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山壮族侬支系祭祀性与娱乐性舞蹈异同比较及其教学实践探究
发布时间:2021-06-13 10:49
云南文山壮族侬支系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和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侬支系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社会交往中,创造并传衍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使其生存环境、社会环境、生活习俗、审美追求以及民族性格得到直观的反映。本论文以文山壮族侬支系民间舞蹈“男子手巾舞”“女子手巾舞”“棒棒灯”中的“棒棒舞”以及“铜鼓手巾舞”作为研究对象,从“祭祀性与娱乐性舞蹈异同比较”的视角出发,通过探寻这四种舞蹈的历史来源对其风格特征找寻共性与个性特点,并作深入、详尽、具体的透析。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组合编排法”“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等相关方法对教学组合编排与课堂教学实践展开探索、研究。本论文研究由导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所构成。导论部分主要概述了该文的研究来源及依据、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相关研究方法。正文的第一章,笔者在云南壮族侬支系的文化背景下,对其祭祀性舞蹈“男子手巾舞”“棒棒灯”“铜鼓手巾舞”以及娱乐性舞蹈“女子手巾舞”的历史源起进行概述。第二章,以笔者读研期间田野采风调查为依托,选取祭祀性舞蹈中的“男子手巾舞”和娱乐性舞蹈“女子手巾舞”进行其风格特征的异同分析与比较。首先从体态...
【文章来源】:云南艺术学院云南省
【文章页数】:3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文艺汇演上的男子手巾舞[3]
辛Γ??侬支系人民朴实豪放的民族性格得到彰显。铜鼓文化是壮族核心文化之一,壮族侬支系人民的主要聚居地——广南,是一个发展较为完善的铜鼓群,其出土或传世的铜鼓包含了我国铜鼓分类中的所有类型。双人舞、四人舞、八人舞及群舞等多种表现形式通过铜鼓纹饰得以清晰地反映,从舞蹈内容上看当时的舞蹈有飞鸟舞、盾牌舞,还有敲击铜鼓吹响芦笙踏足而舞的舞蹈。由此说明,用于歌舞伴奏或击鼓起舞乃古[4]图2,UC今日头条新闻网.广南壮族手巾舞图片大全[EB/OL].http://www.ucxinwen.com/image/225401953852.html[5]图3,图片由笔者拍摄图2:铜鼓手巾舞[4]图3:广南县那洒镇贵马村铜鼓[5]
壬??⑸?浠?欢有我话阋?圆圈为主,中间时有竖排、四方形等队形穿插。气氛庄重肃穆的铜鼓手巾舞,舞步矫健有力,使侬支系人民朴实豪放的民族性格得到彰显。铜鼓文化是壮族核心文化之一,壮族侬支系人民的主要聚居地——广南,是一个发展较为完善的铜鼓群,其出土或传世的铜鼓包含了我国铜鼓分类中的所有类型。双人舞、四人舞、八人舞及群舞等多种表现形式通过铜鼓纹饰得以清晰地反映,从舞蹈内容上看当时的舞蹈有飞鸟舞、盾牌舞,还有敲击铜鼓吹响芦笙踏足而舞的舞蹈。由此说明,用于歌舞伴奏或击鼓起舞乃古[4]图2,UC今日头条新闻网.广南壮族手巾舞图片大全[EB/OL].http://www.ucxinwen.com/image/225401953852.html[5]图3,图片由笔者拍摄图2:铜鼓手巾舞[4]图3:广南县那洒镇贵马村铜鼓[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罕见的纯男性舞蹈“曰唱”——广南县壮族传统舞蹈“曰唱”田野调查[J]. 蒙季秋. 文山学院学报. 2014(01)
[2]云南壮族舞蹈的艺术特质[J]. 张健. 大舞台. 2014(02)
[3]云南文山壮族手巾舞的文化内涵分析[J]. 白云武. 大众文艺. 2012(18)
[4]论云南民族民间舞代表性组合教材发展及其规律[J]. 袁蓉. 艺术教育. 2010(03)
[5]广南壮族来源考[J]. 孔昭翔. 民族研究. 1994(04)
