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综合活力对抑郁情绪的影响 ——校园氛围的多层调节作用
发布时间:2021-08-02 14:59
目的:探究中学生综合活力、校园氛围、抑郁情绪三者之间的关系,检验校园氛围在其中的多层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社会和情绪健康量表-中学版(SEHS-S)、特拉华校园氛围量表(学生卷)(DSCS-S)、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对湖南20所学校的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SPSS21.0、HLM7.0对收集的有效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中学生综合活力、感知的校园氛围得分在不同性别、生源地、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抑郁情绪在不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2)综合活力与校园氛围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综合活力与抑郁情绪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校园氛围与抑郁情绪存在显著负相关。(3)中学生的综合活力对抑郁情绪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且在不同学校中,综合活力对抑郁情绪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4)当学生感知的校园氛围水平较高时,综合活力对其抑郁情绪的负向预测作用更明显。结论:(1)中学生的综合活力、校园氛围的高质量感知对其抑郁情绪有保护作用。(2)中学生感知的校园氛围越积极,综合活力对其抑郁情绪的影响程度更大。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青少年综合活力的理论及测量模型
硕士学位论文26活力对抑郁情绪的负向预测作用相较与生生关系不融洽、校园安全性低的学校中更强。为了进一步确定校园氛围的生生关系维度和校园安全维度如何调节中学生综合活力与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以综合活力为自变量,分别以生生关系、校园安全为调节变量,抑郁情绪为因变量进行简单斜率分析(Aiken&West,1991;方杰,温忠麟等,2015),绘制的调节效果图如3-1、3-2所示:图3-1生生关系调节效果图图3-2校园安全调节效果图由图3-1可知,对感知到的生生关系融洽的中学生而言,随着综合活力水平的提高,抑郁情绪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slope=-0.175,t=-8.273,p<0.001)。而对于感知到的生生关系不融洽的中学生而言,随着综合活力水平的提高,抑郁情绪表现出的下降趋势不明显(slope=-0.019,t=-0.269,p>0.05)。这一结果表明,与
硕士学位论文26活力对抑郁情绪的负向预测作用相较与生生关系不融洽、校园安全性低的学校中更强。为了进一步确定校园氛围的生生关系维度和校园安全维度如何调节中学生综合活力与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以综合活力为自变量,分别以生生关系、校园安全为调节变量,抑郁情绪为因变量进行简单斜率分析(Aiken&West,1991;方杰,温忠麟等,2015),绘制的调节效果图如3-1、3-2所示:图3-1生生关系调节效果图图3-2校园安全调节效果图由图3-1可知,对感知到的生生关系融洽的中学生而言,随着综合活力水平的提高,抑郁情绪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slope=-0.175,t=-8.273,p<0.001)。而对于感知到的生生关系不融洽的中学生而言,随着综合活力水平的提高,抑郁情绪表现出的下降趋势不明显(slope=-0.019,t=-0.269,p>0.05)。这一结果表明,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J]. 王昊宸.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9(09)
[2]社会与情绪健康量表(小学版)中文再修订[J]. 谢家树,刘姗,Chunyan Yang,Michael J.Furlong,Cixin Wang,邓婷·博延顿,邓静蓉.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8(03)
[3]中学生感知的校园氛围与欺负受害的关系:学生卷入度的中介作用[J]. 谢家树,梅里.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8(01)
[4]社会与情绪健康量表(中学版)中文版修订[J]. 谢家树,刘姗,Chunyan Yang,Michael J.Furlong.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06)
[5]中美青少年校园氛围感知的比较研究[J]. 谢家树,肖帅军,Chunyan Yang,George G.Bear.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04)
[6]青少年学校氛围感知与学校适应的关系:学校参与的中介作用[J]. 谢晓东,黄燕娜,喻承甫,张卫.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17(02)
[7]特拉华校园氛围量表(学生卷)中文版信、效度研究[J]. 谢家树,吕永晓,马坤,谢璐,George G.Bear,Chunyan Yang,Seth J.Marshall,Rong Gong.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6(02)
[8]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与网络成瘾:自尊及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J]. 梅松丽,柴晶鑫,郭金花.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05)
[9]校园氛围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关系:同伴侵害的中介作用[J]. 李董平,何丹,陈武,鲍振宙,王艳辉,赵力燕. 心理科学. 2015(04)
[10]热情-积极心理学视角[J]. 苗元江. 广东社会科学. 2015(03)
硕士论文
[1]中学生欺负受害对其学校归属感的影响:校园氛围的调节作用[D]. 王继凯.湖南师范大学 2018
[2]大学生正念水平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抑郁、自我控制的中介和调节作用[D]. 胡博松.四川师范大学 2017
[3]社会与情绪健康量表(中学版)中文版修订[D]. 刘姗.湖南师范大学 2017
[4]高中生学习自我控制、情绪调节策略与抑郁的关系及教育启示[D]. 李文凤.闽南师范大学 2016
