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政治伦理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9 09:25
顾炎武,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被誉为“清代朴学”的开创者。他的诸多政治伦理思想,对晚清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就目前而言,虽然学术界对顾炎武政治思想、哲学思想研究较多,但从政治伦理角度对其进行的专题性研究却相对较少。因此,对其展开深入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学术界相关方面的理论成果,也可以充分挖掘其中的当代价值,古为今用。顾炎武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关键时期。在此明清易代的特殊时代背景下,顾炎武在自然气本论和现实主义人性论的哲学基础之上,形成了发源于现实,落实于实践的政治伦理思想。他通过对历史的考察和对现实的剖析,深刻揭露和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之下“天下之权不寄之人臣,而寄之胥吏”的政治弊端,并阐发了其提倡君、臣、民政治人格平等,主张“合私为公”的民本政治理念。而且他通过“国家”与“天下”之辩,论证了伦理为本的政治观,并基于此提出了一系列政治伦理规范和为人处世之道,在倡导以德治国、行己有耻的同时,主张世人“以名为利”。为了实现“众治”的理想政治蓝图,顾炎武还提出了一整套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地方的分权制度伦理,构成了其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他主张通过恢复封驳制来保障群臣...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顾炎武政治伦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顾炎武政治伦理思想研究中的相关概念界定
一、政治与政治伦理
二、中国传统政治与政治伦理
第二节 顾炎武的生平家世及政治活动
第三节 顾炎武政治伦理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一、“天崩地解”的政治环境
二、资本主义萌芽和新兴阶级的崛起
三、经世致用的时代思潮
第二章 顾炎武政治伦理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及哲学基础
第一节 顾炎武政治伦理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
一、德治思想
二、民本思想
第二节 顾炎武政治伦理思想形成的哲学基础
一、“盈天地之间者,气也”的气本论
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免”的人性论
第三章 顾炎武政治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合私为公”的民本政治理念
一、批判君主专制制度:“天下之权不寄之人臣,而寄之胥吏”
二、提倡政治人格平等:“君、卿、大夫、士与庶人在官者一也”
三、捍卫民本政治理念:“用天下之私,以成一人之公而天下治”
第二节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伦理规范
一、伦理为本的政治观:“国家”与“天下”之辨
二、为君之道:“人主之德,莫大乎下人”
三、为臣之道:“行己有耻”
四、为民之道:“以名为利”
第三节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的制度伦理
一、臣僚监督:“驳正违失”
二、地方分权:“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
三、乡村自治:“宗子辅人君之治”
第四节 “以名为治”的众治政治理想
一、“用辟举之法,而并存生儒之制”:人才选拔的理想方法
二、“许庶人之议”:庶民参政的合理途径
三、“以名为治”:风俗教化的理想模式
第四章 顾炎武政治伦理思想的历史定位及其当代价值
第一节 顾炎武政治伦理思想的历史定位
一、顾炎武政治伦理思想的积极影响
二、顾炎武政治伦理思想的历史局限
第二节 顾炎武政治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为当代中国构建耻德为先的伦理道德体系提供借鉴
二、为健全国家民主监督体制提供思想资源
三、激励当代人传承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顾炎武对王学的辩难——兼论顾炎武的“明道救世”说[J]. 姚才刚,姚茯苓.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2]儒家政治伦理化的人性论根基及其启示[J]. 王海英. 伦理学研究. 2018(06)
[3]明清之际中国文化的近代性转向——以明清学术四杰为例[J]. 冯天瑜.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4)
[4]明清之际封建与郡县之辨再探——权力、利益与道德之间[J]. 鱼宏亮. 文史哲. 2018(03)
[5]顾炎武“经世致用”伦理思想及其价值影响[J]. 匡列辉. 城市学刊. 2017(03)
[6]儒家的忠恕思想及其政治伦理启示[J]. 杜振吉. 道德与文明. 2013(06)
[7]顾炎武的社会管理思想[J]. 周可真.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5)
[8]晚明西学东渐与顾炎武政治哲学之突破[J]. 许苏民. 社会科学战线. 2013(06)
[9]儒家政治伦理的实践途径及其现代启示[J]. 邓名瑛. 湖湘论坛. 2012(06)
