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女性小说发展演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3 13:26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出现了巨大的转型。这期间,作为中国小说及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小说在社会思潮的影响下,先后经历了互相渗透,互相交织的四个发展阶段,即维新变法回应期、“小说界革命”推动期、“女权革命”理念反馈期、“性别差异”淡化期。本文从探寻近代女性小说产生的缘由出发,对其发展演变历程进行梳理,并以代表性的作家与作品为研究个案,一方面,探讨社会思潮对不同阶段女性小说译著特色形成的影响,另一方面,具体分析不同阶段女性小说译著者及作品对近代女性小说发展演变的意义与价值。第一章结合维新变法运动时期以女学堂、《女学报》、女学会为核心的新女性培养模式,探讨裘毓芳、薛绍徽等《女学报》主笔的小说翻译,对新女性中潜在作家群体的培养。第二章分析在“小说界革命”的影响下,以“女权革命”为代表的小说写作理念,以“女豪杰”为代表的小说女主人公形象,以《女子世界》为代表的小说出版,对新女性从主题、人物形象、出版三个维度的小说写作产生的影响。第三章讨论在当时小说征文活动、女性小说评论家出现的情况下,女性译者群体的主要特征,以及其翻译小说如何通过多样化的题材对“女权革命”理念进...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维新变法回应:近代女性小说的出现
    第一节 女性潜在作家培养:女学堂、女学会、女性报刊的创办
        一、本土女学堂、《女学报》、女学会的出现
        二、三位一体的女性作家培养模式的形成
    第二节 女性小说的先行者:裘毓芳、薛绍徽的翻译小说
        一、白话翻译与女性启蒙:裘毓芳译作《海国妙喻》
        二、中国传统风格小说译作:薛绍徽与《八十日环游记》
第二章 “小说界革命”影响:近代女性小说的增多
    第一节 女性小说写作理念的提出:以“女权革命”理念为代表
        一、“女权革命”理念的提出及其影响
        二、“伸女权”与“兴女学”的论争及其影响
    第二节 女性小说主人公形象启蒙:翻译小说中“女豪杰”形象的构建
        一、“女豪杰”形象的由来
        二、《东欧女豪杰》、《女子救国美谈》“女豪杰”形象分析及其意义
    第三节 《女子世界》:男性著译者主导下的女性刊物
        一、《女子世界》及其小说考述
        二、男性译著者主导下的小说写作
    第四节 《女狱花》:女性自著小说的出现
        一、《女狱花》的出现
        二、女权意识复杂化体现:《女狱花》的文学史价值
第三章 “女权革命”理念反馈:近代女性小说的发展
    第一节 文化市场的需求:女性小说写作的客观保障
        一、小说征文活动
        二、女性小说评论者
    第二节 女性译者及其翻译小说的增多
        一、女性译者群体的出现及特点
        二、陈鸿璧、汤红绂、张默君的译作
    第三节 女性小说题材的多样化
        一、女性刊物所载小说题材多样化
        二、女性翻译小说题材多样化
第四章 “性别差异”淡化:近代女性小说的壮大
    第一节 女性作者及其自著小说的增多
        一、女性作者群体概述
        二、张馨谷、邵振华、李友琴的作品
    第二节 女性小说向传统的复归
        一、女性家庭小说的出现
        二、近代女性小说对“鸳鸯蝴蝶派”小说的影响
    第三节 女性小说的现代性发展
        一、超前的文化审视:德龄与《清宫二年记》
        二、近代女性小说对“五四”女性小说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一、史料
    二、论著
    三、期刊论文
    四、学位论文
附录一 :近代女性翻译小说统计表(1898-1911)
附录二 :近代女性自著小说统计表(1898-1911)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女学会考论[J]. 夏晓虹.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2]《域外小说集》生成前史之再考察——以《玉虫缘》《荒矶》为中心[J]. 宋声泉.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7(05)
[3]《侠女奴》与周作人新体白话经验的生成[J]. 宋声泉.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6(05)
[4]女报与近代中国女性小说创作的发生——以发刊词和征文广告为中心[J]. 马勤勤.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6(05)
[5]广告:近代小说研究的重要支撑[J]. 陈大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5)
[6]《女界钟》:金天翮的“女权革命”论[J]. 夏晓虹.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5(01)
[7]女性小说书写中的“以译代作”——兼论中西文化交流早期的一个倾向性问题[J]. 郭延礼.  文史哲. 2014(03)
[8]从《女狱花》与《黄绣球》中的新女性形象看晚清时期的女性意识[J]. 王引萍.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2013(05)
[9]以“女小说家”为职业——清末民初小说场域性别秩序的松动[J]. 马勤勤.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3(05)
[10]清末小说女性形象的社会性别意识与乌托邦想象——以《女子世界》小说创作为例[J]. 刘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6)

博士论文
[1]近现代女性期刊性别叙事研究[D]. 杜若松.东北师范大学 2015
[2]《妇女杂志》女性观研究[D]. 刘方.吉林大学 2012
[3]近代小说传播研究[D]. 丁合林.河北大学 2012
[4]出版与近代文学现代化的发生[D]. 张霞.复旦大学 2011
[5]晚清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及其传统再构[D]. 刘堃.南开大学 2010
[6]晚清报刊小说研究[D]. 刘永文.上海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清末民初女性期刊小说研究[D]. 王玉琴.湖南大学 2014
[2]晚清女报与女性创作研究[D]. 牛牧原.复旦大学 2013
[3]文化翻译与改写[D]. 许晓艳.上海师范大学 2012
[4]晚清女学研究[D]. 梁丽英.辽宁师范大学 2012
[5]《妇女杂志》(1915-1920)女性叙事研究[D]. 王思侗.苏州大学 2011
[6]20世纪初女性报刊——《女子世界》研究[D]. 赵立军.东北师范大学 2010
[7]清末民初女性期刊的演化与传播探析[D]. 尹晓蓉.西北大学 2007
[8]20世纪初中国女性小说作家研究[D]. 沈燕.上海师范大学 2004
[9]中国近现代妇女报刊研究(1898—1949)[D]. 李谢莉.四川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0613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0613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6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