4 李金美;昆明市K幼儿园大班建构游戏中教师支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0年

5 宋丽莎;网络游戏直播中主播与粉丝的互动特征研究[D];湖南大学;2019年

6 李亚芯;网络游戏中青少年精神交往的价值实现[D];山东师范大学;2020年

7 田雪;在规则游戏中培养大班儿童学习品质的行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20年

8 姜松;俄汉“игра/游戏”观念的语言文化场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年

9 杨丽;网络游戏直播的著作权保护[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7年

10 董艳雪;网络游戏直播著作权问题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7年



本文编号:28947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28947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a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