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伪满洲国时期幻想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1 10:05
随着后殖民理论在全球的兴起,以及《逆写帝国》的出版,“逆写”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殖民地文学的研究中,它旨在说明殖民地文学存在由边缘向中心进发,进而取消甚至取代中心的能动性。这一适用于英语文学的理论在东亚殖民主义的背景下能否成立成为了根本性的疑问。以东北伪满洲国时期为例,以往对东北伪满洲国时期各类文学的研究表明了这一理论缺乏在东亚成立的基础。那么如果离开现实,当东北伪满洲国时期文学在与现实相悖的想象的文本世界中生存时,能否实现“逆写”,成为本文探究的问题。论文分为五部分,绪论、主体三章和结语。绪论部分,解释“幻想文学”的含义,梳理了相关研究,并提出了本文的选题意义和内容构架。主体部分由三章组成,以文类对现实的脱逸程度为经,以文类内部“逆写”的可能和遭遇的难题为纬,从多角度去验证“逆写”能否在幻想文学中成立。第一章以山林秘话为研究对象,运用风景理论,探究作品在“国中秘境”的幻想空间营造出的人的主体失落,以及它遭遇的被官方宰制的“无人化”策略,在这里,山林秘话“无人化”的“逆写”方式实际被利用成为殖民链条的一环,被用于培养所谓的国民意识。针对这一利用,山林秘话通过放弃与官方处于同一视角的方式做出...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第二节 何为幻想文学
第三节 研究综述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第一章 山林秘话:“有人”与“无人”
第一节 制造“无人”风景
第二节 被利用的“无人”风景
第三节 重回“有人”风景
第二章 史材小说:历史时间与现代忧郁
第一节 纠缠历史的忧郁困境
第二节 爵青:历史文本中的自我挣扎
第三节 古丁:知识分子的悲鸣
第三章 童话:殖民想象与“逆写”困境
第一节 成人化书写的尝试和被定义的儿童
第二节 《满洲学童》:被规训的儿童身份
第三节 杨慈灯:“纯童心”的接受倒错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古丁的“附逆”作品再考[J]. 冈田英树,邓丽霞.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2]日本对伪满洲国殖民文化政策浅析[J]. 刘怡君. 外国问题研究. 2018(01)
[3]民间叙事与国家在场——日本桃太郎故事研究[J]. 毕雪飞. 外国文学研究. 2017(05)
[4]忧郁,受殖者的精神抵抗——论东北沦陷时期文学的忧郁书写及其抵抗精神[J]. 谢朝坤. 社会科学论坛. 2017(04)
[5]解殖性内在于殖民地文学[J]. 刘晓丽. 探索与争鸣. 2017(01)
[6]作为方法的殖民性——殖民地文学研究的一种理论路径[J]. 汤拥华. 探索与争鸣. 2017(01)
[7]“满洲”密林的生态书写与哲学性思考——以伪满洲国俄侨作家尼·巴依科夫的《大王》为例[J]. 王亚民.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8]“发现满洲”:拜阔夫小说中的“密林”与“虎王”意象[J]. 蔡佩均.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9]《满洲学童》与“植入式童话”[J]. 陈实.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10]重释与融合——兼论伪满洲国通俗文学的研究价值[J]. 詹丽.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6(03)
博士论文
[1]伪满洲国童话研究[D]. 陈实.华东师范大学 2017
[2]古丁研究[D]. 刘旸.东北师范大学 2015
[3]东北沦陷时期通俗小说研究[D]. 詹丽.吉林大学 2012
[4]精神抵抗:东北沦陷区报纸文学副刊的政治身份与文化身份[D]. 蒋蕾.吉林大学 2008
[5]1939-1945年东北地区文学期刊研究[D]. 刘晓丽.华东师范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爵青创作论[D]. 王菲.山东大学 2018
[2]知性的迷宫:伪满洲国作家爵青小说研究[D]. 韩静.东北师范大学 2018
[3]东北沦陷时期日伪公医制度研究[D]. 孙彤蕊.辽宁大学 2018
[4]耿小的社会滑稽小说探析[D]. 吕玉珊.暨南大学 2016
[5]民国时期东北地区疫灾流行与公共卫生意识的变迁研究[D]. 张琳.华中师范大学 2016
[6]论萨满教文化与东北文学的关系[D]. 袁美玲.南京师范大学 2014
[7]短暂的兴盛[D]. 武啸.东北师范大学 2012
[8]现代东北文学中的萨满文化精神阐释[D]. 赵艳娟.东北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12600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第二节 何为幻想文学
第三节 研究综述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第一章 山林秘话:“有人”与“无人”
第一节 制造“无人”风景
第二节 被利用的“无人”风景
第三节 重回“有人”风景
第二章 史材小说:历史时间与现代忧郁
第一节 纠缠历史的忧郁困境
第二节 爵青:历史文本中的自我挣扎
第三节 古丁:知识分子的悲鸣
第三章 童话:殖民想象与“逆写”困境
第一节 成人化书写的尝试和被定义的儿童
第二节 《满洲学童》:被规训的儿童身份
第三节 杨慈灯:“纯童心”的接受倒错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古丁的“附逆”作品再考[J]. 冈田英树,邓丽霞.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2]日本对伪满洲国殖民文化政策浅析[J]. 刘怡君. 外国问题研究. 2018(01)
[3]民间叙事与国家在场——日本桃太郎故事研究[J]. 毕雪飞. 外国文学研究. 2017(05)
[4]忧郁,受殖者的精神抵抗——论东北沦陷时期文学的忧郁书写及其抵抗精神[J]. 谢朝坤. 社会科学论坛. 2017(04)
[5]解殖性内在于殖民地文学[J]. 刘晓丽. 探索与争鸣. 2017(01)
[6]作为方法的殖民性——殖民地文学研究的一种理论路径[J]. 汤拥华. 探索与争鸣. 2017(01)
[7]“满洲”密林的生态书写与哲学性思考——以伪满洲国俄侨作家尼·巴依科夫的《大王》为例[J]. 王亚民.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8]“发现满洲”:拜阔夫小说中的“密林”与“虎王”意象[J]. 蔡佩均.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9]《满洲学童》与“植入式童话”[J]. 陈实.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10]重释与融合——兼论伪满洲国通俗文学的研究价值[J]. 詹丽.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6(03)
博士论文
[1]伪满洲国童话研究[D]. 陈实.华东师范大学 2017
[2]古丁研究[D]. 刘旸.东北师范大学 2015
[3]东北沦陷时期通俗小说研究[D]. 詹丽.吉林大学 2012
[4]精神抵抗:东北沦陷区报纸文学副刊的政治身份与文化身份[D]. 蒋蕾.吉林大学 2008
[5]1939-1945年东北地区文学期刊研究[D]. 刘晓丽.华东师范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爵青创作论[D]. 王菲.山东大学 2018
[2]知性的迷宫:伪满洲国作家爵青小说研究[D]. 韩静.东北师范大学 2018
[3]东北沦陷时期日伪公医制度研究[D]. 孙彤蕊.辽宁大学 2018
[4]耿小的社会滑稽小说探析[D]. 吕玉珊.暨南大学 2016
[5]民国时期东北地区疫灾流行与公共卫生意识的变迁研究[D]. 张琳.华中师范大学 2016
[6]论萨满教文化与东北文学的关系[D]. 袁美玲.南京师范大学 2014
[7]短暂的兴盛[D]. 武啸.东北师范大学 2012
[8]现代东北文学中的萨满文化精神阐释[D]. 赵艳娟.东北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126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012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