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文艺的妇女想象 ——以延安文学与版画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1-02-09 03:42
  延安文艺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重要性,它既是二十世纪前半叶中国文艺的组成部分,又是新中国文艺的基本雏形和未来走向,其文学亦如此。作为革命战斗工具的延安版画展示出一幅幅历史画卷,同样属于延安文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以延安文学与版画为中心,从跨学科研究的角度出发,运用女性主义理论、互文理论、历史学、社会学、艺术学、文本分析等理论资源和方法来考察其中的妇女形象,探讨研究延安文艺的妇女想象。本文对延安文艺妇女形象的考察,以其文学和版画为中心,运用互文性的研究方法,发现延安文学作品与版画中的妇女形象既有独立、并列的关系,也构成了重复、转移、强调、补充等互文关系。二者在意识形态、民族主义、民间文化、文艺政策、接受者的期待视野等因素的影响下,对所塑造的妇女形象形成了高度的一致性,具有政治文艺的特点;同时,由于文学与版画的形式不同,即“诗与画”在构思与表达上的差异,“诗中的画不能产生画中的画,画中的画也不能产生诗中的画”(莱辛),以及创作者的生活经历、情感和性别身份等的不同、创作诉求的侧重有别,形成了延安文学与版画在妇女形象“书写”上同质建构下裂隙出的异质效应。本文主要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延安文艺对妇... 

【文章来源】:华侨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1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延安文艺的妇女想象 ——以延安文学与版画为中心


《缝寒衣》焦心河(1938年)

延安文艺的妇女想象 ——以延安文学与版画为中心


《开路》王式廓(1939年)

小组,妇女,纺车


24削阶级的女人们”难以找到自己“翻身解放”的出路。她们的命运又该往何处去呢?如果以阶级性为唯一的评判标准,那么,女人真的解放了吗?与文学作品并驾齐驱,同样具有现实主义特征的版画也对妇女的经济地位的转变有所展示。有关妇女参与纺织生产与土地改革的画面在版画中成为了重要的一部分,如计桂森《妇纺小组》(1943),刘蒙天《纺线线》(1943),彦涵《织布纺纱(2幅)》(1944),郭钧《妇纺小组检查质量》(1945),佚名《看谁纺得好》(1946)等。《妇纺小组》(图5,计桂森,1943)为我们展现了妇女纺织不但是在家的个体劳作,更成为了家门外的集体劳动:窗内的一个妇女正在埋头纺织;窗外的三个妇女各自拥有一架纺车,姿态各异,有的刚准备纺织,有的在调整纺车的速度,有的已经熟练地纺织了;右侧上方悬挂的像是一串辣椒,增添了农家气息,贴近百姓的生活状态。图中前景由三个人围坐在一起,形成稳定和谐的三角形构图,而窗户的直角式构图显得画面分布有序,分割成室内室外两个空间,空间感强烈;不同的人物造型具有农家妇女特点,黑少白多,整个画面简洁明朗。如果说三个人不能代表集体,那么《纺线线》(图6,刘蒙天,1943)更加明显直观地表明纺织已经变成妇女集体劳动的事情。图中的妇女一人一纺车,一行一列地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画面中,仿佛这是一场紧张图5《妇纺小组》计桂森(1943年)


本文编号:30249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0249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9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