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A大调奏鸣曲D664》创作特点与演奏技巧探析

发布时间:2021-03-27 23:59
  舒伯特的《A大调奏鸣曲D664》奏鸣曲在借鉴古典主义作品和德国民歌等特点的基础上,充分融入了自身的独特风格和抒情气质,从而使得乐曲有明显的个人化特色,对人们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也吸引了很多人对这首钢琴曲的演奏和练习。本文主要对该首曲子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乐曲的抒情性、歌唱性、舞蹈性等创作特点与该曲子的触键方法、手指弹奏技术、踏板运用和情感表现处理等演奏技巧进行探析。希望本研究可以对演奏和学习这首作品的人们提供合理的指导及深入的诠释,更好的认识和理解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特点,也希望能对了解舒伯特其他的作品起到启发的作用。 

【文章来源】:云南艺术学院云南省

【文章页数】:2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舒伯特《A大调奏鸣曲D664》创作特点与演奏技巧探析


第一乐章曲式结构图

曲式结构,呈示部


云南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62、第二乐章图3.2第二乐章曲式结构图第二乐章采用的结构是复三部,速度为行板,3/4拍。主题部分重点采用A、B式,在中部A乐段采用了调性大转变,转入G大调,这种转变使得曲子在音乐表现上与A段形成鲜明对比,之后,曲子在再现部重归D大调,曲子在舒缓中结束。3、第三乐章图3.3第三乐章曲式结构图第三乐章依然是奏鸣曲式结构,速度为快板,6/8拍。整章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和尾声共同组成。整个乐章音乐的流动性较强,作曲家采用了较多的十六分音符音阶跑动使音乐情绪由此变得欢快、活泼,很好的强化了乐曲的舞蹈性。从85小节开始进入了该乐章的展开部,调性从A大调进入到f小调,对呈示部主题进行展开,使该主题更加丰满。再现部中,作者对呈示部中主部材料充分加工和再创造,整个部分基于D大调,再融入了浑厚的

曲式结构,呈示部


云南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62、第二乐章图3.2第二乐章曲式结构图第二乐章采用的结构是复三部,速度为行板,3/4拍。主题部分重点采用A、B式,在中部A乐段采用了调性大转变,转入G大调,这种转变使得曲子在音乐表现上与A段形成鲜明对比,之后,曲子在再现部重归D大调,曲子在舒缓中结束。3、第三乐章图3.3第三乐章曲式结构图第三乐章依然是奏鸣曲式结构,速度为快板,6/8拍。整章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和尾声共同组成。整个乐章音乐的流动性较强,作曲家采用了较多的十六分音符音阶跑动使音乐情绪由此变得欢快、活泼,很好的强化了乐曲的舞蹈性。从85小节开始进入了该乐章的展开部,调性从A大调进入到f小调,对呈示部主题进行展开,使该主题更加丰满。再现部中,作者对呈示部中主部材料充分加工和再创造,整个部分基于D大调,再融入了浑厚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舒伯特《A大调奏鸣曲D664》演奏分析[J]. 梁宇.  传播力研究. 2018(21)
[2]舒伯特钢琴作品的特点与演奏技巧分析[J]. 朱智.  北方音乐. 2016(22)
[3]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创作与演奏[J]. 沈佩瑶.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3(03)
[4]舒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浅析[J]. 徐励.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2(04)
[5]舒伯特艺术歌曲鉴赏[J]. 钱仁康.  音乐爱好者. 2002(10)
[6]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未完成问题”[J]. 王岚.  音乐研究. 2001(04)
[7]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形式与情感[J]. 约翰·里德,王岚.  钢琴艺术. 2001(03)
[8]舒伯特钢琴小品中的抒情性因素[J]. 蔡梦.  钢琴艺术. 2000(03)
[9]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创作[J]. 彭鹏.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 1998(03)
[10]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奠基人——舒伯特[J]. 唐艺.  钢琴艺术. 1997(06)

硕士论文
[1]舒伯特歌曲中的德奥民间音乐特点[D]. 郑宝渊.中央音乐学院 2013
[2]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和声研究[D]. 张丹.东北师范大学 2007
[3]试析舒伯特室内乐的歌曲化旋律特色[D]. 刘科.湖南师范大学 2004
[4]论古典主义音乐与浪漫主义音乐传承的必然性[D]. 刘雁.湖南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044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1044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c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