[10]顾炎武的廉政思想[J]. 周可真.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12(03)
博士论文
[1]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研究[D]. 郑文宝.黑龙江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顾炎武政治哲学研究[D]. 杨钦.大连理工大学 2017
[2]顾炎武民本政治哲学思想研究[D]. 邢培政.江苏师范大学 2017
[3]顾炎武的“众治”思想及其启示[D]. 李轶岚.青海师范大学 2017
[4]伦理政治化与政治伦理化[D]. 崔迎军.西北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06668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顾炎武政治伦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顾炎武政治伦理思想研究中的相关概念界定
一、政治与政治伦理
二、中国传统政治与政治伦理
第二节 顾炎武的生平家世及政治活动
第三节 顾炎武政治伦理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一、“天崩地解”的政治环境
二、资本主义萌芽和新兴阶级的崛起
三、经世致用的时代思潮
第二章 顾炎武政治伦理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及哲学基础
第一节 顾炎武政治伦理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
一、德治思想
二、民本思想
第二节 顾炎武政治伦理思想形成的哲学基础
一、“盈天地之间者,气也”的气本论
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免”的人性论
第三章 顾炎武政治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合私为公”的民本政治理念
一、批判君主专制制度:“天下之权不寄之人臣,而寄之胥吏”
二、提倡政治人格平等:“君、卿、大夫、士与庶人在官者一也”
三、捍卫民本政治理念:“用天下之私,以成一人之公而天下治”
第二节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伦理规范
一、伦理为本的政治观:“国家”与“天下”之辨
二、为君之道:“人主之德,莫大乎下人”
三、为臣之道:“行己有耻”
四、为民之道:“以名为利”
第三节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的制度伦理
一、臣僚监督:“驳正违失”
二、地方分权:“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
三、乡村自治:“宗子辅人君之治”
第四节 “以名为治”的众治政治理想
一、“用辟举之法,而并存生儒之制”:人才选拔的理想方法
二、“许庶人之议”:庶民参政的合理途径
三、“以名为治”:风俗教化的理想模式
第四章 顾炎武政治伦理思想的历史定位及其当代价值
第一节 顾炎武政治伦理思想的历史定位
一、顾炎武政治伦理思想的积极影响
二、顾炎武政治伦理思想的历史局限
第二节 顾炎武政治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为当代中国构建耻德为先的伦理道德体系提供借鉴
二、为健全国家民主监督体制提供思想资源
三、激励当代人传承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顾炎武对王学的辩难——兼论顾炎武的“明道救世”说[J]. 姚才刚,姚茯苓.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2]儒家政治伦理化的人性论根基及其启示[J]. 王海英. 伦理学研究. 2018(06)
[3]明清之际中国文化的近代性转向——以明清学术四杰为例[J]. 冯天瑜.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4)
[4]明清之际封建与郡县之辨再探——权力、利益与道德之间[J]. 鱼宏亮. 文史哲. 2018(03)
[5]顾炎武“经世致用”伦理思想及其价值影响[J]. 匡列辉. 城市学刊. 2017(03)
[6]儒家的忠恕思想及其政治伦理启示[J]. 杜振吉. 道德与文明. 2013(06)
[7]顾炎武的社会管理思想[J]. 周可真.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5)
[8]晚明西学东渐与顾炎武政治哲学之突破[J]. 许苏民. 社会科学战线. 2013(06)
[9]儒家政治伦理的实践途径及其现代启示[J]. 邓名瑛. 湖湘论坛. 2012(06)
[10]顾炎武的廉政思想[J]. 周可真.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12(03)
博士论文
[1]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研究[D]. 郑文宝.黑龙江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顾炎武政治哲学研究[D]. 杨钦.大连理工大学 2017
[2]顾炎武民本政治哲学思想研究[D]. 邢培政.江苏师范大学 2017
[3]顾炎武的“众治”思想及其启示[D]. 李轶岚.青海师范大学 2017
[4]伦理政治化与政治伦理化[D]. 崔迎军.西北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066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2906668.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