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1952年赣南原苏区乡村社会变革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6 21:24
  新中国建立初期,一场席卷全国各地的变革悄然展开,这也正是赣南乡村经济恢复、社会变迁的重要时期。赣南农民历经残酷的战争、萧条的经济、贫苦的生活、混乱的社会,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乡村建立起新基层政权,着手稳定乡村社会环境,努力恢复经济,为营造风清气正、蒸蒸日上的乡村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实际上,解放初期的赣南原苏区乡村社会依然动荡不安,封建统治阶级勾结土匪、恶霸、地主意图再次夺取政权,长期存在的宗族斗争异常激烈,乡村中呈现出几股封建势力相互交织,形成了牢固的封建堡垒。对于乡村社会而言,重租高利、物价波动、自然灾害加速了农民生活的负担,封建统治下的迷信及道德、文化缺失给赣南原苏区乡村农民特别是妇女套上了无形的精神枷锁,使赣南乡村百姓长期生活在欺压和统治之下。随着赣南乡村新基层政权的建立,开始重塑农民团体、党支部,培养本土干部,这些构建了乡村新基层政权的主体,在新政权的运作下农民积极参与阶级斗争、收枪、剿匪、反霸和支前征粮运动,也进一步巩固了新基层政权的执政根基和地位。随着运动的开展,赣南乡村社会农业生产力得以恢复和提升、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改善,乡村中的移风易俗也逐渐消除,赣南乡村呈现出一... 

【文章来源】:江西理工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1.2.2 分析与评价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赣南原苏区的重获解放与乡村困境
    2.1 动荡不安的赣南原苏区乡村
        2.1.1 封建统治阶级意图复辟
        2.1.2 匪乱四起
        2.1.3 地主操纵下的宗族斗争
    2.2 艰难竭蹶的赣南原苏区乡村
        2.2.1 重租高利
        2.2.2 物价波动剧烈
        2.2.3 自然灾害频发
    2.3 思想禁锢的赣南原苏区乡村
        2.3.1 习俗信仰迷信化
        2.3.2 婚姻制度封建化
        2.3.3 文化教育贫困化
第三章 乡村基层政权重建与革命行动
    3.1 赣南原苏区乡村政权建立和农民参政
        3.1.1 乡村人民政权建立和社会组织调整
        3.1.2 农民团体的革新
        3.1.3 本土干部的培养
    3.2 赣南原苏区乡村党组织的组建与整顿
        3.2.1 乡村党组织的组建
        3.2.2 乡村党组织的党内整顿
    3.3 赣南原苏区乡村新基层政权的人民立场
        3.3.1 展开阶级斗争
        3.3.2 收枪、剿匪、反霸
        3.3.3 镇压反革命
        3.3.4 组织支前征粮
第四章 乡村社会的变革与稳定发展
    4.1 赣南原苏区乡村社会变革的经济动因
        4.1.1 土地回家
        4.1.2 获得生产资料
        4.1.3 农业增产
    4.2 焕发生机的赣南原苏区乡村农民生活
        4.2.1 购买力的提升
        4.2.2 文化教育的发展
        4.2.3 文娱活动的丰富
    4.3 赣南原苏区乡村社会移风易俗的破除
        4.3.1 打击乡村社会陋习
        4.3.2 婚姻制度的变革
第五章 特别动力:革命传统与红色基因
    5.1 赣南原苏区乡村发展的革命传统
        5.1.1 苏区老干部:斗争精神的发扬
        5.1.2 军烈属:革命自觉性的强化
        5.1.3 社会救助:一心为民的执着
    5.2 赣南原苏区乡村发展的红色基因
        5.2.1 互助合作运动:集体主义精神的延续
        5.2.2 农民心理:新生活的农民热情
        5.2.3 妇女教育:勤劳奋进与大爱情怀的交融
第六章 乡村社会变革的历史经验与当代启示
    6.1 赣南原苏区乡村社会变革的历史经验
        6.1.1 党内自我革新保障了基层政权建设的先进性
        6.1.2 始终维护农民利益激发了民众的革命思想
        6.1.3 革命精神与红色基因的渗透加速了乡村锐变
    6.2 赣南原苏区乡村社会变革的当代启示
        6.2.1 坚持党建引领是新时代乡村建设的根本保障
        6.2.2 坚持群众路线是新时代乡村建设的力量之源
        6.2.3 坚持战略规划和因地制宜相结合是新时代乡村建设的创新突破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建国初期乡村建设派眼中的“乡村建设运动”[J]. 王毅.  理论视野. 2018(06)
[2]变迁与重塑:新中国成立初期农地制度演变视域下的乡村社会变迁[J]. 徐建飞.  克拉玛依学刊. 2016(03)
[3]建国初期农民协会初探[J]. 刘瑞红.  江汉论坛. 2015(03)
[4]建国初期乡村社会的政治整合与重构[J]. 易新涛.  理论学刊. 2015(02)
[5]建国初期“党支部下乡”与农村政治整合[J]. 吕连仁.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5)
[6]新中国土改后农村阶级变化再探讨——基于测算农村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的角度[J]. 苏少之,张晓玲.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1(01)
[7]建国初期四川的土地改革与乡村社会变动——当代四川农村现代化变革之个案分析[J]. 洪鉴,徐学初.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0(12)
[8]建国初期乡村政治格局的变迁——以土改运动中农民协会为考察对象[J]. 熊秋良.  贵州社会科学. 2010(06)
[9]民间互助·合作运动·革命策略:中央苏区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再研究[J]. 魏本权,曾耀荣.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02)
[10]建国初期乡村社会的变迁——以农民教育的效果为中心[J]. 李飞龙.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9(06)

博士论文
[1]建国初期三农问题与乡村社会变迁(1949-1956)[D]. 范连生.福建师范大学 2009
[2]建国初期河北省婚姻制度改革研究(1950-1956年)[D]. 张志永.复旦大学 2003
[3]1930-1990:华北农村婚姻家庭变动研究[D]. 王跃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2

硕士论文
[1]龙南县土地改革中的农民社会心态演变研究(1950-1953)[D]. 唐芸.安徽师范大学 2018
[2]建国初期安徽宣传贯彻《婚姻法》运动研究[D]. 李琰容.安徽大学 2017
[3]山东土地改革与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互动性研究(1946-1952)[D]. 田天亮.安徽师范大学 2017
[4]建国初期甘肃省临洮县土地改革研究(1951-1953年)[D]. 王银泰.西北师范大学 2017
[5]建国初期(1949-1956)中国共产党推动农村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研究[D]. 程玉文.武汉理工大学 2014
[6]革命与阶级、阶层:土改中的乡村社会变迁(1949-1952)[D]. 孙晓杰.华中师范大学 2013
[7]瑞金沙洲坝村土地改革研究[D]. 万婷婷.江西财经大学 2010
[8]从迷惑到跟进[D]. 吴帆.华中科技大学 2009
[9]建国初期主要阶级阶层的社会心理变化(1949-1956)[D]. 赵先强.南京师范大学 2008
[10]建国初期乡村文化秩序重构研究[D]. 朱斌.华南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020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29020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b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