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渔《闲情偶寄》的生命审美观

发布时间:2020-12-20 11:37
  《闲情偶寄》作为清初闲赏文化的代表著作之一,蕴含着丰富的生命美学思想,体现着李渔究其一生所探求的关于生活实践和精神追求等方面的感性体验和理性判断。书中对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个部分的阐述,细致入微,标新立异,充满了审美的探索和哲学的思考,也蕴含着以生命为本原,以体验为核心,追求个体生命与自然万物和谐统一的美学思想,是研究清初文人闲赏审美文化的重要美学著作和理论。本文将以《闲情偶寄》一书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生命美学的视角切入,通过剖析明末清初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李渔充满戏剧化的人生经历这两个外在场域对其文化人格、行为方式以及审美观念的影响,极力还原李渔为何且如何打破传统社会的桎梏,形成亦文亦商的品性特征和独树一帜的人格魅力。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分析各个领域蕴含的生命审美因素,全面解读李渔对生活和生命的理解、对自身身份的界定、对女性形象和家班女乐的培育鉴赏以及他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异于其他文人的独特和先进之处等一系列问题。并在批判和反省当代社会以感官化和娱乐化为目的、以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为主导的审美文化的泛化和异化等现象的同时,借鉴古人对生活一丝不苟的态度,提出如何培养美感...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论文的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第二节 《闲情偶寄》研究情况概述
    第三节 生命美学概述
第一章 李渔生命审美观的孕育与形成
    第一节 明末清初变革之际的社会场域
    第二节 独特的成长环境和戏剧化的人生境遇
    第三节 标新立异的行为方式和矛盾交织的个性特征
第二章 日常生活中的生命审美体验与创造
    第一节 生存之需: 再现真实的自然生命
    第二节 实践之真: 改造感性与理性交织的自觉生命
第三章 精神境界中的生命审美感悟与升华
    第一节 精神之美: 超越无限的自由生命
    第二节 心灵之趣: 回归个性的自我生命
第四章 李渔生命审美理念的当代反思与借鉴
    第一节 古今交融的生命审美理念
    第二节 生命体验观照下的美感培育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潘知常及其生命美学之我见[J]. 范藻,范潇兮.  美与时代(下). 2018(12)
[2]创造·生活——论李渔的人生追求[J]. 沈新林.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8(02)
[3]“实践美学”的逃逸者——生命美学与生态美学比较研究[J]. 封孝伦.  贵州社会科学. 2018(02)
[4]审美救赎:作为终极关怀的审美与艺术——纪念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美学命题一百周年[J]. 潘知常.  文艺争鸣. 2017(09)
[5]“以美育代宗教”的四个美学误区[J]. 潘知常.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5)
[6]诗意栖居:生命美学视域下的休闲境界[J]. 范藻.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5)
[7]生命美学,崛起的美学新学派[J]. 范藻.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6(01)
[8]夯筑生命美学的第一块基石——潘知常《没有美万万不能——美学导论》的进化论启示[J]. 范藻.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5(03)
[9]王国维生命美学思想管窥[J]. 罗坚.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3)
[10]论李渔的园林美学思想[J]. 杜书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2)

博士论文
[1]方东美生命美学研究[D]. 李春娟.浙江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李渔饮食思想研究[D]. 叶俊士.浙江工商大学 2014
[2]宗白华生命美学思想研究[D]. 张慧.西北大学 2007
[3]从中国古代休闲思想看现代休闲[D]. 王静.四川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277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29277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4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