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学习“变化”和“改变”的偏误分析
发布时间:2021-08-09 16:37
“变化”和“改变”是一组具有相同语素的近义词,词典和对外汉语教材中“变化”和“改变”的分析零散较少。但是,“变化”和“改变”词语的释义和用法十分相似,留学生常常因为不能正确辨析两者的差异而产生偏误。本文通过分析现代汉语研究语料库和BCC现代汉语语料库中“变化”和“改变”的语料,比较了2个词语在语法、语义和语用方面的异同,结合HSK动态作文语料库(2.0),整理和归纳出留学生学习“变化”和“改变”这组词语的偏误类型,分析偏误成因。从本体方面和偏误方面的分析中得到相关启示,对对外汉语教学提出相关建议,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本文具体包括6个部分的内容:第1章是绪论。绪论部分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入手,明确了研究方法和步骤,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利用情况做了一定的总结,并说明了语料来源。第2章是“变化”和“改变”现代汉语方面的基础研究。这章结合现代汉语研究语料库和BCC现代汉语语料库,辨析了“变化”和“改变”的语法功能、语义功能和语用功能。第3章是“变化”和“改变”的偏误类型分析。通过HSK动态作文语料库(2.0)整理和归纳出留学生习得“变化”和“改变”的偏误类型。第4章是“变化”和“改变”的偏...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1.1.1 研究内容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和步骤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步骤
1.3 相关文献及其利用的综述
1.4 语料来源
2 “变化”和“改变”的语法、语义和语用辨析
2.1 语法辨析
2.1.1 “变化”和“改变”的词性辨析
2.1.2 “变化”和“改变”的搭配辨析
2.1.3 “变化”和“改变”能充当的句法成分辨析
2.2 语义辨析
2.2.1 “变化”和“改变”的构词语素辨析
2.2.2 “变化”和“改变”的词义特征辨析
2.2.3 不同词典对“变化”和“改变”的义项描写
2.3 语用辨析
2.4 本章小结
3 留学生学习“变化”和“改变”的偏误类型
3.1 “变化”和“改变”的内部混用
3.2 “变化”的其他偏误类型
3.2.1 “变化”和其他词语的外部混用
3.2.2 遗漏
3.2.3 错序
3.2.4 误加
3.2.5 词性混淆
3.2.6 重叠错误
3.3 “改变”的其他偏误类型
3.3.1 “改变”和其他词语的外部混用
3.3.2 遗漏
3.3.3 错序
3.3.4 搭配不当
3.4 本章小结
4 留学生学习“变化”和“改变”的偏误原因
4.1 内部因素
4.1.1 汉语词汇本身的特点
4.1.2 母语负迁移
4.1.3 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4.1.4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
4.2 外部因素
4.2.1 词典的影响
4.2.2 教材的影响
4.2.3 教师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5 “变化”和“改变”的对外汉语教学建议和设计
5.1 学习策略建议
5.1.1 消除对等词观念
5.1.2 注重近义词对比
5.1.3 发挥主观能动性
5.2 学习资料编写建议
5.2.1 词典:完善词语辨析和配例
5.2.2 教材:重视词语讲解和练习
5.3 教学策略建议
5.3.1 深入学习本体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5.3.2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打造高效率的课堂
5.4 教学设计
5.4.1 教学设计目标
5.4.2 教学设计方案
6 结论
【附录】调查研究日志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偏误分析内涵探究及应用[J]. 高奎松,隋丹妮. 文学教育(上). 2018(07)
[2]汉语二语教学中词语混淆的预防与辨析策略[J]. 张博.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7(01)
[3]语块法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 陈光伟.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4)
[4]汉语状语的界定和范围[J]. 李杰. 汉语学习. 2009(02)
[5]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中介语易混淆词及其研究方法[J]. 张博.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8(06)
[6]对外汉语近义词辨析教学对策[J]. 敖桂华. 汉语学习. 2008(03)
[7]同义词、近义词、易混淆词:从汉语到中介语的视角转移[J]. 张博. 世界汉语教学. 2007(03)
[8]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J]. 鲁健骥.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4(01)
[9]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J]. 鲁健骥. 语言文字应用. 1992(01)
[10]单双音节动作动词语用功能差异探索[J]. 张国宪. 汉语学习. 1989(06)
硕士论文
