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与汉代主流意识形态
发布时间:2021-04-22 10:08
意识形态的主要作用在于对某种制度的辩护或批判,而主流意识形态即统治思想则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建构起来的观念上层建筑。汉代是继秦“二世”而亡之后建立的一个延续400多年、强大的“大一统”封建王朝。汉王朝的强大和长时间延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董仲舒推动“独尊儒术”并为汉代统治者提供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主流意识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深入研究汉代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和衍化,揭示董仲舒对汉代主流意识形成的作用,从一个个案的分析获得对主流意识形态意义和作用的认识,吸取经验与教训,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主要从三个维度对问题进行了分析:首先,汉代主流意识形态经历了一个从汉初黄老之学到儒学复兴的演变过程。汉初统治者适应时代的需要,选择了黄老思想为其统治思想,实行“无为而治”的政治策略;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的建议,推动了儒学的复兴,使儒学替代黄老之学成为新的统治思想。汉代儒学的复兴有其历史的原因,包括儒学自身的生命力、汉代儒学与其他学派的相互作用、汉代儒生们的传承与发展、董仲舒“独尊儒术”的推动等等。其次,董仲舒主要从“天”论、“天人感应”论、“君权神授”论等方面对汉代政...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从黄老之学到儒学的复兴
第一节 汉初的黄老之学
一、“无为而治”及其实践成效
二、“无为而治”的消极影响
第二节 武帝时期儒学的复兴
一、儒学自身的生命力
二、儒学与其他学派的相互作用
三、儒生们对儒学的传承与发展
四、董仲舒“独尊儒术”的推动
第二章 董仲舒对汉代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
第一节 对政治制度合法性论证
一、“天”论
二、“天人感应”论
三、“君权神授”论
第二节 对政治秩序的设计
一、“三统循环”论
二、“天不变道亦不变”论
三、“德主刑辅”论
第三节 对伦常秩序的建构
一、“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二、“正谊不谋利”的价值观
三、“王承天意善中民之性”的王道教化论
第三章 汉代主流意识形态确立的意义
第一节 维护君主统治地位,稳定国家统治根基
第二节 引领教化约束之法,实现社会有序发展
第三节 整合社会价值观念,发展民族精神信仰
结语:汉代主流意识形态确立对后世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汉儒学意识形态化的消极影响[J]. 吴全兰.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5)
[2]关于新时期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功能定位与构建方略的思考[J]. 王淑芳,李慧. 科学社会主义. 2014(04)
[3]平民意识的涨落与汉初两种社会思潮的嬗变及儒术独尊[J]. 萧仕平.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4)
[4]西汉儒学的意识形态化及其原因分析[J]. 吴全兰.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1)
[5]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华”与“糟粕”[J]. 罗国杰. 道德与文明. 2012(01)
[6]“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的形成及时人、后人之批判[J]. 牛秋实. 衡水学院学报. 2010(06)
[7]“罢黜百家”还是“熔炼百家”——论董仲舒思想的“杂家”特征及其历史影响[J]. 庄树宗,王四达. 江苏社会科学. 2010(04)
[8]汉初儒家知识分子群体与儒术独尊[J]. 王春阳. 黑龙江史志. 2009(08)
[9]董仲舒与“罢黜百家”[J]. 滕福海.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5)
[10]从《天人三策》看汉武帝独尊儒术[J]. 卢国强. 衡水学院学报. 2007(03)
博士论文
[1]“儒术独尊”与“霸王道杂之”[D]. 许家鹏.华东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53587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从黄老之学到儒学的复兴
第一节 汉初的黄老之学
一、“无为而治”及其实践成效
二、“无为而治”的消极影响
第二节 武帝时期儒学的复兴
一、儒学自身的生命力
二、儒学与其他学派的相互作用
三、儒生们对儒学的传承与发展
四、董仲舒“独尊儒术”的推动
第二章 董仲舒对汉代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
第一节 对政治制度合法性论证
一、“天”论
二、“天人感应”论
三、“君权神授”论
第二节 对政治秩序的设计
一、“三统循环”论
二、“天不变道亦不变”论
三、“德主刑辅”论
第三节 对伦常秩序的建构
一、“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二、“正谊不谋利”的价值观
三、“王承天意善中民之性”的王道教化论
第三章 汉代主流意识形态确立的意义
第一节 维护君主统治地位,稳定国家统治根基
第二节 引领教化约束之法,实现社会有序发展
第三节 整合社会价值观念,发展民族精神信仰
结语:汉代主流意识形态确立对后世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汉儒学意识形态化的消极影响[J]. 吴全兰.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5)
[2]关于新时期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功能定位与构建方略的思考[J]. 王淑芳,李慧. 科学社会主义. 2014(04)
[3]平民意识的涨落与汉初两种社会思潮的嬗变及儒术独尊[J]. 萧仕平.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4)
[4]西汉儒学的意识形态化及其原因分析[J]. 吴全兰.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1)
[5]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华”与“糟粕”[J]. 罗国杰. 道德与文明. 2012(01)
[6]“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的形成及时人、后人之批判[J]. 牛秋实. 衡水学院学报. 2010(06)
[7]“罢黜百家”还是“熔炼百家”——论董仲舒思想的“杂家”特征及其历史影响[J]. 庄树宗,王四达. 江苏社会科学. 2010(04)
[8]汉初儒家知识分子群体与儒术独尊[J]. 王春阳. 黑龙江史志. 2009(08)
[9]董仲舒与“罢黜百家”[J]. 滕福海.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5)
[10]从《天人三策》看汉武帝独尊儒术[J]. 卢国强. 衡水学院学报. 2007(03)
博士论文
[1]“儒术独尊”与“霸王道杂之”[D]. 许家鹏.华东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535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153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