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情态动词教学实验研究:从认知语言学视角
本文关键词:针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情态动词教学实验研究: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情态动词作为情态最主要的表达形式,是非英语国家语言学习者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情态动词的多义性增加了语言学习者对情态的认知负担,常导致他们对其理解不清和运用不当。传统语法教学中,教师采用词项罗列的方式讲解情态动词的多项语义,导致学习者们死记硬背,没有真正实现理解,难以灵活运用。因此,如何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灵活地使用情态动词,成了认知语言学者们关注的问题之一。认知语言学对情态动词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对其意义阐释或教学应用上,而国内有关情态动词的教学实验研究相对不足。鉴于此,本研究以情态动词的认知语义为基础,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对四川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进行了英语情态动词教学实验研究。首先,探讨了英语情态动词的多义性。其次,对英语情态动词进行了教学实验研究。采用传统语法教学与认知教学方法,分别对两个教学班进行对比实验研究。通过分析前测和后测得出的实验数据,对比两者教学效果,旨在验证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英语情态动词的教学效果,探讨其在英语情态动词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第一,语言学习者对情态动词的理解和掌握欠佳,情态动词应作为语法教学的难点加以重视;第二,实验班采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辅助情态动词教学,数据显示实验班取得明显进步,呈现出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证明将意象图式,概念隐喻和原型范畴理论应用于教学,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实验结果证明实验假设成立,即采用认知教学法的实验班对情态动词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优于采用传统语法教学法的对照班。研究结果启示我们:认知语言学从人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形成的身体经验出发,探寻语言现象背后的认知理据,能够有效地帮助语言学习者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地利用认知机制,帮助语言学习者理解掌握语言,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英语情态动词 意象图式 概念隐喻 原型范畴 英语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西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319.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0-13
- 1.1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0-11
- 1.2 Layout of the study11-13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3-31
- 2.1 Researches of English modal verbs in linguistics13-27
- 2.1.1 Traditional accounts of English modal verbs13-22
- 2.1.1.1 Grammatical accounts13-17
- 2.1.1.2 Functional linguistic accounts17-22
- 2.1.2 Cognitive accounts of English modal verbs22-27
- 2.1.2.1 Talmy’s force schema22-24
- 2.1.2.2 Sweetser’s metaphoric extension24-27
- 2.2 Researches of English modal verbs teaching27-30
- 2.2.1 On teaching explorations27-29
- 2.2.2 On experimental studies29-30
- 2.3 Summary30-31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31-37
- 3.1 Embodied view31
- 3.2 Prototype category31-33
- 3.3 Conceptual metaphor33-35
- 3.4 Image schema35-36
- 3.5 Summary36-37
- Chapter Four Cognitive Semantic Analysis of Modal Verbs37-50
- 4.1 Perspective of prescriptive linguistics37-38
- 4.2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38-48
- 4.2.1 Polysemous modal verbs and image schema39-45
- 4.2.2 Polysemous modal verbs and metaphorical mapping45-47
- 4.2.3 Polysemous modal verbs and prototype category47-48
- 4.3 Summary48-50
- Chapter Five Methodology50-68
- 5.1 Research question50
- 5.2 Research instruments50
- 5.3 Research participants50-51
- 5.4 Research procedures51-54
- 5.5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54-58
- 5.6 Results and discussion58-67
- 5.6.1 Results58-60
- 5.6.2 Discussion60-67
- 5.7 Summary67-68
- Chapter Six Conclusion68-70
- Bibliography70-74
- Appendix I74-77
- Appendix II77-8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80-81
- Acknowledgements81-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秀松;情态动词范畴的界限模糊性[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2 魏本力;情态动词的量值取向[J];外语学刊;2005年04期
3 程玉焕;;浅析几个常用情态动词的用法[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05期
4 银珊;;情态动词与礼貌[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张京花;;情态动词用法研究刍议[J];科技信息;2009年22期
6 陈志静;;情态动词及半情态动词的使用和功能意义的研究(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年04期
7 韦桂柳;;浅谈情态动词在外贸英语函电中的译法理解[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8 何静秋;;法庭话语中情态动词的动态博弈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9 丁健;游大正;;情态动词部分[J];福建外语;1994年06期
10 杨慧;英美方言中的双重情态动词刍议[J];荆州师专学报;199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孙美娟;;限定性情态动词在法律条文中的人际功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2 邓欢;;情态动词在英语新闻简报中的语用意义及逻辑基础[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宋淼;;法律英语中高频情态动词简析及汉语法律英译的情态评价——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英译本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彭利贞;黄华新;;焦点位置的情态解释[A];索绪尔语言哲学思想研究——第二届中西语言哲学高层论坛暨纪念索绪尔逝世100周年论文集[C];2013年
5 苏妮娜;;英语学术语篇中的情态手段[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6 程海英;;Teaching plan Unit 4 Don’t eat in class The first period (1a—1c)[A];第三届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展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台前县第一高级中学 万吉磊;浅议高考题中对情态动词can may的考察[N];学知报;2011年
2 河南省平舆县第二高级中学 杨雪玲;Kind of和Sort of[N];学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于建平;英语情态动词语义智能排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宋永圭;现代汉语情态动词“能”的否定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小红;汉英情态动词表达情态的对比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孟庆楠;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半助动词泛时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3 胡晓琦;《英国标准-高精密度钢管技术交货条件》中情态动词的翻译实践报告[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4 丁伟;东亚英语中情态动词使用型式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5 张玮;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情态动词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6 高亮;汉语意愿情态动词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年
7 程玉婷;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国家领导人大学演讲英译本中情态动词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8 张婷;加的夫语法视角下的英语口语与学术语篇中情态动词的应用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9 于菲;影响英语情态动词May语义重叠的语境因素分析[D];燕山大学;2015年
10 李璧;汉语情态词双重否定的句法语义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针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情态动词教学实验研究: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07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290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