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田园牧歌 ——刘绍棠运河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6 08:52
刘绍棠作为大运河之子,终其一生致力于乡土文学创作,进行新中国的理想化建构。他在京东北运河边土生土长,写出的是与大运河相关的“土气”的作品,形成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他的乡土文学即“运河文学”,在中国乡土文学的发展脉络中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本论文以刘绍棠的“运河文学”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独特的乡土文学创作实践及其诗意运河的建构方式,力求从历史、叙事等方面挖掘刘绍棠运河文学创作的主题意义及创作价值。第一章以历史、文化、地域为基点,阐释刘绍棠小说对新中国的理想化构建。其一,在小说中以农村生活小事来反映大的时代背景,将政治叙事与农民日常生活、情感态度相连;其二,将北运河当地独有的风习融入于农民的生活内容,建构具有鲜明民族地方特色的审美世界;其三,梳理小说的故事发生地点,圈定文本地理范围,对京东北运河沿岸的风光景色、村落样貌进行概观。从而明确“大”的历史叙事和田园牧歌式的“小”叙事都是想象新中国的重要方式。第二章阐释刘绍棠笔下的运河故事。他力图表现“新中国”诞生前后各个时期京东北运河地区的时代变迁和整体风貌,把二十世纪运河儿女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都纳入小说的表现内容,赋予了运河小说较为深刻...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运河文学的“新中国”想象
第一节 风起云涌的运河历史
第二节 牧歌情调的运河风俗
第三节 诗意风光的运河地域
第二章 “新中国”的运河故事
第一节 滚滚《狼烟》到《花天锦地》
一、建立新中国的序曲
二、农业合作化的生活
三、改革开放的新阶段
第二节 运河儿女群像
一、农家子弟形象
二、水乡女性形象
三、革命知识分子
四、社会主义新人
第三节 “新中国”的引领者
第三章 “田园牧歌”的运河叙事
第一节 “蒲柳人家”的风土人情
一、武戏文唱的表现手法
二、本土化的语言表达
三、色彩美与音乐美
第二节 “京门脸子”的乡土内蕴
一、京东北运河的地域
二、城与乡的二元对立
三、运河乡土的心灵慰藉
第四章 诗意运河的构建
第一节 “深挖一口井”
一、个人经验的投射
二、运河乡土文学理论
第二节 “讲故事”的笔法
一、“评书”模式的运用
二、“无主角戏”的编排
第三节 歌颂——自觉选择
一、“暴露”之后的“歌颂”
二、创作的自我定位与选择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与政治缠斗的当代文学——重读李凖的《不能走那条路》[J]. 何浩. 文艺争鸣. 2020(01)
[2]“十七年”农村题材的文学传统[J]. 孟繁华. 名作欣赏. 2019(28)
[3]建构当代中国的文学经验和学术话语——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70年[J]. 孟繁华. 文学评论. 2019(05)
[4]浅析刘绍棠“双百”方针下的文学突破[J]. 周倩,王勇,陆雨. 绥化学院学报. 2019(06)
[5]刘绍棠小说中知识分子的构成与分裂[J]. 马琳娜.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8(11)
[6]刘绍棠运河文学中的政治与非政治状态下的写作[J]. 马琳娜. 文山学院学报. 2018(02)
[7]运河文化的历史品格及其文学书写[J]. 刘勇,陶梦真.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1)
[8]刘绍棠乡土小说的侠文化解读[J]. 陈夫龙.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8(01)
[9]刘绍棠在中国当代文学史地位“轻量化”原因探秘[J]. 柴建才. 河北学刊. 2017(06)
[10]“返乡”与“进城”——赵树理60年代小说的城乡书写[J]. 杨天舒.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7(09)
硕士论文
[1]刘绍棠乡土小说研究[D]. 韩妍.贵州大学 2018
[2]论刘绍棠新时期小说中的地域文化书写[D]. 王瑞迪.安徽大学 2018
