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发艺术中“节奏”的表达

发布时间:2020-12-12 11:03
  20世纪后期涌现了许多新兴的艺术形式及流派。偶发艺术于20世纪50年代兴盛,该艺术现象以剧演的形式呈现作品,许多表演者即为艺术家本身。正如“Happening”也是不断运动着的词语,它的后续力量更是源源不断的。“节奏”本来为使用在传统音乐领域的固定概念,分析各类艺术节奏时也鲜为提及绘画以外的层面。但同样能够转换切入角度,找寻偶发艺术是否有节奏发生的可能性,是否有规律可循。偶发艺术作品多数强调创作状态展现,而不是最终效果,又因回避强制性的理论条规,他们秉持着永久与传统相悖的精神,其艺术节奏需要置于生活方式、社会现象、自然或科学的发展变迁等等方面来综合分析。在人们观赏艺术的目光从华丽优雅的层面拉下,投入到更多元化的视野之后,把握偶发艺术节奏的审美趣味和延续性。本文通过几个板块探讨“节奏”这一概念在偶发艺术以及相关联艺术中的表达和意义:偶发艺术产生节奏的可能性和艺术特色、它的节奏类型、包含的必然因素、以及节奏在多领域艺术创作中的延伸。 

【文章来源】:湖北美术学院湖北省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偶发艺术中“节奏”的表达


《围猎》局部

局部图,创作过程


湖北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5地淋漓尽致,画面凝聚在临开枪一瞬间的绝望,起义人身体上的暖光与周围环境的黯淡差距鲜明,反应了他们无畏且悲壮的一刻。除了制造有节奏感的光线,印象派①的宗旨则是“顺应光线”。主导绘画的线索的是“自然光”,因此他们也有“追光者”之称。自然是瞬息万变的,那么自然的光也是捉摸不定的,我们从观察印象派绘画的笔触中可以感受到这份“自然节奏”的难以把握:以代表人物莫奈②笔下的风景画为例,鲁昂大教堂系列的晨昏变化,草垛系列的季节变化等。他以不露方向、痕迹、质感的融合笔触,力求将光与空气表现得真实且科学。因此光线的节奏在他的作品中是活泼的、会呼吸的,也是印象派绘画含有自然朦胧,引人入胜特色的原因之一。图1《围猎》局部图2波洛克创作过程第三,人在运动状态时产生的节奏性,也列于品味作品的要素之一。复制客观世界不再是绘画唯一职能,绘画的过程开始引人关注,被列为与画面最终呈现效果同等地位。波洛克③是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画家,也是行动绘画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无核心的视觉中心,“滴画法”(图2)的载体虽然是巨幅画布,本身也是用颜料做媒介。但它的节奏感较于传统情节性绘画有所突破,体现在几个方面:其一是多重色彩在画布累积使画面更加厚重;其二是滴撒过程中,产生的点、线、面等元素,看得出滴撒出的色点和彩色线速度的快慢、方向、长短;其三是创作者本身①印象派(Impressionistpainting),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画派。②克劳德·莫奈(ClaudeMonet,1840.11.14-1926.12.5),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和创始人之一。③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Pollock,1912-1956),美国画家,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大师。

影像,节奏,片段


湖北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10佛意会到了某种“自由”,纷纷投入到“享受”的行列:朝她泼水、拿尖锐的玫瑰刺扎她的腹部、刀片划开她颈部吮吸流血……疯魔一般的举动,气氛开始弥漫着紧张,人群越来越匪夷所思,无论是动作力度增强还是逾越礼节都一幕幕上演;发展至不可控时,玛丽娜的手中被握入了手枪顶在了她的额头,即将扣动扳机,被现场其他人制止并引发打斗……环环相扣,情绪涨潮。节奏的强弱一般出现于描述音乐的语句,但艺术进程早已把相互融合的新方向视作常态。白南准①被誉为“视频艺术之父”,他毕生的作品多数围绕着“电视”展开,持续探索着新媒体艺术交接后的艺术领域。早年的白南准是以音乐家出生,后期开始关注视频的混剪。根据他的许多视频实验作品可以明确感受出,他以音乐基础对节奏的巧妙把控,一是作品的氛围,二是视听交融的新颖感。《ELECTRONICMOONNO.2》(图4)以克劳德·德彪西②的著名曲目《Clairdelune》为背景音乐,视频中闪烁着图像的方式呈现的。随着轻柔乐声的响起画面忽明忽暗悦动着或红或蓝的朦胧色块,相互交替,仿若月色透过树叶缝隙点滴吐露;当琴声加速画面浮现水波纹涓涓流动;逐步进入高潮部分后又切换为色块,但此时的色块颜色更为鲜艳活泼不再模糊,是由于视频剪辑的分段更加丰富了闪动的频率更高了且在线和面的图像中来回变换,图像之间高速地转擦出了许多偶然的效果。整个表演贯穿音乐的高低起伏,由弱渐强体现地自然流畅。图3《节奏0》片段图4《ELECTRONICMOONNO.2》①白南准(NamJunePaik,1932-2006),国际著名影像艺术家。②克劳德·德彪西(Achille-ClaudeDebussy,1862.8.22-1918.3.25),法国人,欧洲音乐界的作曲家、革新家,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艺术变迁中的科技力量——对“艺术”与“科技”动态影响的思考[J]. 白伟生.  艺术评鉴. 2019(22)
[2]经验拓展的场域——偶发艺术与新媒体实验[J]. 赵炎.  世界美术. 2018(01)
[3]基于“事”的世界[J]. 杨国荣.  哲学研究. 2016(11)
[4]艺术中的节奏问题[J]. 张良.  艺术百家. 2005(06)
[5]与约翰·凯奇对话(上)[J]. 理查德·科斯特拉内茨.  世界美术. 1997(01)
[6]偶发艺术[J]. 路希—史密斯,高岭.  世界美术. 1990(02)

博士论文
[1]物性、知觉与结构[D]. 朱橙.中央美术学院 2016



本文编号:29124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29124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2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