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苏轼书法接受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4 03:07
作为“尚意”书风开宗立派的书家,苏轼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其个人的价值与影响不言而喻。自北宋以来,苏轼已然由文化个体演进为文化符号,苏轼所提出的书学思想与书法主张影响着清代书风书貌的发展。然而对于苏轼的研究,目前学界大多数集中于苏轼的文学研究和其自身的书学思想上,对于苏轼书法接受研究尚少,而对于清代苏轼书法接受的研究更是鲜有人涉足。因此,笔者尝试从接受的角度,爬梳苏轼书法在清代接受的广度和深度,从而丰富苏轼书法研究的成果。文章分以下几个部分进行。绪论中说明苏轼书法接受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意义和价值,对北宋至清代的书法接受作简要的勾勒。第一部分是清人接受苏轼的原因,从清人对苏轼书法造诣的推崇、文学造诣的推崇和人格的推崇进行分析概括,从而为后面的“接受研究”提供材料支持。第二部分是清前期的苏轼书法接受。介绍清初的刻帖与崇苏书风,并从书法理论和书法实践两个方面探讨清前期书家对苏轼书法的接受。第三部分是清中期的苏轼书法接受,首先介绍苏轼书法接受的背景,以部分书家对苏轼书法的接受为研究视角,分别是以刘墉为核心的学苏群体对苏轼书法的接受和以翁方纲为核心的学苏群体对苏轼书法的接受,从理论和实践两...
【文章来源】: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11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张照《临苏轼尺牍并楷书七言诗》
清代苏轼书法接受研究35吴历的书法既得苏书的丰腴,又能于苏之外另得自然之趣。如其《题画诗》(图2)承袭苏书,信手写来,用笔平淡温润,略有变化也不显山露水。在结字上,吴历直取东坡笔意,侧笔取势,尤其是开篇“元”、“人”二字,淳古秀伟,几近东坡亲笔。吴历晚年的书法进入了“思清格老,命笔造微”的境界,他的“造化随他笔底来”正应了苏轼“我书意造本无法”的书学思想,但正因吴历终生执迷于苏书,所以未能摆脱东坡的影子,这也只能算作一个小小的遗憾了,但对于苏书的传扬,吴历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4.石涛石涛(1642-1708),本姓朱,别号苦瓜和尚等,广西桂林人。与髡残、弘仁、朱耷合称“清初四僧”。工书法,能诗文。有《搜尽奇峰打草稿图》《苦瓜和尚画语录》传世。石涛书法风格的形成,被人归结为得“东坡丑字法”。李驎《大涤子传》曾记述了石涛在三十多岁时,游历宣城的八九年中,他“得古人法帖,纵观之,于东坡丑字法有所悟,遂弃董不学”。在石涛领悟了“东坡丑字法”后,转而弃董,追求秦汉书法的“古质”,领会其中的“意”,从而彰显自我。石涛这一审美思想的转变不得不说是受了东坡“文而丑”的审美影响。苏书结构欹侧,笔重墨重,黄庭坚讥为“石压蛤蟊。而在石涛的书作中,他不仅将点画变得更加粗重,字形更加扁平,更将隶书与楷行糅合,使字形结构图2:吴历《题画诗》苏轼《东武帖》
清代苏轼书法接受研究39陶熔晋、唐、宋、元以来名家墨妙”,从传世手迹来看,雍正以行书见长,用笔刚柔相济,其中对苏书的临写不容忽视。乾隆可谓是清代帝王中最热爱书法的一位皇帝了,熊秉明有语,“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清帝深谙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在以汉制汉的同时,历届清代帝王都努力学习汉文化,更不消提乾隆了。作为守成期的皇帝,在其统治时期,乾隆倡文治,兴武功,一生喜爱文学艺术,尽管乾隆的书法和他的诗词一样,数量胜于质量,但相比其他诸帝,乾隆对书法算得上是最勤勉用功了(图3)。乾隆二十二年(1757),经临放鹤亭遗迹时,乾隆曾御书苏轼的《放鹤亭记》并刻石。是年春,因获得东坡《题林逋诗帖》真迹,乾隆便“赓和苏韵”,作《题林逋诗帖真迹用卷中苏轼书和靖林处士诗》。①乾隆二十七年(1762),他曾亲临试衣亭遗迹并御书《试衣亭诗》。