[3]八十年代文学中的刘绍棠[D]. 梁玉洁.信阳师范学院 2018
[4]刘绍棠小说的民间性研究[D]. 马琳娜.云南师范大学 2018
[5]论刘绍棠小说的诗化风格[D]. 戚小雪.浙江师范大学 2017
[6]“道不尽”的蒲柳世界[D]. 陈娟.海南师范大学 2017
[7]论明清世俗小说对刘绍棠乡土创作的影响[D]. 张茹.山东大学 2015
[8]异曲同调的田园牧歌[D]. 朱妍妍.山东师范大学 2014
[9]论刘绍棠小说创作的民族化追求[D]. 翟翊翔.湖南大学 2014
[10]民俗文化视阈下的刘绍棠乡土小说[D]. 许佳佳.河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121151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运河文学的“新中国”想象
第一节 风起云涌的运河历史
第二节 牧歌情调的运河风俗
第三节 诗意风光的运河地域
第二章 “新中国”的运河故事
第一节 滚滚《狼烟》到《花天锦地》
一、建立新中国的序曲
二、农业合作化的生活
三、改革开放的新阶段
第二节 运河儿女群像
一、农家子弟形象
二、水乡女性形象
三、革命知识分子
四、社会主义新人
第三节 “新中国”的引领者
第三章 “田园牧歌”的运河叙事
第一节 “蒲柳人家”的风土人情
一、武戏文唱的表现手法
二、本土化的语言表达
三、色彩美与音乐美
第二节 “京门脸子”的乡土内蕴
一、京东北运河的地域
二、城与乡的二元对立
三、运河乡土的心灵慰藉
第四章 诗意运河的构建
第一节 “深挖一口井”
一、个人经验的投射
二、运河乡土文学理论
第二节 “讲故事”的笔法
一、“评书”模式的运用
二、“无主角戏”的编排
第三节 歌颂——自觉选择
一、“暴露”之后的“歌颂”
二、创作的自我定位与选择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与政治缠斗的当代文学——重读李凖的《不能走那条路》[J]. 何浩. 文艺争鸣. 2020(01)
[2]“十七年”农村题材的文学传统[J]. 孟繁华. 名作欣赏. 2019(28)
[3]建构当代中国的文学经验和学术话语——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70年[J]. 孟繁华. 文学评论. 2019(05)
[4]浅析刘绍棠“双百”方针下的文学突破[J]. 周倩,王勇,陆雨. 绥化学院学报. 2019(06)
[5]刘绍棠小说中知识分子的构成与分裂[J]. 马琳娜.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8(11)
[6]刘绍棠运河文学中的政治与非政治状态下的写作[J]. 马琳娜. 文山学院学报. 2018(02)
[7]运河文化的历史品格及其文学书写[J]. 刘勇,陶梦真.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1)
[8]刘绍棠乡土小说的侠文化解读[J]. 陈夫龙.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8(01)
[9]刘绍棠在中国当代文学史地位“轻量化”原因探秘[J]. 柴建才. 河北学刊. 2017(06)
[10]“返乡”与“进城”——赵树理60年代小说的城乡书写[J]. 杨天舒.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7(09)
硕士论文
[1]刘绍棠乡土小说研究[D]. 韩妍.贵州大学 2018
[2]论刘绍棠新时期小说中的地域文化书写[D]. 王瑞迪.安徽大学 2018
[3]八十年代文学中的刘绍棠[D]. 梁玉洁.信阳师范学院 2018
[4]刘绍棠小说的民间性研究[D]. 马琳娜.云南师范大学 2018
[5]论刘绍棠小说的诗化风格[D]. 戚小雪.浙江师范大学 2017
[6]“道不尽”的蒲柳世界[D]. 陈娟.海南师范大学 2017
[7]论明清世俗小说对刘绍棠乡土创作的影响[D]. 张茹.山东大学 2015
[8]异曲同调的田园牧歌[D]. 朱妍妍.山东师范大学 2014
[9]论刘绍棠小说创作的民族化追求[D]. 翟翊翔.湖南大学 2014
[10]民俗文化视阈下的刘绍棠乡土小说[D]. 许佳佳.河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1211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121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