[5]小学高年级社会情绪健康干预研究[D]. 胡凯.湖南师范大学 2016
[6]特拉华校园氛围量表在中美青少年样本中的测量等值性研究[D]. 胡彬媛.湖南师范大学 2016
[7]初中生感知学校气氛、心理弹性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D]. 李媛.河北师范大学 2016
[8]初中生感知的学校气氛与学业情绪的关系[D]. 翟曼.天津师范大学 2014
[9]校园氛围、学业情绪、成就动机与初中生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D]. 洪群芳.华中师范大学 2014
[10]初中生负性情绪特点及其调节策略的调查[D]. 李国露.东北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17773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青少年综合活力的理论及测量模型
硕士学位论文26活力对抑郁情绪的负向预测作用相较与生生关系不融洽、校园安全性低的学校中更强。为了进一步确定校园氛围的生生关系维度和校园安全维度如何调节中学生综合活力与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以综合活力为自变量,分别以生生关系、校园安全为调节变量,抑郁情绪为因变量进行简单斜率分析(Aiken&West,1991;方杰,温忠麟等,2015),绘制的调节效果图如3-1、3-2所示:图3-1生生关系调节效果图图3-2校园安全调节效果图由图3-1可知,对感知到的生生关系融洽的中学生而言,随着综合活力水平的提高,抑郁情绪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slope=-0.175,t=-8.273,p<0.001)。而对于感知到的生生关系不融洽的中学生而言,随着综合活力水平的提高,抑郁情绪表现出的下降趋势不明显(slope=-0.019,t=-0.269,p>0.05)。这一结果表明,与
硕士学位论文26活力对抑郁情绪的负向预测作用相较与生生关系不融洽、校园安全性低的学校中更强。为了进一步确定校园氛围的生生关系维度和校园安全维度如何调节中学生综合活力与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以综合活力为自变量,分别以生生关系、校园安全为调节变量,抑郁情绪为因变量进行简单斜率分析(Aiken&West,1991;方杰,温忠麟等,2015),绘制的调节效果图如3-1、3-2所示:图3-1生生关系调节效果图图3-2校园安全调节效果图由图3-1可知,对感知到的生生关系融洽的中学生而言,随着综合活力水平的提高,抑郁情绪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slope=-0.175,t=-8.273,p<0.001)。而对于感知到的生生关系不融洽的中学生而言,随着综合活力水平的提高,抑郁情绪表现出的下降趋势不明显(slope=-0.019,t=-0.269,p>0.05)。这一结果表明,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J]. 王昊宸.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9(09)
[2]社会与情绪健康量表(小学版)中文再修订[J]. 谢家树,刘姗,Chunyan Yang,Michael J.Furlong,Cixin Wang,邓婷·博延顿,邓静蓉.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8(03)
[3]中学生感知的校园氛围与欺负受害的关系:学生卷入度的中介作用[J]. 谢家树,梅里.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8(01)
[4]社会与情绪健康量表(中学版)中文版修订[J]. 谢家树,刘姗,Chunyan Yang,Michael J.Furlong.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06)
[5]中美青少年校园氛围感知的比较研究[J]. 谢家树,肖帅军,Chunyan Yang,George G.Bear.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04)
[6]青少年学校氛围感知与学校适应的关系:学校参与的中介作用[J]. 谢晓东,黄燕娜,喻承甫,张卫.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17(02)
[7]特拉华校园氛围量表(学生卷)中文版信、效度研究[J]. 谢家树,吕永晓,马坤,谢璐,George G.Bear,Chunyan Yang,Seth J.Marshall,Rong Gong.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6(02)
[8]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与网络成瘾:自尊及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J]. 梅松丽,柴晶鑫,郭金花.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05)
[9]校园氛围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关系:同伴侵害的中介作用[J]. 李董平,何丹,陈武,鲍振宙,王艳辉,赵力燕. 心理科学. 2015(04)
[10]热情-积极心理学视角[J]. 苗元江. 广东社会科学. 2015(03)
硕士论文
[1]中学生欺负受害对其学校归属感的影响:校园氛围的调节作用[D]. 王继凯.湖南师范大学 2018
[2]大学生正念水平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抑郁、自我控制的中介和调节作用[D]. 胡博松.四川师范大学 2017
[3]社会与情绪健康量表(中学版)中文版修订[D]. 刘姗.湖南师范大学 2017
[4]高中生学习自我控制、情绪调节策略与抑郁的关系及教育启示[D]. 李文凤.闽南师范大学 2016
[5]小学高年级社会情绪健康干预研究[D]. 胡凯.湖南师范大学 2016
[6]特拉华校园氛围量表在中美青少年样本中的测量等值性研究[D]. 胡彬媛.湖南师范大学 2016
[7]初中生感知学校气氛、心理弹性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D]. 李媛.河北师范大学 2016
[8]初中生感知的学校气氛与学业情绪的关系[D]. 翟曼.天津师范大学 2014
[9]校园氛围、学业情绪、成就动机与初中生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D]. 洪群芳.华中师范大学 2014
[10]初中生负性情绪特点及其调节策略的调查[D]. 李国露.东北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177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317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