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歌》中的巫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9 19:56
  巫文化出现以来,融汇在天文、地理、宗教祭祀、文学艺术等活动中。作为巫文化发展鼎盛时期的楚巫文化,可以说是对中国上古巫文化的总结融合,又为后代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条件。《九歌》作为巫文化的代表作,共11篇作品,是一组用于祭祀的诗歌。作为社会一面镜子的文学作品,屈原的《九歌》自然与南方的巫风文化密切相关,要研究中国巫文化就不能忽视《九歌》的价值。目前,关于《九歌》中巫文化的研究成果显著,但仍未形成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在中国知网和图书馆大量地查阅相关资料,对与《九歌》中巫文化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通过进一步分析了《九歌》中的巫文化,更好地理解屈原的作品。然后结合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以及当今的巫文化遗存现状,证明文本的记录功能和文本研究对巫文化保护战略的重要性。本文结合文本分析法、举例论证法和文献与文物互证法并结合了民俗学,从九歌中的巫祭仪式和其中蕴含的浪漫主义入手,对《九歌》中的巫文化进行由表及里的深入分析,并借助文学理论探讨《九歌》的文学功能和价值从而证明文学作品对社会发展具有记录作用并且有助于后世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保护。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对《九歌》中巫文化的研究现状... 

【文章来源】: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现状分析
        1.1.1 国内对《九歌》中巫文化的研究现状
        1.1.2 国外对《九歌》中巫文化的研究现状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九歌》的巫风缘起
    2.1 中原文化的遗存
    2.2 楚地土著文化的影响
    2.3 屈原自身职务的作用
第3章 《九歌》中的巫与祭
    3.1 《九歌》中的灵巫形象
    3.2 《九歌》中的礼祭对象
    3.3 《九歌》中的祭祀方式
第4章 《九歌》中的浪漫主义
    4.1 《九歌》中的香草意象
        4.1.1 香草意象的文化内涵
        4.1.2 香草意象的文学底蕴
    4.2 《九歌》中的“人神恋爱”
        4.2.1 “人神恋爱”的模式
        4.2.2 “人神恋爱”模式的功能
    4.3 《九歌》中的巫语艺术
        4.3.1 语言的节奏感
        4.3.2 表现手法的浪漫感
第5章 《九歌》中的巫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5.1 《九歌》中的巫文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5.1.1 《九歌》中的巫文化对后世文学主题的影响
        5.1.2 《九歌》中的巫文化对后世文学语言的影响
    5.2 楚巫文化遗存
        5.2.1 “端公舞”:楚文化的“活化石”
        5.2.2 “德江傩堂戏”:巫舞影响下的地方戏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重庆开县跳端公舞蹈形态研究[J]. 王海涛,傅兰媚.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5(04)
[2]何谓“端公戏”:称谓辩证与形态结构解析[J]. 龚德全.  文化遗产. 2014(03)
[3]论傩堂戏的戏剧艺术性[J]. 吴电雷.  戏剧文学. 2014(05)
[4]屈原《九歌·东皇太一》祀主考辨[J]. 吴广平.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6)
[5]《九歌》即巫歌考[J]. 刘仁霞.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8(09)
[6]楚辞与楚国社会文化[J]. 董运庭.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5)
[7]论荆楚文化的地域特性[J]. 萧放.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2)
[8]《九歌》的舞蹈动作及其与原始祭祀的关系[J]. 侯虹斌.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0(03)
[9]楚辞与楚舞[J]. 费秉勋.  古典文学知识. 2000(05)
[10]楚辞与原始宗教[J]. 刘楚斌.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02)

博士论文
[1]屈原与巫文化关系研究[D]. 王志.吉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周拱辰《离骚草木史》研究[D]. 朱亚妮.西北师范大学 2018
[2]“扛神”与楚地祭歌研究[D]. 朱令仪.山东大学 2015
[3]论楚辞《九歌》中的自然崇拜[D]. 张喻.华中师范大学 2014
[4]中国古代的巫及巫术仪式研究[D]. 张琴.重庆大学 2012
[5]《楚辞》巫俗与祭祀文化研究[D]. 任霞.暨南大学 2011
[6]论英国汉学家韦利的《楚辞·九歌》研究[D]. 张晓.华东师范大学 2010
[7]《楚辞·九歌》与楚地祭祀文化研究[D]. 王琳.暨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520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3520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d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