[1]对外汉语教学视角下“参加”和“参与”的对比研究及教学设计[D]. 王晨.陕西师范大学 2019
[2]留学生使用同素近义单双音动词的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D]. 林柏凤.广西师范学院 2015
[3]“暂时”类同义词研究及对外汉语教学[D]. 崔亚新.南京师范大学 2014
[4]表“变化”义“改、变、换”类动词用法和语义研究[D]. 徐威.北京大学 2013
[5]基于语料库的“改变”类词语搭配和语义韵考察[D]. 王茹.厦门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332421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1.1.1 研究内容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和步骤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步骤
1.3 相关文献及其利用的综述
1.4 语料来源
2 “变化”和“改变”的语法、语义和语用辨析
2.1 语法辨析
2.1.1 “变化”和“改变”的词性辨析
2.1.2 “变化”和“改变”的搭配辨析
2.1.3 “变化”和“改变”能充当的句法成分辨析
2.2 语义辨析
2.2.1 “变化”和“改变”的构词语素辨析
2.2.2 “变化”和“改变”的词义特征辨析
2.2.3 不同词典对“变化”和“改变”的义项描写
2.3 语用辨析
2.4 本章小结
3 留学生学习“变化”和“改变”的偏误类型
3.1 “变化”和“改变”的内部混用
3.2 “变化”的其他偏误类型
3.2.1 “变化”和其他词语的外部混用
3.2.2 遗漏
3.2.3 错序
3.2.4 误加
3.2.5 词性混淆
3.2.6 重叠错误
3.3 “改变”的其他偏误类型
3.3.1 “改变”和其他词语的外部混用
3.3.2 遗漏
3.3.3 错序
3.3.4 搭配不当
3.4 本章小结
4 留学生学习“变化”和“改变”的偏误原因
4.1 内部因素
4.1.1 汉语词汇本身的特点
4.1.2 母语负迁移
4.1.3 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4.1.4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
4.2 外部因素
4.2.1 词典的影响
4.2.2 教材的影响
4.2.3 教师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5 “变化”和“改变”的对外汉语教学建议和设计
5.1 学习策略建议
5.1.1 消除对等词观念
5.1.2 注重近义词对比
5.1.3 发挥主观能动性
5.2 学习资料编写建议
5.2.1 词典:完善词语辨析和配例
5.2.2 教材:重视词语讲解和练习
5.3 教学策略建议
5.3.1 深入学习本体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5.3.2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打造高效率的课堂
5.4 教学设计
5.4.1 教学设计目标
5.4.2 教学设计方案
6 结论
【附录】调查研究日志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偏误分析内涵探究及应用[J]. 高奎松,隋丹妮. 文学教育(上). 2018(07)
[2]汉语二语教学中词语混淆的预防与辨析策略[J]. 张博.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7(01)
[3]语块法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 陈光伟.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4)
[4]汉语状语的界定和范围[J]. 李杰. 汉语学习. 2009(02)
[5]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中介语易混淆词及其研究方法[J]. 张博.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8(06)
[6]对外汉语近义词辨析教学对策[J]. 敖桂华. 汉语学习. 2008(03)
[7]同义词、近义词、易混淆词:从汉语到中介语的视角转移[J]. 张博. 世界汉语教学. 2007(03)
[8]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J]. 鲁健骥.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4(01)
[9]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J]. 鲁健骥. 语言文字应用. 1992(01)
[10]单双音节动作动词语用功能差异探索[J]. 张国宪. 汉语学习. 1989(06)
硕士论文
[1]对外汉语教学视角下“参加”和“参与”的对比研究及教学设计[D]. 王晨.陕西师范大学 2019
[2]留学生使用同素近义单双音动词的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D]. 林柏凤.广西师范学院 2015
[3]“暂时”类同义词研究及对外汉语教学[D]. 崔亚新.南京师范大学 2014
[4]表“变化”义“改、变、换”类动词用法和语义研究[D]. 徐威.北京大学 2013
[5]基于语料库的“改变”类词语搭配和语义韵考察[D]. 王茹.厦门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3324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332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