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电影中的儿童形象变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5 13:26
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日新月异,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存状态也从基本的温饱逐渐趋向于追求审美愉悦,享受生活。电影作为一种集投资商、制片、编导、演员、摄影、等各方面于一体的社会化生产的大众娱乐活动,所占比重愈发加大。儿童电影作为以题材区分的一个重要电影类型,其发展越来越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回溯中国儿童电影100多年的历程,出现过大量烙印时代记忆的经典影片。在这些儿童电影作品中,儿童形象塑造作为影片中的主体和灵魂,反映了不同时代背景下儿童所处的社会地位,以及当时社会的主流文化价值和教育形态,使得儿童形象呈现多元化创作趋势。本文基于现有中国儿童电影等相关研究现状,对研究频次高的中国儿童电影进行梳理。举例其中典型且具备代表性地儿童电影,以文本分析的方法整理并总结出不同时代电影中儿童形象类型塑造变迁中存在的特征;并深层次探讨社会、文化、审美等因素对儿童形象变迁的影响;最后从中总结发现当下中国儿童电影在创作中存在的不足,以此为未来中国儿童电影的发展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该论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内容研究包括四个方面。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梳理了相关研究现状。第二部...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与内容
1.3 研究现状与综述
1.3.1 儿童电影研究现状
1.3.2 儿童电影的形象塑造研究
1.3.3 国外研究文献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分析法
1.4.2 文本分析法
第2章 中国儿童电影儿童形象类型变迁
2.1 教化与隐喻—新中国成立前“苦孩子”的儿童形象
2.2 模式与榜样—新中国成立后的“小英雄”与“好孩子”形象
2.3 自主与独立—80 年代的自主儿童形象
2.4 发现与成长—90 年代贴近生活的儿童形象
2.5 童真与童趣—21 世纪的顽童形象
第3章 中国儿童电影儿童形象变迁的要素探究
3.1 社会发展与儿童形象
3.1.1 跟随社会变革
3.1.2 投射社会问题
3.2 文化发展与儿童形象
3.2.1 思潮引领:文化变革
3.2.2 媒介驱动:文化传播
3.3 审美艺术与儿童形象
3.3.1 色彩
3.3.2 声音
3.3.3 人物造型
第4章 中国儿童电影存在的创作问题
4.1 “儿童本位”理念薄弱,偏离受众诉求
4.2 叙事模式固定,题材单一化
4.3 叙事节奏平淡化,创作缺乏创新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拯救儿童——张之路科幻题材儿童电影研究[J]. 张衍. 文化学刊. 2019(07)
[2]搭建空中楼阁:中国儿童电影的疆域与发行分析[J]. 张浩月. 中国电影市场. 2019(07)
[3]20世纪30年代的民国儿童电影教育探析[J]. 陈莹. 当代电影. 2018(05)
[4]儿童文学影视化改编对其教育性的影响探究——评《中国儿童电影三重奏:文化·艺术·商品》[J]. 刘晓欧,侯颖. 中国教育学刊. 2018(04)
[5]中国儿童电影中留守儿童形象研究[J]. 王慕晨. 戏剧之家. 2018(05)
[6]从《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看我国儿童电影的新发展[J]. 曲树伟. 中国电影市场. 2017(01)
[7]“儿童本位”对中国儿童电影中儿童形象发展的影响[J]. 江莎莎. 新闻研究导刊. 2016(08)
[8]1949年前的中国儿童电影理论与批评史论[J]. 彭笑远. 浙江档案. 2015(03)
[9]伊朗与中国的儿童电影叙事风格比较[J]. 王春鸣. 电影文学. 2013(19)
[10]阵痛中成长——产业化改革背景下中国儿童电影发展备忘[J]. 郑欢欢. 当代电影. 2013(06)
硕士论文
[1]中国当代儿童电影的叙事策略研究[D]. 陈浩.山东师范大学 2019
[2]中国儿童电影儿童角色的形象塑造研究[D]. 展浩.聊城大学 2019