②不仅如此,乾隆还在苏轼的《春帖子词》引首处,御题“玉局风华”,一显文豪风流。乾隆对苏书的临写较多,以《石渠宝笈初编》和《石渠宝笈续编》为例:临蔡苏黄米四家帖石渠宝笈初编临蔡苏黄米四家书石渠宝笈初编临苏轼画竹帖石渠宝笈初编①乾露御制诗集三集》卷二十一《题林逋苏轼诗帖叠旧作韵》《御制诗集三集》,卷四十八《题林逋苏轼诗帖再叠旧作韵》《御制诗集四集》。②《清通志》卷一百十九:“御书苏轼《试衣亭诗》,乾隆二十七年行书,有跋。(臣等谨按:御跋云:‘亭中旧刻苏轼此诗,后二句沿俗本之讹,字亦拙劣不类。因按《眉山集》厘正其失,并仿坡体书之,命勒壁间,以存胜迹。’)”图3:缂丝乾隆御临苏轼帖轴
本文编号:3320878
【文章来源】: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11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张照《临苏轼尺牍并楷书七言诗》
清代苏轼书法接受研究35吴历的书法既得苏书的丰腴,又能于苏之外另得自然之趣。如其《题画诗》(图2)承袭苏书,信手写来,用笔平淡温润,略有变化也不显山露水。在结字上,吴历直取东坡笔意,侧笔取势,尤其是开篇“元”、“人”二字,淳古秀伟,几近东坡亲笔。吴历晚年的书法进入了“思清格老,命笔造微”的境界,他的“造化随他笔底来”正应了苏轼“我书意造本无法”的书学思想,但正因吴历终生执迷于苏书,所以未能摆脱东坡的影子,这也只能算作一个小小的遗憾了,但对于苏书的传扬,吴历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4.石涛石涛(1642-1708),本姓朱,别号苦瓜和尚等,广西桂林人。与髡残、弘仁、朱耷合称“清初四僧”。工书法,能诗文。有《搜尽奇峰打草稿图》《苦瓜和尚画语录》传世。石涛书法风格的形成,被人归结为得“东坡丑字法”。李驎《大涤子传》曾记述了石涛在三十多岁时,游历宣城的八九年中,他“得古人法帖,纵观之,于东坡丑字法有所悟,遂弃董不学”。在石涛领悟了“东坡丑字法”后,转而弃董,追求秦汉书法的“古质”,领会其中的“意”,从而彰显自我。石涛这一审美思想的转变不得不说是受了东坡“文而丑”的审美影响。苏书结构欹侧,笔重墨重,黄庭坚讥为“石压蛤蟊。而在石涛的书作中,他不仅将点画变得更加粗重,字形更加扁平,更将隶书与楷行糅合,使字形结构图2:吴历《题画诗》苏轼《东武帖》
清代苏轼书法接受研究39陶熔晋、唐、宋、元以来名家墨妙”,从传世手迹来看,雍正以行书见长,用笔刚柔相济,其中对苏书的临写不容忽视。乾隆可谓是清代帝王中最热爱书法的一位皇帝了,熊秉明有语,“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清帝深谙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在以汉制汉的同时,历届清代帝王都努力学习汉文化,更不消提乾隆了。作为守成期的皇帝,在其统治时期,乾隆倡文治,兴武功,一生喜爱文学艺术,尽管乾隆的书法和他的诗词一样,数量胜于质量,但相比其他诸帝,乾隆对书法算得上是最勤勉用功了(图3)。乾隆二十二年(1757),经临放鹤亭遗迹时,乾隆曾御书苏轼的《放鹤亭记》并刻石。是年春,因获得东坡《题林逋诗帖》真迹,乾隆便“赓和苏韵”,作《题林逋诗帖真迹用卷中苏轼书和靖林处士诗》。①乾隆二十七年(1762),他曾亲临试衣亭遗迹并御书《试衣亭诗》。②不仅如此,乾隆还在苏轼的《春帖子词》引首处,御题“玉局风华”,一显文豪风流。乾隆对苏书的临写较多,以《石渠宝笈初编》和《石渠宝笈续编》为例:临蔡苏黄米四家帖石渠宝笈初编临蔡苏黄米四家书石渠宝笈初编临苏轼画竹帖石渠宝笈初编①乾露御制诗集三集》卷二十一《题林逋苏轼诗帖叠旧作韵》《御制诗集三集》,卷四十八《题林逋苏轼诗帖再叠旧作韵》《御制诗集四集》。②《清通志》卷一百十九:“御书苏轼《试衣亭诗》,乾隆二十七年行书,有跋。(臣等谨按:御跋云:‘亭中旧刻苏轼此诗,后二句沿俗本之讹,字亦拙劣不类。因按《眉山集》厘正其失,并仿坡体书之,命勒壁间,以存胜迹。’)”图3:缂丝乾隆御临苏轼帖轴
本文编号:33208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320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