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小波小说的施虐与受虐书写
发布时间:2021-06-01 04:40
本文在梳理施虐与受虐文学书写现状的基础上,采用文本细读法、分析法等方法,从“施虐与受虐的书写”这个角度切入王小波的小说,以文化研究、权力、美学等为理论背景,对王小波小说中的施虐与受虐书写的深层内涵和美学思想进行考察。本文的研究主要为以下几个部分:引言部分主要对王小波小说历年的研究进行一个整体性的概括,并查考施虐与受虐书写的相关的研究现状。第一章对施虐与受虐书写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将中西文学中的施虐与受虐书写进行了对比考察,并具体分析王小波施虐与受虐书写的背景。第二章主要探讨权力关系下的施虐与受虐书写,分析施虐与受虐的模式与形象类型,施虐与受虐书写下的批判意识。第三章研究王小波小说中施虐与受虐书写的美学艺术,结合现代性的感官效果、时间与空间的延展、极致的对比渲染等艺术手法,探讨其与施虐与受虐书写结合所产生的美学张力。第四章挖掘施虐与受虐书写背后的价值与反思,包含奇异的生命美学、理性的追寻、颠覆与解构的深层意蕴。结语部分对整个文本进行总结,同时也指出王小波小说中施虐与受虐书写的得失之处,以及对当今时代施虐与受虐的书写艺术进行展望。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10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近20年王小波小说研究概况
二、对“施虐”与“受虐”文化现象的研究
三、关于王小波小说中施虐与受虐现象的研究
四、选题的研究意义
五、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施虐与受虐书写的历史
第一节 施虐与受虐的现象阐释
第二节 中外施虐与受虐的书写历史
一、外国施虐与受虐书写
二、中国的施虐与受虐书写
第三节 王小波施虐与受虐书写的背景
第二章 施虐与受虐书写中的权力关系
第一节 施虐与受虐书写中的权力界定
第二节 施虐与受虐书写中的形象类型
一、冷酷无趣的施虐阵营
二、寻求超越的受虐形象
第三节 施虐与受虐的模式
一、个体与个体的施虐/受虐模式
二、群体对个体的施虐模式
三、群体与群体的施虐/受虐模式
第四节 施虐与受虐书写下的权力批判
一、戏仿下的权力消解
二、集体无意识的国民性的揭露
三、反面乌托邦下的极权话语的批判
第三章 施虐与受虐的书写艺术
第一节 现代性的感官效果
一、大量的色彩泼洒
二、荒诞的象征变形
三、浮动闪现的梦呓
第二节 时空的自由延展
一、互相对话的古今时空
二、真实与虚构交织的时空
第三节 极致的对比渲染
一、严肃与调侃
二、诗意童话与黑色寓言
第四章 施虐与受虐书写背后的价值与反思
第一节 美学快感的舒展
一、性爱观:自由的生命体验
二、死亡意识:本能、美与超越
第二节 理性的追寻
一、人的主体性反思
二、探寻现代文明与文化的接轨
第三节 大胆的颠覆与解构
一、对历史与现实的隐喻批判
二、狂欢下的游牧色彩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吉尔·德勒兹的逃逸线[J]. 曾静.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2]弗朗西斯·培根绘画中虐论倾向的另类视角[J]. 陆璐.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3]革命时期的虚无——王小波论[J]. 黄平. 文艺争鸣. 2014(09)
[4]王小波年谱初编[J]. 黄平,夏晓潇. 文艺争鸣. 2014(09)
[5]向死而生:论王小波小说的生死观[J]. 张川平.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6)
[6]从空间批评视角比较余华与王小波的小说世界[J]. 李静. 文艺争鸣. 2011(11)
[7]简论文学中的“享虐”现象[J]. 陈希我.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8]创造源于西方的中国现代虐恋小说[J]. 王福湘,陶丽霞.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8(04)
[9]中国人的虐恋心理和文学中的虐恋描写[J]. 王福湘.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10]生命之流的从容叙事——王小波的小说观念与文学想象[J]. 孟繁华. 南方文坛. 1998(05)
硕士论文
[1]论王小波小说的性爱书写[D]. 陈敏.西北师范大学 2016
[2]论王小波的知识分子写作[D]. 陈易.江西师范大学 2015
[3]王小波后现代“文革”叙事研究[D]. 邬龙.重庆师范大学 2015
[4]权力与身体的游戏—解读王小波小说中的身体叙事[D]. 张珏.四川师范大学 2013
[5]灰色现世的戏谑对抗与诗意世界的浪漫想象[D]. 韩雅春.湖南师范大学 2012