[3]蒙古族儿童题材电影的叙事策略研究[D]. 陈秀芳.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9
[4]儿童电影中的父亲形象研究[D]. 李连连.上海师范大学 2019
[5]儿童视角电影的创作与接受[D]. 范雅婷.福建师范大学 2018
[6]当代伊朗和中国儿童电影中女性形象的比较研究[D]. 杨宇安.吉林艺术学院 2018
[7]中国当代儿童电影的儿童形象研究[D]. 马红娟.山东师范大学 2017
[8]中国儿童电影的审美特征及美育价值研究[D]. 石明璐.东北师范大学 2017
[9]小说改编的中国儿童电影叙事策略研究[D]. 宋冉.天津师范大学 2016
[10]新时期以来中国儿童电影中的顽童形象研究[D]. 刘娜.山东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205419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与内容
1.3 研究现状与综述
1.3.1 儿童电影研究现状
1.3.2 儿童电影的形象塑造研究
1.3.3 国外研究文献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分析法
1.4.2 文本分析法
第2章 中国儿童电影儿童形象类型变迁
2.1 教化与隐喻—新中国成立前“苦孩子”的儿童形象
2.2 模式与榜样—新中国成立后的“小英雄”与“好孩子”形象
2.3 自主与独立—80 年代的自主儿童形象
2.4 发现与成长—90 年代贴近生活的儿童形象
2.5 童真与童趣—21 世纪的顽童形象
第3章 中国儿童电影儿童形象变迁的要素探究
3.1 社会发展与儿童形象
3.1.1 跟随社会变革
3.1.2 投射社会问题
3.2 文化发展与儿童形象
3.2.1 思潮引领:文化变革
3.2.2 媒介驱动:文化传播
3.3 审美艺术与儿童形象
3.3.1 色彩
3.3.2 声音
3.3.3 人物造型
第4章 中国儿童电影存在的创作问题
4.1 “儿童本位”理念薄弱,偏离受众诉求
4.2 叙事模式固定,题材单一化
4.3 叙事节奏平淡化,创作缺乏创新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拯救儿童——张之路科幻题材儿童电影研究[J]. 张衍. 文化学刊. 2019(07)
[2]搭建空中楼阁:中国儿童电影的疆域与发行分析[J]. 张浩月. 中国电影市场. 2019(07)
[3]20世纪30年代的民国儿童电影教育探析[J]. 陈莹. 当代电影. 2018(05)
[4]儿童文学影视化改编对其教育性的影响探究——评《中国儿童电影三重奏:文化·艺术·商品》[J]. 刘晓欧,侯颖. 中国教育学刊. 2018(04)
[5]中国儿童电影中留守儿童形象研究[J]. 王慕晨. 戏剧之家. 2018(05)
[6]从《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看我国儿童电影的新发展[J]. 曲树伟. 中国电影市场. 2017(01)
[7]“儿童本位”对中国儿童电影中儿童形象发展的影响[J]. 江莎莎. 新闻研究导刊. 2016(08)
[8]1949年前的中国儿童电影理论与批评史论[J]. 彭笑远. 浙江档案. 2015(03)
[9]伊朗与中国的儿童电影叙事风格比较[J]. 王春鸣. 电影文学. 2013(19)
[10]阵痛中成长——产业化改革背景下中国儿童电影发展备忘[J]. 郑欢欢. 当代电影. 2013(06)
硕士论文
[1]中国当代儿童电影的叙事策略研究[D]. 陈浩.山东师范大学 2019
[2]中国儿童电影儿童角色的形象塑造研究[D]. 展浩.聊城大学 2019
[3]蒙古族儿童题材电影的叙事策略研究[D]. 陈秀芳.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9
[4]儿童电影中的父亲形象研究[D]. 李连连.上海师范大学 2019
[5]儿童视角电影的创作与接受[D]. 范雅婷.福建师范大学 2018
[6]当代伊朗和中国儿童电影中女性形象的比较研究[D]. 杨宇安.吉林艺术学院 2018
[7]中国当代儿童电影的儿童形象研究[D]. 马红娟.山东师范大学 2017
[8]中国儿童电影的审美特征及美育价值研究[D]. 石明璐.东北师范大学 2017
[9]小说改编的中国儿童电影叙事策略研究[D]. 宋冉.天津师范大学 2016
[10]新时期以来中国儿童电影中的顽童形象研究[D]. 刘娜.山东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2054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205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