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人格理论角度解读《拥有快乐的秘密》中塔希自我完整之旅
本文关键词:荣格人格理论角度解读《拥有快乐的秘密》中塔希自我完整之旅,,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艾丽斯·沃克的第五部小说《拥有快乐的秘密》沿袭了其独特的创作风格以及禁忌主题的探究。小说巧妙地将几位主人公的叙述编织在一起,讲述女主人公塔希在经历非洲女性割礼迫害后寻求自我完整的成长历程。作为一名美籍非洲女性,塔希身处双重身份的困境,并受到双重的压迫。她一度被边缘化,甚至自我分裂,对自己认识不清。然而,在周围人的帮助和指引下,塔希逐渐有了自我意识的萌芽。人格理论作为荣格心理分析中广为人知的部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和研究价值。本文则从荣格人格理论的角度解读塔希的个性化过程,即追求自我完整的过程。揭示自我意识觉醒过程中自我分裂的原因、个体意识与无意识的对抗、阴影的作用以及她身上的阿尼姆斯气质以及最后如何获得的自性。文中提到的荣格人格理论中基本概念主要包括:集体无意识,不同于弗洛伊德意识和个体潜意识,它是荣格的一种发展也是一种创造,荣格用它来表示人类心灵中所包含的共同的精神遗传;原型,作为集体无意识的重要内容,它赋予集体无意识以形式,普遍存在于人们无意识心理层面,影响人类的心理和行为;原型意象,它被用来描述原型呈现在意识层面的形式,因此,我们的意识可以通过原型意象来感知原型的存在及其意义。荣格把原型意象看作是原型的象征性表现。其中,最为重要的几个意象包括阿尼玛、阿尼姆斯、人格面具、阴影、智慧老人等;个性化过程,个体通过这一过程形成独特、独立的个性,同时,分化和整合心理各个方面,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当然,在个体追求完整自我的道路中,外力的影响不可忽视。外部因素不仅包括及时帮助和积极引导的正面形象,如拥有完整自我的皮埃尔以及心理治疗师卡尔和莱伊,还会出现反面的范例,如小说中消极诠释阴影的行割礼者穆丽莎。他们无疑为塔希的心灵成长注入了新的能量,并一起推动了塔希自我完整的进程。从荣格心理学角度探究,这部小说不仅表达了沃克对黑人女性群体的人文关怀,也体现她对个体自我成长和生存状态的关注。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心理健康尤其是处在人生重要阶段的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正日益受到高校及思想教育工作者们的关注。本文最后也结合沃克小说中的塔希个性化历程,阐述其对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教育及其自我发展的启迪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拥有快乐的秘密 荣格 塔希 人格理论 个性化 心理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Chapter 1 Introduction8-10
- 1.1 Research Background8-9
- 1.2 Significance and Purpose of the Study9-10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10-16
- 2.1 Study Abroad10-13
- 2.2 Study at Home13-16
- Chapter 3 Tashi’s Internal Individuation16-28
- 3.1 Tashi’s Split Personality16-19
- 3.2 Tashi’s Personal Conscious Awakening19-22
- 3.3 Tashi’s Pursuit of Wholeness22-28
- Chapter 4 External Guides in Tashi’s Individuation28-38
- 4.1 M'Lissa—the Shadow's Slave28-31
- 4.2 Carl &Raye—the Wise Men Image31-33
- 4.3 Pierre—the True Nature of the Self33-38
- Chapter 5 Enlightenment to the Reality from Tashi38-44
- 5.1 Enlightenment to the College Students38-40
- 5.2 Enlightenment to College Teachers40-44
- Conclusion44-46
- References46-50
- Publication50-51
- Acknowledgements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欧;论原型意象─—“侠”的三层面[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2 苗雨时;原型意象的增殖与生长[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9年03期
3 韦梦雪;柳的原型意象初探[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4 张佩华;“形象”、“意象”及“原型意象”刍议[J];攀登;2003年04期
5 弓晓瑜;;“蹼膜”:《食草家族》中的一个原型意象[J];名作欣赏;2012年06期
6 陈佳冀;;中国“动物叙事”神话原型意象的当代衍生与类型梳理[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7 叶崎毅;;浅探我国古诗词中“梅花”的原型意象[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12期
8 曹章庆;;李清照《声声慢》诗学结构、原型意象阐释[J];昌吉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邹明;;《羽蛇》中水的原型意象探析[J];文教资料;2009年27期
10 洪婧;;《西游记》原型意象浅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苗雨时;现代与传统的反向暗接[N];文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晶;刚性之美:蒙古族审美观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三元;中西文化中“水”的原型意象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2 乔梁;《动物园的故事》的圣经原型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3 金鑫;中学语文教材中原型意象解读研究—重点解读“月”与“黄昏”[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4 张晶;自然原型意象视阈下狄金森与李清照诗歌的异同对比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5年
5 阮明月;荣格人格理论角度解读《拥有快乐的秘密》中塔希自我完整之旅[D];河北科技大学;2015年
6 宋红梅;太阳原型意象的历史嬗变[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杨冯磬;鱼原型意象的历史嬗变[D];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
8 陈琦;曹禺剧作原型意象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9 王利;《虹》的《圣经》原型意象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10 吴巧云;英汉动物熟语隐喻理据比较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荣格人格理论角度解读《拥有快乐的秘密》中塔希自我完整之旅,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25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292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