[6]虐待与受虐的心理学美学意义[D]. 胡静静.北京大学 2012
[7]新时期文学中“虐恋”现象探究[D]. 刘攀.广西师范大学 2011
[8]顽童想象与权力游戏[D]. 蒋乔华.广西师范大学 2010
[9]风雨彩虹 铿锵玫瑰[D]. 田冯太.云南民族大学 2010
[10]论王小波小说创作的历史观和历史叙事[D]. 翟传鹏.陕西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209669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10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近20年王小波小说研究概况
二、对“施虐”与“受虐”文化现象的研究
三、关于王小波小说中施虐与受虐现象的研究
四、选题的研究意义
五、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施虐与受虐书写的历史
第一节 施虐与受虐的现象阐释
第二节 中外施虐与受虐的书写历史
一、外国施虐与受虐书写
二、中国的施虐与受虐书写
第三节 王小波施虐与受虐书写的背景
第二章 施虐与受虐书写中的权力关系
第一节 施虐与受虐书写中的权力界定
第二节 施虐与受虐书写中的形象类型
一、冷酷无趣的施虐阵营
二、寻求超越的受虐形象
第三节 施虐与受虐的模式
一、个体与个体的施虐/受虐模式
二、群体对个体的施虐模式
三、群体与群体的施虐/受虐模式
第四节 施虐与受虐书写下的权力批判
一、戏仿下的权力消解
二、集体无意识的国民性的揭露
三、反面乌托邦下的极权话语的批判
第三章 施虐与受虐的书写艺术
第一节 现代性的感官效果
一、大量的色彩泼洒
二、荒诞的象征变形
三、浮动闪现的梦呓
第二节 时空的自由延展
一、互相对话的古今时空
二、真实与虚构交织的时空
第三节 极致的对比渲染
一、严肃与调侃
二、诗意童话与黑色寓言
第四章 施虐与受虐书写背后的价值与反思
第一节 美学快感的舒展
一、性爱观:自由的生命体验
二、死亡意识:本能、美与超越
第二节 理性的追寻
一、人的主体性反思
二、探寻现代文明与文化的接轨
第三节 大胆的颠覆与解构
一、对历史与现实的隐喻批判
二、狂欢下的游牧色彩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吉尔·德勒兹的逃逸线[J]. 曾静.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2]弗朗西斯·培根绘画中虐论倾向的另类视角[J]. 陆璐.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3]革命时期的虚无——王小波论[J]. 黄平. 文艺争鸣. 2014(09)
[4]王小波年谱初编[J]. 黄平,夏晓潇. 文艺争鸣. 2014(09)
[5]向死而生:论王小波小说的生死观[J]. 张川平.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6)
[6]从空间批评视角比较余华与王小波的小说世界[J]. 李静. 文艺争鸣. 2011(11)
[7]简论文学中的“享虐”现象[J]. 陈希我.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8]创造源于西方的中国现代虐恋小说[J]. 王福湘,陶丽霞.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8(04)
[9]中国人的虐恋心理和文学中的虐恋描写[J]. 王福湘.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10]生命之流的从容叙事——王小波的小说观念与文学想象[J]. 孟繁华. 南方文坛. 1998(05)
硕士论文
[1]论王小波小说的性爱书写[D]. 陈敏.西北师范大学 2016
[2]论王小波的知识分子写作[D]. 陈易.江西师范大学 2015
[3]王小波后现代“文革”叙事研究[D]. 邬龙.重庆师范大学 2015
[4]权力与身体的游戏—解读王小波小说中的身体叙事[D]. 张珏.四川师范大学 2013
[5]灰色现世的戏谑对抗与诗意世界的浪漫想象[D]. 韩雅春.湖南师范大学 2012
[6]虐待与受虐的心理学美学意义[D]. 胡静静.北京大学 2012
[7]新时期文学中“虐恋”现象探究[D]. 刘攀.广西师范大学 2011
[8]顽童想象与权力游戏[D]. 蒋乔华.广西师范大学 2010
[9]风雨彩虹 铿锵玫瑰[D]. 田冯太.云南民族大学 2010
[10]论王小波小说创作的历史观和历史叙事[D]. 翟传鹏.陕西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2096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209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