[6]从壮族舞蹈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看其特征[J]. 黄小明.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1994(02)
[7]云南壮族舞蹈浅析[J]. 龙符. 民族艺术研究. 1992(06)
[8]云南壮族族源与称谓新探[J]. 何正廷. 广西民族研究. 1991(Z1)
[9]壮族舞蹈艺术浅见[J]. 农冠品. 民族艺术. 1990(04)
[10]铜鼓乐舞初探[J]. 杨德鋆. 文艺研究. 1980(04)
博士论文
[1]四川凉山彝族传统舞蹈研究[D]. 朴永光.中央民族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云南壮族民间手巾舞风格特征探析及教学组合编创[D]. 石少奇.云南艺术学院 2019
[2]云南文山壮族铜鼓舞现状的调查研究[D]. 张瑛.云南艺术学院 2014
本文编号:3227344
【文章来源】:云南艺术学院云南省
【文章页数】:3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文艺汇演上的男子手巾舞[3]
辛Γ??侬支系人民朴实豪放的民族性格得到彰显。铜鼓文化是壮族核心文化之一,壮族侬支系人民的主要聚居地——广南,是一个发展较为完善的铜鼓群,其出土或传世的铜鼓包含了我国铜鼓分类中的所有类型。双人舞、四人舞、八人舞及群舞等多种表现形式通过铜鼓纹饰得以清晰地反映,从舞蹈内容上看当时的舞蹈有飞鸟舞、盾牌舞,还有敲击铜鼓吹响芦笙踏足而舞的舞蹈。由此说明,用于歌舞伴奏或击鼓起舞乃古[4]图2,UC今日头条新闻网.广南壮族手巾舞图片大全[EB/OL].http://www.ucxinwen.com/image/225401953852.html[5]图3,图片由笔者拍摄图2:铜鼓手巾舞[4]图3:广南县那洒镇贵马村铜鼓[5]
壬??⑸?浠?欢有我话阋?圆圈为主,中间时有竖排、四方形等队形穿插。气氛庄重肃穆的铜鼓手巾舞,舞步矫健有力,使侬支系人民朴实豪放的民族性格得到彰显。铜鼓文化是壮族核心文化之一,壮族侬支系人民的主要聚居地——广南,是一个发展较为完善的铜鼓群,其出土或传世的铜鼓包含了我国铜鼓分类中的所有类型。双人舞、四人舞、八人舞及群舞等多种表现形式通过铜鼓纹饰得以清晰地反映,从舞蹈内容上看当时的舞蹈有飞鸟舞、盾牌舞,还有敲击铜鼓吹响芦笙踏足而舞的舞蹈。由此说明,用于歌舞伴奏或击鼓起舞乃古[4]图2,UC今日头条新闻网.广南壮族手巾舞图片大全[EB/OL].http://www.ucxinwen.com/image/225401953852.html[5]图3,图片由笔者拍摄图2:铜鼓手巾舞[4]图3:广南县那洒镇贵马村铜鼓[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罕见的纯男性舞蹈“曰唱”——广南县壮族传统舞蹈“曰唱”田野调查[J]. 蒙季秋. 文山学院学报. 2014(01)
[2]云南壮族舞蹈的艺术特质[J]. 张健. 大舞台. 2014(02)
[3]云南文山壮族手巾舞的文化内涵分析[J]. 白云武. 大众文艺. 2012(18)
[4]论云南民族民间舞代表性组合教材发展及其规律[J]. 袁蓉. 艺术教育. 2010(03)
[5]广南壮族来源考[J]. 孔昭翔. 民族研究. 1994(04)
[6]从壮族舞蹈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看其特征[J]. 黄小明.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1994(02)
[7]云南壮族舞蹈浅析[J]. 龙符. 民族艺术研究. 1992(06)
[8]云南壮族族源与称谓新探[J]. 何正廷. 广西民族研究. 1991(Z1)
[9]壮族舞蹈艺术浅见[J]. 农冠品. 民族艺术. 1990(04)
[10]铜鼓乐舞初探[J]. 杨德鋆. 文艺研究. 1980(04)
博士论文
[1]四川凉山彝族传统舞蹈研究[D]. 朴永光.中央民族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云南壮族民间手巾舞风格特征探析及教学组合编创[D]. 石少奇.云南艺术学院 2019
[2]云南文山壮族铜鼓舞现状的调查研究[D]. 张瑛.云南艺术学院 2014
本文编号:32273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227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